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兴县:老县城掀起新革命

2017-06-22 贺丽云 白旭平 吕梁发布

导读


吕梁山上有个兴县很有名,那里有个红色遗存叫“蔡家崖”,抗战时期是八路军120师师部所在地,又是晋绥根据地首府,素有“小延安”之美誉。与此同时,兴县的“脏乱差”也是出了名的,一个环境卫生问题让拥有红色晋绥品牌而享誉天下的革命老区长期蒙羞。

“全县上下必须认这个账、明这条理、担这份责,必须众志成城,奋力求变!”县委书记梁志锋在几年前就下定了“铁腕治污”的决心。近几年来,兴县人民咬定环境整治不放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兴县人高瞻远瞩、抢抓机遇,从去年4月份开始投资8个亿着手棚户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使得兴县城乡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也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向“老习惯”与“脏乱差”宣战

《朱子家训》里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意思是说,天亮就要起床打扫庭堂院落,治家过日子很勤俭,家庭才能欣欣向荣,否则就是败家的气象。老百姓过日子需要精气神,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精气神。

65岁的清洁工贾师傅从事这行已经有五年之久。他说,以前的兴县“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群众苦不堪言。

近年来,由政府主导、文化引导、群众参与的文明生活方式,正兴县蔚然成风。尤其是从去年“冬季行动”以来,兴县再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治脏增绿为主要目标,重点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垃圾8100吨,拆除废旧广告牌、路牌1267块,整治车辆乱停乱放890辆,规范门店经营567个;执法局取缔占道经营181起,拆除乱搭乱建2530户,清理小广告568个,清理乱堆乱放750吨;水利局清理河道20公里,清理河道垃圾26420吨;环卫局清理生活垃圾880吨;交警队乱停乱放3552辆,处理超载车120辆,查处抛洒车891辆;园林局栽植油松44527株,栽植新疆杨1317株,栽植侧柏1850株……

在前往兴县的高速路两旁,所到之处满目葱茏,犹如一幅幅绿色屏障。在县城高速东口,一幅巨大的“红色兴县”浮雕映入眼帘,周围还有盆花拼成的艺术图案,把兴县的“东大门”装点得美轮美奂。

“刚下高速时,我以为自己迷路了!”行走在穿城而过的313省道上,常年在外地做生意的王先生感慨道。他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家乡兴县。前几年的兴县,313省道上一路的“黑煤面子”,道路两旁到处是临时建筑,加之车多、人多,堵车和事故时有发生。现在兴县境内的9公里的313省道,两旁的临时建筑全部拆除,道路已经由原来的11米宽拓宽到最宽处为36米的双向6车道,中间还加了绿化隔离带,实现了城市街道和省道的有机统一。

 一位受访者这样概括兴县的变化:长高了,干净了,变靓了。

6年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兴县视察,下榻于一幢6层高的商务酒店,这就是当时兴县人民接待贵宾的最高档酒店。

几年工夫,兴县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了,目前20层以上的高楼就有30余幢,最高的楼盘达30多层。在“太平洋山”上,更有星级高档酒店可以接待贵宾。


清晨,行走在蔚汾路,洒水车将干净的地面洒得湿漉漉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将县城清一色的白灰相间的墙壁衬托得格外清新,加上传统文化的宣传画和标语,恍若置身于西安古城。在蔚汾河畔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盆栽鲜花,尤其是那挂在栏杆上的盆花,点缀着缓缓流淌的蔚汾河,尤其惹人怜爱。在6米宽的沿河人行漫道上,有晨练或休憩的市民,好生惬意……

华灯初上,从“太平洋山”上俯瞰这座古老的小城,蔚汾河如一条狭长的翡翠镶嵌在城市中央,河道两旁的道路像两条玉带穿城而过,在路灯与河水的交相辉印下,整个小城散发着灼灼风采。在休闲小广场上,一群婆姨小孩正踏着节拍,欢快地扭着,舞出了兴县人的精气神……    


让棚户区变身幸福村

近年来,兴县的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兴县整体上“长高了,干净了,变美了”。然而,不少棚户区的贫困居民仍然蜗居在脏乱、破旧、狭窄的矮檐下,正如亭亭玉立的姑娘身上有一块块“疤痕”,显得极不协调。这也是兴县城市建设发展的不足与痛楚。

 “安居乃民之所盼”,为了从源头上整治卫生环境脏乱差,彻底改变城区人口拥挤、房屋老旧布局无序、设施落后的现状,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兴县举全县之力,多方筹措资金,投资8个亿全面铺开棚户区改造工程。

兴县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拆迁面积达9.2万平方米,涉及2个乡镇8个村,项目改造范围全长9公里,其中包括4个安置小区和两条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配套工程,总投资达8个亿。面对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兴县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从农发行贷款4.7亿元,并自筹资金3.3亿元。

位于四号安置区的西关村是兴县典型的城中村,由于下水不通,出行不畅,脏乱差等隐患,让群众苦不堪言。正午12点,没有一丝风,毒辣辣的日头笼罩着小县城,在西关村安置小区施工现场的楼顶上,100多名工人师傅挥汗如雨,紧张有序地施工。工人刘师傅说,为了早日交工,必须的。

“进驻工地以来,根据工程进度,我们倒排工期,已施工至主体五层,我们每五天施工一层,白天黑夜工程两班倒,不休息,满负荷投入使用,预计七月底主体全部封顶,到九月底的时候要交付使用,保证完成这个任务。”该区项目现场负责人朱阳森说。 

“原来住的是一眼旧窑洞,四间旧瓦房,道路也破烂,出行也不方便,今年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太高兴了。”卢新全是西关村的拆迁户,看着安置楼一天一个样,老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截至目前,兴县棚户区一期工程三个安置点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另一个安置点正在紧张施工。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中,一号桥已经通车,二号桥基本完工,道路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接近尾声;8千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蔚汾河岸6米宽的人行步道、5.3公里的排污箱涵、小游园等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有序推进。

预计在今年国庆节前,一期工程共涉及的曾经蜗居陋巷的困难群众620户、2200人就可以喜迁新居,圆他们几代人的“安居梦”。二期环城路至西关桥改造安置项目工程计划投资10.2亿元,涉及825户,目前在蔚汾镇南瓦窑安置点已经开工,已拆迁了20余户。三期城中村片区改造安置项目也将随后启动。

放眼望去,一块块城市“伤疤”正慢慢治愈,新建成的商业综合体、居民住宅区以及完备的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将从根本上堵住城区的脏乱差源头,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必将为红色兴县这座写满历史的城市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用真情攻克天下第一难

去年5月份,全市棚户区改造现场会在兴县召开,市长王立伟点评兴县棚户区改造“抓得早、谋得远、干得实、办得细”。确实,兴县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经验、路径。

“拆迁真是一门艺术活”提起拆迁经验,拆迁干部口中的的“压舱石”县长刘世庆感慨道。

阳光操作,依法进行,让利于民。兴县城建局副局长王慧平说,拆迁难就难在一个“利”字上,为此,他们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公开透明,依法进行。安置补偿方案是在提前发放调查问卷、摸清群众诉求、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多次外出考察的基础上,经县委、政府充分酝酿,并经政府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后,提交人大,请人民代表进行了审议;拆迁安置领导组吸收村民代表参加,领导组成员名单在拆迁区域公布;制定的“置换为主、货币化补偿为辅”的多元化补偿方案向群众公开,随时接受群众问询,把整个过程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点响开门炮,气势压倒一切。王慧平说,拆迁的第一天,“势如破竹”一连拆了80多间房,围观群众看出了政府的拆迁气势和决心,也为日后的拆迁开了个好头。其实,在拆迁之前,干部们早就无数次上门做通了思想工作,真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兴县在拆迁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尊重事实,灵活施策,确保群众不因拆迁而造成生活困难。比如在蔚汾北路东段棚户区拆迁中,对合法建筑,按市场租金的100%给予了过渡期安置费;对手续不齐全但历史形成的建筑,按市场租金的50%给予过渡期安置费,将来实际补偿时,参照手续齐全的建筑予以补偿或置换;对多年形成的临时性建筑,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安置优先,拆建同步,保证质量。为消除群众疑虑,兴县在规划拆迁区域的同时,按照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的思路,优先规划了5处安置小区,制作了平面图、鸟瞰图、效果图以及实体沙盘,布置在每处拆迁区域的指挥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县城建局派出质监站、安监站、设计室、交易所代表业主到四个安置点巡回督查,这些都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三级干部联动,无缝对接,打好感情牌。兴县成立了棚户区改造拆迁指挥部,通过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联户,党员干部结对等具体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拆迁和安置的顺利进行。“根据拆迁户的社会关系,与谁关联谁上手”王慧平说,为了取得群众信任,这次拆迁很重视寻找拆迁户的社会关系,注重打感情牌,毕竟熟人好说话,效果不错。

“群众其实是一股水,你只要把他引导好了,一切都水到渠成。”西关村支部书记刘志成说。

64岁的窦存旺原来住的老宅子是五间二层的平房,一年光房屋租赁就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刚开始,他坚决拒绝拆迁,评估人员几次都吃了“闭门羹”。村干部和包片干部反复上门讲解政策无果的情况下,干部们找到他的亲戚、朋友介入说合,经过十多次感情“轮番轰炸”,最后“爱面子”的老窦终于同意拆迁。在拆迁安置协议书,笔者看到,老窦得到了二次搬迁补助、附属补偿费、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过渡费、奖金。老窦说,这些钱在签协议时当场就拿到了。除此之外,协议上清楚地写着房前房后空地、置换门店、置换住房面积。看到新房马上交付使用,老窦笑着连声说:“满意,满意。”

干部有担当,拆迁有力量。拆迁难免遇到“困难户”,西关村有一拆迁户常年在内蒙做生意,为了劝其拆迁,蔚汾镇党委书记马兴勇亲自带着酒水,不远千里跑去见内蒙,几经辗转找到该户的生意伙伴李某,经过饭桌“谈判”,最终说服其拆迁;西关村村委主任梁兴兴,在拆迁户死活不肯拆迁时,作为村干部,他挺身而出,主动把自家的三间门面房替换给了拆迁户,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的干部群众。

无私无畏,甘于奉献。兴县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600多户拆迁,且无一上访户,实属难能可贵。在这背后,浸润着拆迁干部无数的艰辛和汗水。蔚汾镇党委副书记袁晋云,分管该镇棚户区改造工程,由于长期奋战在一线,脸上被晒黑了,脖子后蜕皮了,短短吃一碗面的工夫,他被打断两次,与两户拆迁户签了协议书,他戏称这叫“流动办公”,疲惫的脸上却笑开了花……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