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海淀的星星:“女娲星座”计划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3-04-25

编者按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位航天员,到以航天城为中心,汇聚起一批商业航天企业,这个过程中无论身在“国家队”还是民营企业,海淀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逐梦星辰大海。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海淀融媒推出系列报道,从海淀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故事中,读取属于他们叩问苍穹的浪漫情怀。今天发表第一篇——《来自海淀的星星:“女娲星座”计划》。



2023年3月30日

18时50分52秒

对于海淀企业航天宏图来说

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航天宏图一号”

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发射!

而这一刻

他们等待了两年……


▲发射现场资料图


作为航天宏图“女娲星座”建设计划的首发卫星,“航天宏图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一个建构更全面,功能更强大的对地观测遥感系统的搭建正式开启。


“女娲星座”到底是什么“星”?

为什么要叫“女娲星座”?

未来,“女娲星座”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中国航天日即将来临之际

带着这样的疑问

记者来到航天宏图一探究竟

听一听

探索星辰大海的

海淀企业家们到底有哪些宏伟蓝图



“女娲星座”飞天

遥感卫星使命是对地观测


女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创世女神, 作为造人补天创造万物的“大地之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以“女娲”命名,体现着航天人独有的中国式浪漫情怀,作为中国卫星遥感领域的先行者,航天宏图就是想要“感知”大地的力量。


成立于2008年的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也是首批科创板25家上市企业中唯一的遥感应用企业。站在航天宏图的企业logo前,好像正在从太空望向蓝色水晶般的地球,logo上的字母“P”(PIESAT)表达了航天宏图聚焦遥感以国产卫星专业服务和行业应用为使命的决心。



关于“女娲星座”到底是什么,航天宏图董事长王宇翔用一句话进行了简单的概括:“这个星座就是一个大型的以遥感为主,结合通信和导航的商业卫星互联网星座,它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地观测”。


据介绍,“女娲星座”是航天宏图围绕卫星互联网新业态,发力高分遥感全产业链构建的布局尝试。“女娲星座”首批38颗卫星,是由28颗雷达卫星和10颗光学卫星组成,宏图一号具有全球范围高分宽幅成像、高精度测绘及形变监测等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制作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DSM)并完成全球非极区测绘任务,具备在1年内完成全球陆地范围测图任务的能力。


其中,合成孔径雷达(SAR)是“女娲星座”的优势和最主要的特色,它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王宇翔用更简单易懂的话解释说,“光学卫星捕获的是光,然后再把光变成信息,它必须在晴天才能发挥作用,但雷达卫星接收的是电子信号,而不是光信号,所以它不受阴天云雨的影响,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以后在城市地质灾害监测、海洋监测、洪涝灾害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自己的卫星生产自己的数据


“关键数据人家不会给你”,这是王宇翔提出建设“女娲星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有一次,航天宏图询价得知,按照外国卫星公司公开报价, 仅单次卫星观测数据都是天价,这也让王宇翔意识到自主掌握关键数据的重要性,而且应急或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数据更难以买到。


王宇翔举例说:“当洪涝灾害发生时,就算有遥感卫星处理软件,但没有数据支撑,也没法对防汛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因此,给用户提供卫星数据+软件的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也是提出建设”女娲星座”的原因之一。


“同时提供卫星数据和软件服务,这样用户找我们一家公司就可以了”,王宇翔解释说:“我们过去是把别的卫星产生的数据通过我们自主可控的软件,变成各行各业需要的信息产品,现在,有了‘女娲星座’我们再也不需要去买数据。用自己的卫星数据,不仅成本降低而且数据安全可控。”



“我们已经接收到十余轨‘女娲星座’传输回的数据了!”话语中,记者都能感受到王宇翔的对“女娲星座”的期待与自豪,这也是他们未来海淀商业航天人不断探索更高水平服务的信心与底气。


“女娲星座”正式起航


“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对我们研发团队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刻,整个团队在这一刻充满了深深的成就和自豪感,也让我们对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航天宏图卫星运营事业部总监杨瑞云与记者分享了成功发射首颗卫星的喜悦。




“此次‘女娲星座’宏图一号构型设计和相应的关键技术均为国际上的首次实践应用,车轮式编队中主星和辅星之间需要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关系,以保证星座的稳定运行,这对于卫星设计和控制算法都提出了高要求,增加了卫星组建的难度。”从杨瑞云的讲述中能够感受到研发团队在组建和发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的困难,这也是她在航天领域工作25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对于发射单颗卫星来说,后续数据接收都需要前期极其精确的设计和算法,此次的四颗卫星更是给研发团队带来了极高的挑战。


构型难度大、关键技术新、地面系统复杂以及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都成了压在每一位研发成员心口的石头,直到发射成功那一刻,“发射前一周,团队面临的更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是项目的重要节点,需要全面检查和验证卫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确保卫星可以顺利发射并成功执行任务。”



发射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团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的系统检查,包括卫星硬件和软件的测试、测运控系统的验证、星地对接测试、发射场的协调准备等。同时,整个研发团队还需对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确保发射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真的只有切身实地的感受过、经历过,才能懂得为什么这次卫星的成功发射能够让航天宏图的研发团队如此自豪和兴奋,这既有技术上的成就和自豪,也有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的非凡体验。“未来‘女娲星座’将会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卫星星座,将在太空中点亮最美丽的星空。”杨瑞云激动又期盼的说到。


“女娲星座”观测覆盖全世界

30分钟生成影像


未来“女娲星座”什么样?这也是记者非常好奇的内容。“女娲星座”首批38颗卫星已发射4颗,根据发射计划,预计2024年发射20颗到24颗卫星,按照“一箭四星”不变的模式,大约会发射5-6次。


王宇翔表示,未来“女娲星座”的38颗卫星全部升空后,能够具备国际领先的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实现空间星座与地面应用实现两网融合,可实现每小时对地观测一次,而且图像更清晰、色彩更丰富、识别更直观、位置更精准等特点。



王宇翔向记者透露,航天宏图未来在卫星科研领域将投入近30亿元,是公司大力推动通导遥天地一体综合应用研究的积极布局,既是围绕卫星互联网在高分遥感全产业链构建的新尝试,也是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迈向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未来,航天宏图将在卫星遥感数据上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宏图实景App提供立体化、数字化的鲜活地球,为大众消费者和行业客户构建基于Web3.0的地图应用新生态,持续推动形成基于遥感及时空大数据的大众化应用新模态,让遥感不仅能为各行各业服务,还能为百姓服务。“等我们38颗星全部上天了,任何地方随便给我画个圈,我们都可以在半小时内生成一幅最新的影像。”王宇翔自豪地说。


国际载人航天日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海淀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科研机构、企业及航天人才,可谓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众多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选择海淀的重要因素。



正如王宇翔介绍,航天宏图的卫星成功进入轨道、获取数据,期间与其合作的企业、科研院所相当多,银河航天、航天驭星、北京理工大学等众多单位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商业航天是一个大的产业链,也是国家新基建里一个很重要的新产业链,在产业链里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面是非常广的。”


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成为信息产业的大趋势,航天宏图积极布局“女娲星座”,通过大力推动通导遥天地一体综合应用研究,抢占卫星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在海淀,除了有“国家队”奋斗在航天事业中,也有不少像航天宏图一样的民营企业紧跟脚步,奔赴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一批商业航天领军企业在多领域“领跑”,为我国航天技术应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一起期待,太空中有更多“来自海淀的星星”!


记者:张靖雨

编辑:陈乃禾

策划:赵磊、陈乃禾

图片由企业提供

联合策划单位: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

推荐 · 阅读

·花开成海,朵朵惊艳!圆明园推出两条牡丹观赏线路

·沉浸式感受古韵书香,这个水上“音阅会”很特别!

·6天,这条路就修整一新,舒坦!

·海淀区创新实施两新党建“红领”计划,推动形成党建强发展强良好局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