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颐和园北宫门外新添一处“街区会客厅”,这里曾经......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9-25


宽敞的空间

木制的休闲座椅

三山五园主题景观墙

......

“坐在树下乘个凉,不用站在太阳底下等车,挺舒服挺惬意的。”


近日,由青龙桥街道打造的小白马广场正式向市民开放。据了解,小白马广场邻近颐和园及中央党校,承载着重要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功能,同时该区域又为进京“赶考”红色探访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青龙桥街道通过设计施工,将颐和园门户形象和进京“赶考”红色文化在此节点汇合,将原有的城市边角地成功打造为街区会客厅。





文化展示的街区会客厅

是中转站也是休息点



 

小白马广场的设计以赶考线路为文化符号,充分应用在栏杆、座椅、树池等位置,并且设计师在小白马广场的景观墙面展示了颐和园著名景观,使场地成为三山五园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



“这个项目的范围是从北宫门地铁站的C、D口到小白马广场一共五个地块,主要是从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区域文化的展示两个层面来改造的,这正好是进京赶考文化探访路的一个节点,所以我们就把进京赶考文化、红色文化元素在广场进行了一个融合,包括座椅的靠背、树池以及背景墙,都是把进京赶考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进行了展示。”青龙桥街道责任规划师郭璇介绍。





完善交通引导体系

提升地铁出站口公共空间功能



 

众所周知,地铁站外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通集散空间,也是展示地区形象的门户节点,但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形象单一是大家对于地铁外广场的普遍印象。青龙桥街道在打造街区会客厅的同时,将颐和园地区的地铁北宫门站出站口也进行了合理规划,整合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进一步改善交通接驳换乘环境,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步行体验。


改造前

改造后


据了解,地铁北宫门站是颐和园地区重要的交通换乘区域,交通类型以旅游交通和市内通勤为主,日均客流量近1.4万人次,其中旺季旅游交通流量可突破60万。记者了解到,在提升改造前,这块区域缺少交通引导标识,进出站方向感差,导致入口人群滞留。大量的自行车堆放在人行道上,而用于停放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由于入口不足,且出入口设置的不明显,反而存在大量的空闲,利用率极低,并且地铁出站广场与人行道存在台阶高差,致使无障碍通行受阻,也导致行人通行不畅。


改造前

改造后


“过去很多游客到达换成站后因指示不明确,所以都聚集在站口,还有一些游客游玩累了没有休息的落脚点,就在马路牙子边上休息,极易造成人员拥堵。”青龙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戴玉荣告诉记者。通过升级改造,现在的出站口针对非机动车辆开辟了专门的入口,不与行人混行,同时增加了自行车上下坡道,保障无障碍通行。在交通指示方面增设了交通指示系统,让游客从地铁出站便可迅速的知晓想要到达的目的地方位。“现在这边改造完不乱了,路线很清晰,去颐和园的话只要出站就能看到指引,都不用开导航了。”一位游客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体会。

 

改造前

改造后




设计方案层层筛选

贴近百姓需求是核心宗旨



 

为了深入了解使用者真实需求,在此次方案设计前,青龙桥街道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团队对场地进行了多次实地研究观察及调查问卷收集。及时听取接纳市民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出服务百姓、贴近百姓的精品项目,成为本次升级改造的核心宗旨,青龙桥街道在北宫门地铁站周边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中街道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师们将方案对过往的游客及市民进行分享与展示,以问卷形式收集市民对方案的意见和偏好,最终筛选出最符合百姓需求、服务百姓、贴近百姓的方案。



下一步,青龙桥街道将继续把公共空间改造和传承区域文化相结合,合理整合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让城市更新焕发新气象。



记者:王楠

编辑:张斌

青龙桥街道供图


推荐 · 阅读

·本土感染者+1,核酸初筛阳性+5!北京新增一起高校相关聚集性疫情→

·大咖云集、国际视野!2022数字贸易发展论坛助力海淀企业加速“出海”

·全国首批!海淀入选这一重磅名单

·致敬!海淀的她,全国表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