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11-06

近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9月30日起,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进行第三期考古发掘。




“田字房”是澹泊宁静的主体建筑

通过连续三年的发掘

已全部揭露出该建筑基址



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介绍,“田字房”共33间,各间皆4.48米见方,廊深1.28米。“每一间在当时都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放床,有的地方保存书画,有的地方用来读书,还有的地方是摆设一些精美的工艺品。”


目前建筑地面以上部分虽已不存在,但基址保存尚好,台基保存高约0.55米,局部残存有虎皮石陡板和阶条石。在台基面上,还可以看到柱顶石、铺地方砖以及排水沟。



记者看到,在台基外围,可以看出如意踏跺、卵石散水和道路。在基槽底部,还能寻到过去防止建筑下沉的地钉的痕迹。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通过研究工作人员发现,“田字房”虽说只是一个单层的房子,但是工程建筑非常精致。天井由大小不等的石板铺成,3.8米见方,在设计时候,考虑到露天的情况,因此在建造时,天井专门设有一定的倾斜度,并设置有排水设施,让水流入藏在台基里的排水沟,再流向四周的河道,整体设计非常科学。



“‘田字房’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皇帝会在这个地方四周的稻田里进行劳作,一是身体力行,体现对农业的重视,再有就是皇帝想要体验农事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正如张中华所介绍,在“田字房”以北,还发掘出了稻田遗迹。“我们发现了南北两侧的田埂,南侧田埂可以看出有两次修整痕迹,稻田内在此之前以植物考古的手段也发现过有水稻植硅石。”


文献记载,康熙皇帝亲自培育“御稻”(即京西稻的前身),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了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此后,京西稻在北京大面积种植。“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重视农业生产,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田字房”旁的稻田里亲自劳作,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如今虽已不见澹泊宁静景区全貌,但从发掘的情况看,遗址表现出了浓郁的乡村园林景象。此次发掘工作厘清了“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为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而稻田遗迹的发掘,也对探讨清代御稻培育、种植和农耕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考古工作全程与几家高校考古专业、古建筑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实习相结合,是田野考古课程体系的创新,深化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考古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张中华说道。


据了解,本次工作全程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进一步向公众展示了考古成果所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展阅读

澹泊宁静遗址背景资料

澹泊宁静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景点之一。乾隆皇帝曾在《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题咏澹泊宁静:“青山本来宁静体,绿水如斯澹泊容。境有会心皆可乐,武侯妙语时相逢。千秋之下对纶羽,溪烟岚雾方重重。”



澹泊宁静出自司马相如《长杨赋》:“人君以澹泊为德”,及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景题名引经据典,鲜明地凸显了清帝特别是乾隆的道德标榜和政治理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清帝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田”字为农业的象征,当年兴建此景,体现了清朝皇帝对农业的重视。澹泊宁静周边曾种植大片皇家稻田,清朝皇帝每年不但在田字房以北的稻田里举行亲耕仪式,还在观稼轩察看农事农时。

记者:高玉超 张译城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

·通车!海淀北部又添一条东西主干道

·海淀超市发开卖冬储大白菜,比去年更实惠!

·科创中心“核”动力|绿伞:小产品背后的大科技

·一辈子为中国造卫星的人:孙家栋的故事 |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有声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