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鑫这周读了啥(40):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网络效应

Mars任鑫 任鑫这周读了啥 2022-09-05

卷首语

最近天天被人拉着聊Web3和DAO,聊多了虚头巴脑的概念之后,逼自己反过来重新思考Web1和Web2创造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互联网真实的价值有三层。

第一层是更高效的连接和协同,用上别人用不上(所以卖不上价)的资源(其实很值钱)。这一层主要靠数字化工具欺负传统公司,比如airbnb就能用民房干酒店,比如滴滴实时调度车辆,比如creator economy工具帮助(名气一般的)KOL变现。

第二层是网络效应,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效益递增,收入和利润爆炸性增长。这一层主要靠节点数增加后产生的超额效用欺负人(只要我用户比你多10倍,我就比你好用100倍,你产品做好两三倍一点意义也没有)。比如创业公司做一个更好用的”微信“APP根本没用,因为微信的价值在于”朋友都在上面“而不是APP本身;比如淘宝上买家越多商家就越多,商家越多竞争越激烈买家就越多。

第三层是数据智能,用机器智能把没啥网络效应的地方做出网络效应。比如对于爱优腾来说,增加更多的用户只能增强它们的规模效应(摊销版权成本),但是用户量增加对于其他用户没什么价值。而对抖音来说则不一样,用户越多、玩得越多,就帮抖音AI训练得越好,给其他用户的推荐就越精准。

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套概念,而是去想想新的范式可以如何帮助我们leverage别人用不上的资源、怎么创造网络效应,以及怎么通过数据智能再创造网络效应。觉得最能打开Web3设计思路的还是任鑫这周读了啥(17):平台经济,网络效应,抖音 & 生态模因这篇里Eugene的文章。但阅读之前还是建议可以翻翻今天这篇科普。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带你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https://36kr.com/p/1722331922433

很全面的参考资料。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23245/

梅特卡夫效应

这个当然早就知道的,公式和图都很熟。

但许教授的推导方式非常特别。

例子是:

一个电话公司,在a和b两人之间架设一条电话线,成本9元,收两人10元,利润1元。

然后公司又在b和c之间拉了一条电话线,成本9元,收b和c两人10元。这时总成本是18元,总收入是20元,利润2元,看起来还是线性增长。但实际上,因为拉完这条线之后a和c之间的路其实已经通了,在b处加个交换机(不用拉新线)就能通电话,所以还能再收a和c这两人10块钱,总的收入是30块,成本18块,利润12块。

节点数从2到3,收入变成了3倍,利润变成了12倍!(看下图,只有粗线条是电话线,但ac间其实也是通的、有效用的)

如果继续推算,再架设一条从c到d的线路,3条线可以让6对用户通话!

换句话说,3条线,成本27,收益60。

成本上升9元(50%),收益上升30元(100%),边际收益比边际成本涨得快!

推而广之,如果有n-1条线,连接n个客户。

两两通话的可能性是n(n-1)/2,而成本只增加9n。

收入的增长是指数级(n²)的,而成本增长是线性的。

当n=10时,有45组通话,当n = 100时,有4950组可能的通话。

电话线路增加10倍,话费收入增加(4950 - 45)/ 45 = 110倍。


开始的时候,有点好奇许教授为什么会举这样一个例子(用上面英文的两张图举例会简单很多)。

一般来说,我举例子讲解网络效应时会讲“节点”,第n个节点参与网络的时候,会增加n-1条线的效用,这样解释起来比较轻松简单。

忽然一下才意识到,加入网络就能直接0成本产生n-1个连接,其实是互联网的特例。实体网络(比如公路交通网络)在扩张的时候其实主要成本是连接(修路)。电话网络应该是个又有点互联网又有点实体的中间案例,用实体的逻辑来讲虽然麻烦,但普适应更好。

所以才有这个公式,网络价值和n的平方正相关。

在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 & 腾讯)身上,梅特卡夫定率非常明显,也已经被部分证明。

其他网络上,曾李青的修订版公式会更落地一点。多少加个R来约束一下,R可以理解为距离,和我太远的网络就和我没关系了。

双边市场效应

平时我管这个叫跨边网络效应……

如果同边节点之间(比如淘宝买家和买家;比如)无交互,则4个节点只能有4条边(同比网络效应的图里,4个节点能有6条边)。

假设有m个供应商,n个消费者,那么所有可能的连接数为m * n个。平台价值公式为

因为一般来讲,m远远小于n(比如淘宝上商家数量远远小于买家,滴滴上司机数量远远小于乘客),所以纯数学来说,双边平台的价值是低于社交网络的。

但不论是哪种效应,指望的都是随着参与节点的增加,整体网络价值的非线性增长。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模式,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会随着n的增加而非线性增长,就没有理由享受到到对应的所谓“互联网高估值”,比如共享单车,V = Kn,网络价值完全取决于买了多少自行车铺了多少自行车,并没有网络效应;比如P2P,表面看是双边平台效应(出借方和借款人自由匹配,类似淘宝模型),但实际上大家都是对着平台在交易(出借方信任的是平台,借款人根本不管自己的钱从谁账户出来,更像是单一品类的京东模型),V = k (m + n),也是线性的。


A16Z:图文详解测量网络效应的 16 种方法

https://36kr.com/p/1723062616065

角度很好。

几乎每个项目都会号称自己有网络效应,也总能找到某个角度可以写一页PPT把自己讲成有网络效应。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指标来测量一下。


网络效应为什么重要?其运作原理是什么?

https://36kr.com/p/1722559905793

首先,我们不要光看节点数量,要看连接数量。

稠密的网络价值更高。

其次,网络的“连接”并不局限于“线”(2个节点连接),也可能是“群”(n个节点连接)。

比如微信群,比如豆瓣小组,比如Discord Server。

而如果考虑到“群”的存在,网络价值就不再是梅特卡夫定律的n²(可能的2个节点连接数),而是里德定律的2^n(可能的集群数)。

如果节点是同质的,则我们专心搞更多节点进来就好。

如果节点是异质的,我们更需要做的事情是判断节点质量 & 外部性,优先获得高质量(比如游戏的大R)或者高外部性(比如酒吧美女)的节点

而最后,文章解释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差别也很简介:规模效应指的是规模大了边际成本降低,而网络效应指的是节点多了边际效用增加。


A16Z:网络效应没有消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https://36kr.com/p/1723062190081

其实讲的是网络效应曲线的不同可能性。

有些网络效应有比较低的天花板,比如网约车,只要4分钟能打到车,用户体验就差不多。所以滴滴做到100万辆车做到2分钟打到车,相对竞争对手10万辆车4分钟打到车,给用户的效用差别就很小。

更夸张的是,有些网络的价值曲线还会往下走。

比如借钱网络,如果朋友都上这个网络了,可能自己就不好意思借钱了。

比如朋友圈,现在大量的一面之交也都在自己微信朋友圈里了,反倒发朋友圈看朋友圈动力就弱了。

总的来说,曲线的形状和供给差异化正相关。

如果东西都差不多(比如网约车),那么就做起来相对容易,匹配也简单,但网络效应天花板就低;如果东西千差万别(比如买房租房),那么就匹配很难,但网络效应就一直持续。比如贝壳,已经做到了市场绝对垄断地位,但买家还是会觉得”适合我的房子不多“,如果多一些房子仍然能提高网络价值。

好啦,这一期就到这里。

开始做播客玩啦,欢迎订阅~

每周都会找几个我觉得牛逼的朋友,请教我感兴趣的话题~

已经录好了4期,会很快都放出来~

好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