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兹环保部喊你来种树!
今年春天,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破灭和消亡,澳洲大火、东非蝗灾、南极高温,大自然好似在用这种方式宣泄着对人类种种行为的不满。
最近几个世纪,人口激增、工业革命、科技发展。我们享受着开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目睹了大片的绿色从我们的版图上消失。但现在,我们有幸见证了荒漠化林的生态奇迹。
(图为治沙英雄石光银)
2020年春,年近古稀的治沙英雄石光银一如既往地忙活在定边县狼窝沙,这片他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土地。现如今,他的愿望终得以实现——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
作为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榆林境内。蒙语中“毛乌素”意为“寸草不生之地”,但在历史上,这里曾山清水秀,水草丰茂。然而自唐代起,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林木退化,河流消失,逐渐演变成茫茫大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抱着“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让风沙欺负死”的坚定信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人在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科技植树,播种绿色。他们挥洒汗水,奉献余生,向沙而战。
于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涌现了出来:石光银、牛玉琴、郭成旺......他们的执着与坚守,染绿了这片沙漠。
要治沙,就需要种树。沙漠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想要让沙漠变成绿洲,也绝非是一两年时间,三四片树林可以做到的。毛乌素的树,一种就是七十年。
一开始,是一群农民,他们自学背苗、扎林、剪枝,用手挖,用肩扛,一个坑一个坑地种下了第一批树。后来,是一个个饱受风沙之苦的村子,村民们自发组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一片又一片防风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后相连。再后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启,“五位一体”治沙发展政策实施。科技和人才的相继涌入,越来越多的枯黄被绿色浸染。
七十年的治沙,也是七十年的寂寞,在荒无人烟的广阔沙地,无数治沙者做着重复枯燥的工作,入眼永远是那片枯寂的黄,只有望向身后的绿植,才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慰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植绿大漠,演绎可歌可泣的治沙壮举。
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砸钱工程”。沙、林、电、藻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的建立,大棚蔬菜、大棚养殖、育苗、沙漠旅游四大产业的孕育。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粮仓”,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谁能想到这里曾荒无人烟。
这一生态奇迹鼓舞了我国所有为风沙所苦的人,更鼓舞了全世界为了守卫家园而与恶劣自然环境搏斗的人。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对中国这一壮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而对许多人来说,我们做不到亲身实践,下地植树,但你一定知道一个东西——蚂蚁森林,这个存在于支付宝中的小程序。当你通过支付宝支付、共享单车、走路步行等累计能量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申领一棵树,种植在沙漠之中。在蚂蚁森林中种一棵,相应的,蚂蚁森林就会在沙漠地区种植一棵真树,用于改善沙漠环境。
正是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改善沙漠环境之中来,我们第一次知道公益可以这么简单。五亿中国人,四年坚持,2亿棵树木被种下,种植面积达274万亩,累计碳减排1200万吨。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正在悄悄改变这个世界。
这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在面对自然时,并不是只能沙进人退,听天由命。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一代代坚持,亦可以把遭破坏的环境拯救回来。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也是个长远的工程,但我们明白,我们的脚下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我们,无路可退。
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若每一代人,都只知索取,把治理交给下一代,那等待着我们的,只会是一个灰色的中国。前人的功绩,我们要铭记。后人的福祉,也需由我们来创造。让我们用梦想,用自己的双手,从蚂蚁森林的每一克绿色能量开始,把无数点滴汇聚成一片绿色的海,为我们的后人撑起一片阴凉。
»编辑丨子杰
»图片丨网络
»复审丨邓金婷
»终审丨陈刚
欢迎来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