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满意”!这里,幸福不出“圈”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经常来看我,陪我聊天,还给我包饺子。”说起自己的居家养老生活,今年95岁的王彩霞老人很满意。老人家住万寿路街道复兴路32号社区。近年来,为积极应对辖区人口老龄化趋势,万寿路街道以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同时通过打造“五圈服务网”,探索形成“520工作法”,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普惠型、高品质、有温度的养老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邻里互助
她们让独居老人不孤独
“王奶奶,我们又来陪您了。”3月15日上午10点,万寿路街道复兴路32号社区社工张媛媛和志愿者冯丽来到王彩霞老人家里。王彩霞老人今年95岁,长期独居,老伴十年前离世。从2021年开始,社区志愿者对王奶奶进行帮扶,关心照护、定期上门、日常慰问,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已经成为张媛媛和志愿者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谢谢你们来看我,我一切都挺好的,你们放心。”王奶奶虽然是高龄独居老人,但基本生活还能自理,面积不大的起居室布置的井井有条。王奶奶拉着张媛媛和冯丽的手,招呼她们坐下。
“奶奶,您坐吧,我和冯丽帮您收拾一下屋子。”
“奶奶,咱们今天还包饺子吧?”
王奶奶听力不太好,张媛媛和冯丽都尽量放慢语速,耐心与老人唠起家常。由于每次上门志愿者们都穿着蓝马甲,因此,只要见到“蓝马甲”王奶奶都显得格外亲切。
“独居老人除了生活需要照顾,最害怕的还是孤独。”张媛媛说,像王奶奶这样高龄的独居老人,32号社区里有30多位,每位独居老人都有专门的志愿者服务,日常帮扶王奶奶的志愿者名叫汪加桂,她经常给老人包饺子、蒸包子,老人很开心。忙的时候,志愿者冯丽也定期来帮忙照看,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为了王奶奶的家人。
就这样,从2021年起
一千多天的陪伴和守护
让志愿者们成了王奶奶
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像王奶奶一样的独居老人能够得到精心关怀和陪伴,得益于万寿路街道打造的“爱心奉献服务圈”,这是街道“五圈服务网”中的一圈。
“人到老年,缺少陪伴,生活和精神上都会面临重重困扰,独居老人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万寿路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科长王丽婧介绍,万寿路街道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4万多人、80岁以上7500多人、90岁以上1500多人,百岁老人有33位。目前已建档的地区独居老人440余人,“爱心奉献服务圈”的本质就是邻里互助,通过组建以在职党员、社区党员、老党员、老熟人、退伍老兵、老街坊为骨干的巡视探访志愿联盟,与本社区独居老人“一对一”结对子,以党建引领拓宽群众自治,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员——楼门长——老街坊志愿者”的四级服务队伍。同时,志愿联盟要进行专业化急救培训及养老服务培训,让志愿者们更专业。
养老助餐
让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食”光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助餐服务
是社区老年人关心的“小事”
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于大爷,今天想打点什么菜?”
“来个菜花,再来个油菜炒鸡蛋。”
3月15日11点,位于朱各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助餐点,不少家住附近的老年人陆续来到这里。六七个冒着热气儿的菜品整齐地摆放在餐橱里,老人们心情愉悦地一边聊天,一边排队挑选。“这边的菜口味还不错,一荤一素才16元,我今天打一荤两素才22元,经济实惠,我很满意。”于满力老人今年70岁,就住在对面小区,几乎每天都来助餐点买午餐。
助餐点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
现场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
热情地招呼着居民们
“我们这个助餐点已经开了半年了,主要为朱各庄社区、万寿路8号社区、万寿路甲15号院社区三个社区居民服务。”万寿路街道朱各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夏爽介绍,为满足老人多元化的就餐需求,助餐点每天都会为居民提供不同套餐,变着花样让老人尽享幸福“食”光,菜谱每天都有变化,提供至少6到7个菜,都有大小份选择,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一些,居民们可通过现金、手机支付、养老助残卡支付。
如今,每天都有100至120人次的居民
来到这个助餐点打饭
助餐点的开设
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饮食需求
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在这里,居民们可以享受到
新鲜、健康、美味的食品
“我们在街道辖区构建‘养老助餐服务圈’,旨在切实解决居家老年人用餐难题。”王丽婧介绍,“养老助餐服务圈”主要发挥辖区餐饮企业养老餐配送资源,强化布局社区“一平米取餐点”,目前已经建立19个助餐点,今年将再建设8个助餐点,确保在全地区27个社区补齐养老助餐点。同时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融合现有的“万寿助老”志愿联盟成员450人,通过“活力老人”服务“年长老人”的模式,将志愿服务融入老年餐桌。
“家门口”的养老公寓
满足地区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
“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式,左脚开步……”
当记者走进位于复兴路32号院的蓰嬴老年公寓,还没进公寓楼的大厅,耳边就传来了老人们练习八段锦的口令。今年86岁的柴毅老人和老伴在这里已经住了半年多了,每天都要来多功能厅练习八段锦,身体不方便的老伴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这里“享受晚年生活”。
“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保健、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一体的高品质、全方位综合性服务。”蓰赢老年公寓副院长杜建智介绍,蓰赢老年公寓成立于2006年,设立200个床位。
公寓以医养结合的模式运营,医务室是医保定点单位,还开通了异地医保,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此外,公寓紧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仅一条马路之隔,医疗资源丰富。
“有居家养老,还得有机构养老,满足地区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像这种家门口的养老公寓万寿路地区一共有4家,其中养老照料中心2家。”王丽婧介绍,街道“五圈服务网”中,通过搭建“康体医疗服务圈”,让医养结合资源利用最大化。街道还充分利用家庭病床及家庭医生医疗资源,与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形成深层融合为老服务。
探索“520工作法”
让老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时光
2023年,万寿路街道在1+N立体多元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社区形成养老服务资源体系化、小循环。即:以社区为基础单元,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网络,融入“一平米取餐点”+“一个养老驿站”+“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家庭医生团队”+“一个养老机构”。
采访中,王丽婧说起今年工作计划和打算中,频频提到“520工作法”。王丽婧介绍,“5”就是构建爱心奉献服务圈、康体医疗服务圈、养老助餐服务圈、居家养老服务圈和文化娱乐服务圈这5个服务圈;“2”是完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养老助餐集配中心建设,搭建“两中心”平台打造区域养老服务高地。2024年计划打造一处2700平方米成规模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能同时满足适老化展示中心、老年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医养结合的集中养老等功能。打造一处养老助餐集配中心,实现养老助餐地区全覆盖。王丽婧介绍,“520工作法”中的“0”,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零距离。实施包片式服务,组建养老服务专家+养老服务管家,形成实名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老人有需求,社区必回应,就近解决老人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基本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
万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曾涛介绍,街道将继续探索“万寿路养老模式”,建立以街道主导、社区为依托、养老驿站及养老助餐点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引导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拓宽服务老人的形式,实现“康养”“医养”“文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加地区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老年人更幸福自在地生活,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时光,是一座城市最温情的守护。接下來,万寿路街道通过探索形成的“520工作法”,继续完善多层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让更多老年人拥有丰富多彩、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记者:赵磊
摄影:赵磊
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