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海淀区委党校邀请将军后人讲述父辈故事
一张张老照片
一帧帧历史影像
一个个感人故事
生动展现着革命先辈们的
铮铮铁骨和投身革命
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10月18日,在区委党校党性故事分享交流会课堂上,红色簿记第一人——赵镕将军之女赵京娅、共和国首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之子张旅天,两位将军后人,以访谈形式与区第41期中青班师生共同追忆新中国缔造者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赵镕将军是我军军史上唯一一位副军级开国中将,他1899年出生在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彩凤村一个农民家庭,在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中长期担负部队物资供给后勤保障任务,为部队后勤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周恩来总理曾这样称赞他:赵镕同志顾全大局,是个好管家!
长征路上有的同志拿的是枪杆子,上战场杀敌;有的同志拿的是笔杆子,为我党红色宣传做了大量工作;而赵镕同志则是通过一本本红色簿记,为我党的后勤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
“父亲自1928年跟随朱德总司令走上井冈山直到退休,管钱管物几十年,经他手发出去的钱物、粮食成千上万,每年战士的军装发到最后,剩下啥他就穿啥。”赵京娅深情分享了父亲赵镕投笔从戎,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开国将军,几十年初心不改、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故事。
▲战争年代赵镕将军始终背着两个布袋子,一个装着银元、银毫子,另一个装着账簿表册
张蕴钰是我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员,领导了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建设。他率领勘探队员们西出玉门关,向着罗布泊“死亡之海”挺进,最终在罗布泊西北地区找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理想场所,那个地方叫马兰。张旅天通过张蕴钰、张爱萍、程开甲、林俊德、乔登江等一大批将领、科学家和平凡战士们鲜活的故事,讲述了核试验基地的艰苦岁月。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这也正是“马兰精神”的核心所在——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张蕴钰将军着防化服在核试验现场
分享交流会上革命后代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将全体学员带回那段峥嵘岁月,与会学员们无不为赵京娅分享父亲的感人故事而热泪盈眶,为张旅天声情并茂的讲述所吸引,台下不时报以热烈掌声。最后,赵京娅、张旅天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南征北战,戎马一生,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换来祖国现在的山河无恙,这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也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国课”,能够如此近距离、真实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形象,内心充满激情和力量。
中青班学员、区城管委张中静说,听了两位将军后人讲述父辈故事后,深深感受到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们无私奉献,坚守理想,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才有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中青年干部,要始终铭记这些先辈的革命故事,向他们学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牢记三个务必,紧扣“五个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赓续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工作,将国之所需、民之所盼,未来之所向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海淀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区委党校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强化知识转化本领,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张伟华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