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博士书记”真够拼!
内蒙古科右前旗远新村
是曾经的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7年底,远新村
来了一位博士驻村第一书记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村民一连串的质疑
“还没俺孩子大,能干啥事儿?”
“玉米都活不了的荒地能种东西?”
“农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
行动是回应质疑的最有力方式
这位从海淀来的“博士书记”张骅
带领当地村民
将“一片荒芜全是杂草”
变成“瓜果飘香山花烂漫”
从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成长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用三年时间
走出了远新改革模式
按下了脱贫致富的“快进键”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倾力打造的
海淀首部扶贫系列纪录片
《海淀扶贫印迹》今天播出第七集
《村里来了个“博士书记”》
2014年
远新村常住人口348户1131人
生活在国贫线以下的
共有58户121人
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
远新村家家户户以种植玉米为主
亩产纯收益300多元
2018年,张骅带领村里
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
不服输的他带头投钱不要股
主动承担种植风险
自掏腰包近3万元引入新品种
最终,新品种黑玉米
种植成功销往北京
村民一亩地最少拿到3500块钱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
就创造就业岗位24个
带动30多位贫困群众脱贫
初战告捷的张骅
想进一步把集体经济的红利
覆盖到全体村民
于是,张骅借鉴
海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
对全村逐户核定股权
保证在集体经济推进过程当中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异议,百分百满意
为远新村集体经济发展
明确了市场身份
2019年,张骅争取了
670万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
建起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枢纽工程
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
电商培训、物流仓储为一体
创造了几十个就业岗位
为了在贫瘠的土地上
建起农旅融合项目
张骅邀请北京林业大学
和海淀区西北旺镇农业专家
测量土壤、研究种植方式和品种
用四个月时间
将荒地变“金地”
拼出了北京速度
2020年初,两年扶贫任期即将结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让远新村农产品陷入滞销困境
一边是处于发展关键期的远新村
一边是刚刚分娩的妻子
张骅内心的挣扎没有持续太久
他主动请缨,“再留一年”
△资料图:张骅走进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
回到远新村
张骅自己“上阵”直播带货
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各类订单
完成销售230万元
“远新村就像一列快车,启动时比较困难,但只要开动了,就不会再停下来。我再送这一程,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张骅说。
海淀扶贫印迹
记录梦想开花的汗水和荣光
海淀扶贫印迹第一集《爱算账的“书生旗长”》,点击图片阅读
海淀扶贫印迹第二集《女县长的“赤城”之心》,点击图片阅读
海淀扶贫印迹第三集《大山里的人梯》,点击图片阅读
海淀扶贫印迹第四集《人未到 事先行》,点击图片阅读
海淀扶贫印迹第五集《国有召 人必到》,点击图片阅读
为您奉上↓↓↓
播出时间及内容
播出时间 | 播发内容 |
2月27日 | 第一集 《爱算账的“书生旗长”》 |
2月28日 | 第二集 《女县长的“赤城”之心》 |
3月1日 | 第三集 《大山里的人梯》 |
3月2日 | 第四集 《人未到 事先行》 |
3月3日 | 第五集 《国有召 人必到》 |
3月4日 | 第六集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
3月5日 | 第七集 《村里来了个“博士书记”》 |
3月6日 | 《海淀扶贫印迹》特辑 |
播出平台
海淀有线电视、海淀网、掌上海淀客户端
“北京海淀”“海淀融媒”人民号、“北京海淀”“海淀融媒”央视频、“北京海淀”北京号、“北京海淀”时间号、“北京海淀”“海淀融媒”微信、“海淀抖一抖”“海淀融媒”抖音号、“海淀第一手””海淀融媒”快手号、“海淀新闻”“海淀融媒”微博、“北京海淀”“海淀融媒”头条号、“北京海淀”百家号
出品人:佟志伟
制片人:张庆洁
监制:范杰
编导:刘仁
摄像:鲁特 周逸飞
配音:刘仁 尹婷婷
后期:闫春蕊 罗英西
设计:王冀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