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心区这五年 | 海淀用“绿色”铺就城市发展底色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8-12

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

同比2016年下降54%,七年蝉联城六区最优;


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严格“两线三区”空间管控,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为35.78%,居城六区首位;


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5.2,

连年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在中心城区率先发布野生动植物名录

……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把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局摆在首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和绿色协同发展之路,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中心城区率先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形成一幅处处可见绿水青山的美丽海淀画卷。


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上庄燃气热电有限公司是海淀北部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同时为海淀北部产业园区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记者跟随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来到现场,对企业的环保数采仪、监测记录、余热锅炉CEMS在线监测站,以及废气排放口、废气监测点位等进行了细致检查。“根据企业的排放情况,我们会定期对企业开展现场检查,主要检查企业的持证情况,以及是否按证排污、是否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测、现场是否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等,以此加强对企业守法的引导与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房磊介绍。


五年来,我区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特别是2021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史上值得被铭记的一年,经过20多年砥砺攻坚,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PM2.5O3年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和152微克/立方米,同步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比2016年的72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54%。至此,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实现全面达标,七年蝉联城六区第一;全年优良天数287天,比例达到78.6%,接近八成,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区坚持“三水”统筹,碧水保卫战实现突破。“保好水、治差水”,供水千人以上农村集中式水源地全面划定饮用水保护区,定期开展环境状况评估和水质监测,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全区污水处理率达99.5%;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全面完成7条河段黑臭水体治理、75条小微水体整治。2021年,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南沙河水质从2016年的劣V类提升至Ⅳ类,地下水水质保持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总体良好。“十四五”期间,监管重点从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延伸到了未利用地,从“两地”扩展到“三地”。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科技赋能解锁智慧新格局


在海淀,有一双“智慧的眼睛”,26家重点污染源单位的排污情况,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只要发现情况不对,这双“慧眼”就会立即锁定目标。它,就是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


在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综合业务科办公室内,自动监控保障专项小组的队员们时刻关注着系统中的有效传输率数值,不时翻动页面查看各个重点污染源单位的指标数据。“这26家重点污染源单位既有涉废气单位,又有涉废水单位,如果是光靠人跑腿检查,效率低还会有所疏漏,但通过这个平台就不一样了,所有重点污染源单位的实时排污数据都能在系统里查到,有效发挥智能化监管‘标尺’的作用。”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张林一边介绍一边点了点鼠标。记者看到,在电脑屏幕上,企业线上实时滚动的各项数据指标,排放所产生的氮氧化物、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氧含量等各项指标一目了然。


那么,如此高效率的自动监控平台是如何及时收集监控数据,并保持平稳运行的呢?记者随执法队员来到位于大工村的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执法队员柳有峰介绍,燃烧垃圾同时产生的烟气,经过一系列的烟气处理系统后会除去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达标后才能经烟囱排出。而排烟囱顶上有一个烟气采集装置,通过管路烟气到达烟气分析柜里进行分析,数据则传输到与环保设备是联网的数据采集仪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地传输。


注重科技赋能环境治理,区生态环境局不断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应用,切实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同时,我区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先后搭建运行渣土车治理、智慧工地、机动车尾气监控、“水务大脑”、水污染实时在线监测、“电力+双碳”等科技治污平台,实现从对污染源的被动治理到“主动采集—智慧预测—精准调度”的转变。启动大气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项目建设,加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在市级70个高密度站点基础上,科学布设了餐饮、道路、扬尘等6大类198个固定监测设备和5台移动监测设备,构建了监测、评价、预测、溯源、通报、整改、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开发“电力+双碳”应用场景,为政府及管理部门提供节能减排管理支撑和执法研判依据。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五年来,海淀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建设齐头并进,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从点滴到全局,五年来,海淀的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形成合力,生态共识落地生根,转化成为高能的动力和积极的行动,实现了生态环境日渐向好的活力迸发;


从“青山”到“金山”,五年来,海淀的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大美海淀,到处演绎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佳话。


记者:高玉超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

·一把手访谈 | 海淀区委书记王合生:发挥科技创新优势 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海淀新增15处桥下停车场,年底完成停车设施“一张图”

·北京市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调研海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核心区这五年|海淀用心书写医保惠民“暖心答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