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调、入户采样、样本检测……深夜的海淀,他们正在与病毒“赛跑”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5-20

5月14日晚,天已经完全黑了,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组应急指挥中心,键盘声、电话铃声,工作人员沟通的声音此起彼伏,丝毫没有要休息的迹象。


“是谁传给患者?

患者又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哪些人?”


他们分秒必争就是为了尽快弄清楚这些问题,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流调队员不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而层层拨开迷雾的过程每天都在上演。



与病毒“赛跑”的疾控人


应急指挥中心里,传染病与地方病科室副科长郭黎正在忙碌着统筹各项流调工作,在这个科室工作7年的她,是区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调组副组长。



这两天,上一个传播链的风险点刚处理完毕,他们本以为能有片刻“喘息”的机会,但24小时待命的状态并没有结束,顾不上放松,这不,新的任务又来了!



20点09分

一条新消息

流调组工作群发布了新的消息。


一个阳性病例曾经到过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皂君东里社区居委会,居委会有3人是密接人员,需要立刻前往做鼻、咽拭子采样和环境采样。


郭黎和同事们顿时紧张起来,与病毒的“赛跑”再次开始。

20时15分

立即准备

刚采样回来的流调队员赵焕辉收到采样通知后,立刻召集流调队员和消毒人员做准备。


20时30分

再度出发

采样小组再度出发,前往密接者所在的北下关街道皂君东里社区居委会,那里距离疾控中心有15公里。



“下午我们刚去过这个病例家中采样,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同时,我们把同一个楼层,以及楼上、楼下的居民都采了一遍。刚刚接到流调消息,这个病例5月11日还去过居委会,所以我们还要再去一次。”赵焕辉表示,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近期从早上到凌晨,他们一直都在采样的路上。


出发的五分钟里,赵焕辉接了三个电话。不时与密接涉及到的居委会、医管中心、社区转运组联系,保证采样工作前后都能密切衔接,确保人员和样本安全。



到达采样地点后,赵焕辉与同事换上防护服、戴好N95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面屏……每次采样都要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全面做好防护。


赵焕辉告诉记者:“护目镜经常会起雾,所以我们不敢大口呼吸。防护服穿脱一次太麻烦,所以我们采样前会尽量避免喝水,减少上厕所带来的麻烦。有时候一轮采样下来浑身是汗,头发湿得像洗了澡,脸被护目镜勒得全是压痕。”而对这些所有采样人员都在经历的困难,赵焕辉表达得很简单,也仿佛成为了他们工作的习惯。


21时40分

采样完成

居委会的密接人员和环境样本完成采样。采样人员开始做全身和环境消杀。两人互相帮忙,保证不留死角。



“每一步都要保证细致、安全。”赵焕辉说,这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负责。


最后,两人带着两袋穿过的防护服,“飞”一样地回到车上,赶回疾控中心。


善于追问,是流调员的基本功


与病毒赛跑,要争分夺秒,更要精准细致,流调最怕研判错误或遗漏掉风险点位,不能及时阻止病毒扩散。


密接人员采样复核的同时,密接的流调信息也要迅速跟上。可以说,流调和核查这些“密接者”信息最基础的功夫就是“问”,不厌其烦地问、事无巨细地问,诸如外出的细节、房屋住所的面积、家里人口的情况……从这些琐碎的信息中沙里淘金,去粗取精,然后顺藤摸瓜、抽丝剥茧,逐步聚焦到所要寻找的密接和次密接目标。


如果说每个“密接者”都像“隐藏”在深林里的一根草,那么上述工作正是寻求“旷野迷踪”的第一步。



“我们会根据病例的情况,调查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员。每个人情况不同,调查的范围也不同,有的是调查‘一同’,有的是调查‘三同’。所谓‘一同’即同住人员,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工作人员。” 密接流调人员赵瑶告诉记者,只有流调跑赢病毒的传播速度,才能切断病毒的传播链。因此,流调人员需要尽快划定风险人群、风险区域,用最短的时间找准传播链、管控传染源。


为此,通宵达旦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常有的事,而这也是流调组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常态。


赵瑶是北京市疾控中心来海淀疾控支援的工作人员,5月11日凌晨2点接到通知,她立即和“战友”们赶来海淀支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赵瑶表示,“与病毒赛跑,我们快一秒,风险就少一分。”


赵瑶将这些流调信息确认好后,还需要交给密接组同事进行“入库存档”,方便密接人员信息管理和外区横转。



“现在,我们每天都需要处理300例密接和次密接的案例信息,之后会对一些有出入的信息进行核查,保证每一项数据的准确与真实。”密接组成员陈岳溪说,核查数据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当事人说不清楚或者因为隐私问题刻意隐瞒某些信息,因此调查员们各有自己的询问技巧,逐步引导被调查者主动配合。“搞流调工作,就需要我们电话不离手,问题不离口,烦不得。”


检测员四小时内判“阴、阳”


22时30分,对确诊病例的密接、次密接的流调还在继续。陆续有工作人员赶回单位,充实流调力量。新的任务再次来临:中关村某社区,又一批采样人员出发了……


与流调采样同样争分夺秒进行的还有实验室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判定的重要环节。在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里,有这么一群“病毒侦察员”,他们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日日埋头寻找病毒的身影。



“这几天,我们平均每天需要检测1300-1500例样本。”顾不上说话,实验室样品收集的工作人员又开始收集新送来的样本。


据了解,目前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最快4小时即可检测出采样结果。作为“病毒侦察员”,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员虽然不直接接触病人,却在努力剥开病毒的真实面目,为疫情的处置提供科学、有效、有力的“大数据”支持。


夜已深,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检测、流调还在继续着。



在应急指挥中心,到处都是方便面和火腿肠。科室的办公桌上、桌下,能看到牙缸牙刷、脸盆等洗漱用品,因为连夜流调,他们经常吃在单位,住在单位。


“你有多少天没回家了?”一名统筹人员问旁边的同事,“半个月了吧!”对方回答。回答的人叫邱传营,目前负责流调统筹工作。由于工作忙碌,他一直顾不上回家。家里的孩子前几天摔伤,肚子上划破了几道,妻子打来电话询问是否能回家。邱传营沉默良久,表示还要继续坚守。


“能怎么办呢?非常时期只能这样选择。”邱传营就是疾控同行们的一个缩影,非常时期,只能坚持,也必须坚持。


采访中,说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不少人红了眼眶:“最要感谢的还是家人,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我们是没有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等到打赢了‘这场仗’之后,我们就想好好陪陪最爱的人。”



因大爱而暗藏的小情,总是令人动容。白衣之下,是海淀疾控人钢铁般的意志,更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柔情。



夜色深沉,一夜不眠

海淀疾控人忙碌的身影,令人感慨万千

他们“逆行”而上,他们“超长待机”

他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通力合作,默默付出

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守护着一方平安


记者:吉伟、刘伟曦、侯懿芸

编辑:陈乃禾

推荐 · 阅读

·海淀新增病例风险点位公布,有交集速报告

·上新了!蓝白小屋亮相玉渊潭核酸检测点

·5月16日、17日、18日,海淀区继续进行三轮区域核酸筛查!

·海淀这个核酸采样点,机器人“志愿者”上岗!名字很萌,本领很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