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医保卡在海淀也能用了!”
中关村医院门诊楼一层挂号大厅,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引导时,又多了一项任务——遇到参保地支持异地结算的患者,便告知他们直接可以用当地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挂号和交费,窗口、自助服务等多种途径不仅认北京的医保卡,也认外省市的医保卡。这是记者日前采访时见到的一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淀区医保局党组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扑下身子察实情,沉到一线解难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运用于工作实践。针对群众异地就医报销不便利的问题,区医保局联合多个部门,抓住“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北京市确立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推进的契机,自觉把惠民生的实事办好,督导推动定点医疗机构优化完善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功能,使外省市参保人员减少挂号、交费排队等候时间。
海淀区经济发达、医疗资源丰富,在海淀就医的外省市参保人员较多。以中关村医院为例,外省市参保住院患者达30%。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外派至北京工作的王先生正在中关村医院住院。原本以为用当地的医保卡在北京就医流程会很繁琐,排队办手续时间长,没想到使用医院的自助服务就能挂号、交费。“家乡的医保卡在海淀也能用了,就连办理入院也不用排队,真是太方便了。”
中关村医院医保办主任顾彩娇向记者介绍,该院按照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要求,通过区医保局、区政务服务局和区卫健委共同部署,对自助服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我们还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医院管理的深度融合,不断更新优化各类结算服务流程,将‘以患者为中心’‘为民办实事’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让患者就诊过程更舒心、更便捷。”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把好政策在海淀落实好,区医保局聚焦优化外省市参保人员挂号、交费,广泛征集患者、医疗机构的意见,把自助服务作为方便异地就医患者的重要平台,对接医保异地结算。未来也会把“移动无感支付”和“信用医保”等工作有效整合,方便异地患者就医。
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雷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异地就医便利性,医保局将推动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多种途径,例如在已经开通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自助服务的医院,外省市参保患者凭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完成院内自助挂号、交费、检验报告打印和处方取号等就医流程。各家医院还在自助系统上增加了“门诊费用结算单”查询功能,方便患者及时查询医保报销情况。同时,在发票打印上也进行了优化,部分医院可以自助打印发票。
为了能更好地让外省市参保人员在海淀就医,利用当地的医保卡在海淀区定点医疗机构挂号、交费,需要在已有自助服务上增加异地患者结算的功能。这其中,涉及到异地信息系统网络链路长,需协调的平台多,容易结算报错等问题,还涉及与接口对接的联网改造、上线测试等具体信息化改造工作。
区医保局会同区政务服务局、区卫健委、医保定点医院等多次研讨,征求利用已有自助服务系统落实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意见。区医保局将区属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服务重点,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中关村医院等进行现场调研督导,了解工作进展、协助解决改造过程中的难题。截至目前,海淀区已有55%的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外省市患者通过自助服务挂号、交费服务,其中区属二三级医疗机构完成率达到100%。
区医保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前往海淀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调研,根据各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完善多途径异地医保结算功能等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民生医保,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效能——异地就医更便捷、医保结算更高效、困难群体有‘医’靠确定为主题教育的专项调研课题之一,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丰富完善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平台,进一步普及推广无特定设备需求、更先进、更便捷的移动无感支付,并时刻紧盯异地就医结算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挖问题根源,坚持靶向施治,为外省市参保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异地就医服务。”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玉明说。
记者:李翊铭
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