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海淀报的故事|卫汉青:我在《海淀报》的两件往事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11-11


我在《海淀报》的两件往事

卫汉青


▲1995年,《海淀报》举办了“写理想,画追求”作文、绘画大赛活动,特邀冰心先生做顾问。图为副总编卫汉青(左二)、记者眭华(左一)与冰心先生(右一)合影


金秋送爽,《海淀报》迎来创刊30周年,报社同志约我写篇文章,一些往事又浮现眼前。


大约1992年8月的一天,我那时还在海淀区人武部任副部长,政委王忠先叫我到他办公室,我进去一看,部长刘泽深和区委宣传部胡桂枝部长都在。他们开门见山地说,海淀区拟创办一份报纸,想调我任宣传部副部长,负责主持《海淀报》工作,让我考虑几天。


我其实没做多少考虑。一来是军人生涯养成的服从命令习惯,二来自己也有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的爱好,第二天就回复同意了。


由于人武部还有几项工作没收尾,我一直到元旦后才来到宣传部。当时《海淀新闻》已经问世了,是一份一个月出一期的四开小报,齐勇副部长和艾春吉、王志勇、眭华、梁立华等几个编辑的工作热情让我很感动。


我和兼任总编的胡部长及编辑部的同志几次讨论,大家都觉得海淀区是个文化教育大区,各项工作成绩蔚然,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更是风生水起。我们决定做成每周一期的对开大报,报纸名字也改为《海淀报》。我请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了报名。


说干就干。首先招兵买马,招聘来王温和、刘德兴、李罡、赵知毅、刘征、董宝珍等几个年轻编辑记者。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报纸发行范围还是局限在区内机关单位,只有几千份。


我经过考虑,在征得胡部长等领导同意后,策划了一个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写理想,画追求”的作文、绘画有奖征文活动,让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描绘海淀区的崭新风貌,抒发自己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我们请居住在海淀区的著名作家冰心和工笔画大师田世光两位先生担任此次活动的名誉主任,并题了词。我还写了一篇《热心孩子们事情的冰心》访问记,刊登在《海淀报》上。


我带着编辑前往一所所中小学校,直接就找校长,陈述理由,请求他们号召学生订阅《海淀报》,并开辟专栏刊登学生作品。不到一个月,报纸订阅量陡增,我们的喜悦心情可想而知。


不久,我们又做了另一件事。


1995年初,我已兼任海淀区文联主席。在一次活动中,听艺术家方金炉先生谈及他和王学仁先生几年前,撰写了一篇10万字的《“红楼”园址在海淀,暗将圆明作大观》学术文章,但没有一家报刊愿意采用。我拿来细读,了解到文章以《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地理方位、环境特征、总体规划和十几个主要景点一一对应论述,提出大观园的原型,就是位于海淀区的一代名园圆明园。曹雪芹的姑父礼亲王住在海淀镇,曹雪芹曾寄居于姑父府中,很可能跟随姑父表兄进过圆明园。


我在拜访了周汝昌等红学家和相关人士后,在胡部长支持下,决定在《海淀报》分期刊载这篇长文,写了编者按,并配发相关讨论文章。不久,就在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好多读者远道来到编辑部找全套报纸。区委书记李荻生特意从二楼办公室来到三楼宣传部说:“你们这个报道选题不错,有意义。再者《红楼梦》和圆明园也不存在谁假借谁的问题。”


一个多月后,文联和《海淀报》联合在圆明园举办了学术座谈会。邀请了胡文彬、胡小伟、杨乃济、霍国玲等30多位红学家、红学爱好者和10多家新闻媒体到会,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做了书面发言。座谈大体的内容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其规模之浩大、布置之豪华,绝非贵妃贾元春之家所能办和所敢办的。曹雪芹因其父兄监修园内工程,当年多次到圆明园观看,所以圆明园的景观作为《红楼梦》大观园的“模特儿”,依稀可寻。一经说明,许多读者恍然大悟,觉得曹雪芹这位大文豪的确了不起。政协主席张宝章、区委副书记胡桂枝等区领导也兴致勃勃与会。会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工人日报》《报刊文摘》、北京电视台等约20多家媒体做了报道。香港著名作家、记者司徒丙鹤在《镜报月刊》中,以《有关“红楼梦”种种》为题报道:北京各机关、团体、工厂编印了许多报刊,文化教育科技极为密集的海淀区也出版了《海淀报》,三四月间连篇累牍刊登了《红楼梦》座谈文章,讨论圆明园与大观园的关系,名为《“红楼”园址在海淀,暗将圆明作大观》。


往事依依,转瞬已经来到2022年。三十而立,三十岁正年轻。祝《海淀报》永葆青春,前程似锦!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文联原主席,《海淀报》原副总编)



推荐 · 阅读

·写给下一个30年!《海淀报》老报人真情告白——

·《海淀报》30年再出发!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发布

·海淀上线全市首家“学习强国”区级学习平台

·王合生李俊杰刘长利刘勇寄语!《海淀报》创刊30周年特刊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