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小区越变越年轻了”
“原来单元门口灯不够亮,我们这些眼神不好的老年人,出门都要看仔细了,生怕踩空台阶。现在的灯亮多了,再也不怕出门看不清啦。”家住甘家口街道四道口社区的居民王奶奶说道。“过去门口这台阶有的高有的矮,不小心容易绊着,现在都修成一样高啦。”王奶奶的邻居侯大爷也和记者聊起了小区的变化,“感觉我们小区越变越年轻了”。
单元门口焕然一新
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下水管不再“添堵”
居民们在冬日暖阳下闲聊
尽情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
这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甘家口街道辖区居民感受到的切身变化
甘家口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数量多,改造工作任务重。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鹏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以‘党建引领+专业服务+居民共治’的思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推动城市更新。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统筹专业机构、社区居民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用心用情补足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让老旧小区改造有深度、有高度,更有温度。”
居民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
“和居民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不是不愿意进行改造,主要是对细节不了解,存在顾虑,怕对自己家有影响。”白中社区党委书记刘立彬告诉记者,“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社区的党员们既能了解周围街坊的真实诉求,还能帮助邻居们及时解疑答惑。”
△白中社区改造实施过程中征求居民意见
甘家口街道的白中社区有3栋楼396户涉及老旧小区改造,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造工作,白中社区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听民声、汇民意,汇聚各方合力,助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质增效。
“改造是好事,但这脚手架一搭,我家车没地方停了。”改造刚刚启动,就有居民向社区反映停车难的问题。白中社区后白堆子2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建设时并未预留出充足的停车位,随着施工的脚手架的搭建,需要临时占用楼旁的车位,原本就紧张的停车位愈加“捉襟见肘”。
“居民停车是刚需,社区了解居民们的诉求后,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第一时间和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刘立彬告诉记者,他们协调了社区周边的路侧停车位,满足改造期间居民的停车需求。但新的问题有出现了,由于路侧停车位距离小区有几百米,有居民觉得距离远不方便,不愿意使用。“还是党员们最先站出来,一边带头将私家车停放过去,一边发动周围的邻居们理解配合。这样,改造期间停车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刘立彬说。
改造前问需于民
改造中问计于民
在施工过程中
不断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
让施工更加精准
“后白堆子2号楼和3号楼原本的改造计划是将小区出入口设计成斜坡,方便车辆进出,但是不少居民都和我们反映,怕雨雪天气斜坡路滑,不方便老人出行。”刘立彬告诉记者,“为此,我们组织施工方代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施工进度、计划、需求,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最终将方案修改成道路两侧设立斜坡,中间设立楼梯的方案,同时满足车辆与行人双方的需求。”刘立彬说。
诉求有了反馈,提出的意见变成了改造的成果,居民们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情也随之提升,逐渐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没想到我随口一说的想法,被采纳了,社区干部说我的意见是金点子,那我肯定支持改造工作,也积极在小区改造的微信群里发言,帮着出谋划策。”社区居民周先生表示。
“旧改夜校”架起沟通的桥梁
甘家口街道的四道口社区总共有5栋楼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分别是景王坟1号楼、2号楼、北沙沟1号楼、甘家口10号楼和增光路25号院,这其中,楼龄最长的增光路25号院建于1980年,距今已有44年的历史。
为了推动四道口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甘家口街道的牵头下,辖区企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动请缨,派出3支专家小队,对四道口社区进行了实地勘查,并制定了设计方案。“中规院自身拥有专业的经验,设计方案也是针对我们的小区量身定做的,对于小区道路、照明、公共设施、楼内设施提供了专业的建议。”甘家口街道四道口社区党委书记韦广军告诉记者。
方案做好了
但是设计方案是否能获得
居民们的理解和认可呢?
为了帮助居民们充分理解方案内容,也为了将居民们的诉求及时传达给中规院的设计师。四道口社区在社区活动站专门设立了“旧改夜校”,每天晚上18点半至20点半,居民们都可以带着问题和诉求来“夜校”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哪天改到我家啊,到时候要家里留人吗?”
“咱们小区的车多,地方又小,
能不能把绿化全都去掉,都用来停车?”
“新方案里的小区出入口距离我们楼太远了,
能不能换个位置?”
“我觉得我家的水管没问题,
小区改造的时候,我家水管能不修吗?”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们总有些个性化的诉求,也有一些不了解的问题,在“旧改夜校”里,面对居民们的疑问和诉求,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一一进行反馈和记录,确保每一位居民的声音都能得到回应。
△四道口社区10号楼管道改造协调会
“居民们咨询的一些基础问题,比如具体单元的施工时间,是否需要家中留人等,我们会直接进行解答。针对一些专业的问题,比如小区出入口为什么这样设计,上下水管道能不能‘甩户’施工等,我们也会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统一和中规院进行沟通咨询,并第一时间把专业的回答传递给居民。”韦广军告诉记者。
通过“旧改夜校”这个平台,一方面帮助居民了解到专业规划、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把居民的想法吸纳到设计方案当中,让改造方案更符合民意、贴近民生。方案的制定紧密围绕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实现以设计推动改造工作,使得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当前,四道口社区5栋楼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5月正式竣工。
“多亏了这个‘夜校’,让我们这些老邻居都涨了不少知识。”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原本觉得方案里没必要在社区内设立公共厕所,想上厕所大家直接上楼回家就行,通过‘夜校’科普,让我知道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对于室外公共厕所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这次改造,我对社区内的公共厕所的设计特别满意,不仅环境整洁,还专门设置了无障碍的厕位,我推着家中老人下楼遛弯的时候,再也不需要因为老人如厕慌慌张张赶回家了。”社区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一小区一方案大家商量着办
“甘家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和旧改工作相结合,通过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专业服务+居民共治’的工作思路。”甘家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鹏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看似是工程,但其本质是群众工作。改造过程中,很多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居民的角度不同,例如上下水管的改造、老楼加装电梯,每家每户都有着不同的情况,居民有不同的声音,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尊重居民的选择,搭建居民与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家商量着办,共同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中来,确定各老旧小区的具体改造内容。”孙鹏说。
不仅仅是白中社区的“党建协调委员会”和四道口社区的“旧改夜校”,在甘家口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各个社区都创新探索,在“党建引领+专业服务+居民共治”的思路指导下,结合自身社区特点,串联起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摸索出来个性化的办事方法。
海军总医院社区的“提前想办法”,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提前预判,先一步商量,准备好解决方法;阜北社区的“关键人物法”,选择从关键人物入手,通过一个人的诉求,解决一类居民的诉求,把商量出来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白堆子社区的“协商赔偿法”,请多方共同坐在一起就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通过广泛开展民意调查
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
“哪不好改哪”“哪旧了就换哪”
努力实现
“一小区一方案、一小区一特色”
2023年,甘家口街道完成33个小区,99栋楼,63万平方米,涉及3148户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为居民安装42部电梯,更换275串上下水管,新建3处街角公园,修缮和新增212个车位,地区颜值和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
甘家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鹏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新的一年,我们将用心前进、向新而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让地区不断绽放新颜值、迸发新活力,让群众持续感受并认可主题教育带来的成效。”
记者:郭思岐
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