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海淀诞生一位“大国工匠”,是她!

北京海淀 2024-03-31

一个摄像头在0.1秒之内

就能识别一张面孔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今晚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录制的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

汉王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彭菲

作为10位当选的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之一

在匠心荣耀台上

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并高高举起荣耀奖杯



2020年2月初

彭菲团队在国内首批推出

解决口罩难题的

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算法

速度达到毫秒级

人脸识别准确率超过99.99%


从红外光到可见光

从单一环境到复杂环境

从生物特征识别到环境视频分析

彭菲向着算法的极限

不断发起挑战


现在许多已经实现的东西都是我刚上班时根本不敢想的,一些当时觉得很难,甚至是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我挺好奇几十年、几百年后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说起自己多年来的人工智能从业经历,彭菲在感慨之余仍对未来充满期许。



从研究生时期起

彭菲就对机器视觉相关课题

产生了浓厚兴趣

如愿成为一名算法工程师后

她更是全身心投入

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和改进工作


从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视频分析、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到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相关算法项目,在这14年的职业生涯中,彭菲共获得了17项发明专利,研发成果惠及教育、金融、安防等多个领域。


01

临危受命 专研破困局


2020年初,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当时有很多用户反馈戴着口罩人脸识别不容易通过,但是又不敢轻易摘掉口罩。”彭菲敏锐觉察到客户应用场景中对于戴口罩条件下人脸识别产品的迫切需求,还在春节假期的她立刻召集团队线上开会,确定解决方案。



由于之前一直关注的是如何排除化妆、戴眼镜、换发型等因素对于人脸识别结果的干扰问题,面对口罩遮挡识别难题,彭菲团队其实也没十足把握。“那个时候压力真挺大的,一方面因为时间很紧,大家都希望能够又快又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让用户能尽快用到;另一方面,我们以前的研发都是基于整个面部进行特征提取,但是口罩将人脸遮住了一半,能否仅通过摄像头‘看到’的半张人脸完成识别?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彭菲回忆道。


缺少可借鉴的前人经验,彭菲就拉上团队的算法工程师们一起,尽可能多地准备了好几套方案:“我们进行分工,最初准备了五六套方案,白天大家用同样的数据、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晚上一起把结果汇总起来比较,选出效果好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优化。”彭菲团队就这样高效地在短时间内攻破了口罩遮挡识别的难题。


2020年2月初

由彭菲团队研发的

全国首个支持戴口罩的人脸识别产品

顺利通过测试

并很快投入使用


彭菲告诉记者:“后来,我们也有继续做这个产品的升级迭代,希望能够呈现更好的效果。这也算是我们为科学防疫作出的一份贡献,整个团队都很自豪。


02

迎难而上 执着护安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彭菲涉及的研发领域也不断扩展,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的研发和产品化逐渐成为她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应用就是油、气输送管道的智能化保障,彭菲给它取了个好记的名字——守护城市“动脉”



彭菲向记者介绍,野外的输油、输气管道通常绵延几千公里,一旦出现管道断裂等问题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然而,要想24小时不间断保证管道的安全,无论是人工巡查还是远程监控,都无法取得最佳效果。“这个时候智能视频分析就派上了用场。”彭菲说,“通过摄像头24小时无死角监控及对视频内容的自动识别和智能分析,系统能够迅速发现工程车施工、烟雾火焰等危险情况并发出警报,相关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就能消除隐患。


听上去挺简单的办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对于彭菲来说,每一个算法能成功落地到产品中应用,都需要完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模型;第二步是收集大量数据来拟合模型参数。这次,她遇到的难题在于现实中管道出现风险的情况毕竟是少数,难以提供足够多的数据供模型训练。但彭菲从来不会轻言放弃,越难她越要迎难而上。

通过不断探索和数次尝试,结合样本增强、迁移学习、多任务训练等多种方式,她终于完成了算法的方案和流程设计,并完美解决了产品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初期火灾、工程车辆非法区域工作等的自动监测,帮助相关部门规避了众多安全隐患。目前该技术每年能有效阻止几十起威胁管道和城市安全的事件,累计为国家挽回了上百亿损失,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03

精益求精 沃土铸匠心


在彭菲心里,海淀是全国AI大模型创新应用聚集的高地,浓厚的创新研发氛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促使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在大模型算法领域能够不断突破的最大秘诀就是持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彭菲说,“在海淀能够获得与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学到不少前沿知识,也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灵感。


要想做好一名算法工程师,彭菲认为除了不断学习,还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刨根问底的勇气,面对算法中的一些小问题,不能有一丝懈怠,要尽可能做到最好,不停地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改进,精益求精。这不仅是彭菲对行业新人的建议,更是这些年来她对自己的要求。


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求

……

从幼儿园小朋友的面部识别

到独居老人跌倒的智能提醒

彭菲发现用户的需求

实际上就是算法工程师研发的导向


她常常和团队成员说:“很多算法工程师都会忽略真实的业务场景,但如果通过我们的算法能够更好地解决业务上的痛点和难题,我们就应该去多多思考,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拍摄:曹立栋

彭菲希望自己敲出的一串串代码

不仅能够破解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更能为城市“智”理

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最终目的还是造福人类。”让自己的研发成果真正带给人们便利,护佑一方平安,是彭菲最大的心愿。


彭菲在颁奖仪式上说道:“对于未来,可能我们会有私人的医生、私人的保姆、私人的司机,都是用人工智能去推动的,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来追求我们的兴趣和梦想。


这不仅是彭菲的美好愿景

也是每一位加速奔跑

在新赛道的大国工匠们

给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向彭菲致敬!

向大国工匠们致敬!


记者:关镓萍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 · 阅读

·北京“加梯地图”上线,可一键申请!今年老楼装电梯计划公布——

·在线等,“新”上人→

·见义勇为!向他们致敬!

·重磅!海淀北部这个科技园开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