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强东一夜白头、刘永好想过自杀!中国企业家:不敢病、离不开,放不下,死不了

2017-11-28 标王 经商

 提示:点击上方↑"经商"关注我

来源:标王财经(ID:biaowang360)


中国的企业家都是扛着棺材上路的。



上个月月初,马云在杭州集结了4万人为阿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成人礼。


马云,中国首富,在许多人眼中,他自然是成功的代表,可他却在生日会上说:我有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因为工作占据了我的所有时间……如果有来生,不会再做这样的生意……我不想谈论商业,不想工作。


小编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许多人都只看到企业家人前显贵,却没看到他们人后黯然流泪的一面。


《乔布斯传》全书中,乔布斯一共哭泣157次,平均三页哭1次。企业家往往是越坚强越脆弱的一类人,他们在困难时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但在回首往事时,却也有泪点极低的时刻。


中国企业家是最累的群体之一,而对很多第一代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能停下来。相比人,他们更像一台机器,充电一小时,就可以待机一天。


马云的老婆曾说,儿子是马云创业的牺牲品。这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家,只有企业,没有家。



王健林:9天9夜没睡跑贷款,最后1分没拿到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中国前首富王健林创业初期为了拿到银行贷款,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每天都去银行堵行长,坚持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除了缺钱,王健林还说在做商业地产的前三年里,打了222场官司。平均5天打一场官司。


承包商欺压、客户控告、银行瞧不起,熬过了这样的压力,才有了能定下一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



宗庆后:骑三轮车送货,逼出来的营销天才




从青丝到白头,宗庆后挥斥方遒的年华都给了娃哈哈。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这位72岁食业老人依旧奔波在公司的最前沿。


42岁贷款14万元创业,每天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到坐拥800亿成“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这其中的艰辛几个人受得了?


创业30年,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365天就有300天在市场一线。别人上班都是朝九晚五,他是朝七晚十一,有时候年都是在公司过的。


老一代企业家都是遭了大罪,吃了大苦的人。宗庆后曾说:小时候苦惯了,后来做生意也吃过不少苦,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辛苦挣出来的,但真的不太会享受。”



刘强东:京东面临倒闭,34岁一夜愁白头




大众眼中的刘强东无疑是人生大赢家,爱情事业双丰收。其实在2007年他借助资本力量,大规模扩张,京东著名的自建物流,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可他这种快速扩张的模式,必须有资本不断注入,才能持续下去,万一资金链断了,前面的努力就功亏一篑。刘强东并不走运,第二年,他就赶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刘强东长期失眠,焦虑不堪,34岁的他一夜白了头发。



柳传志:创业初期被骗300万,从未动摇




柳传志40岁创业,放弃了中科院的高薪厚职。创业资本20万,不到半年就被骗了14万,3年后又被深圳一家私人进口公司骗走了联想300万元,柳传志曾说,当时杀了对方的心都有了。


柳传志曾感慨说,“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不动摇,是他创业的制胜法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企业家跟创业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企业家经得住击打,永不止步。



刘永好:我们不是一夜暴富




所有的创一代都不是一夜暴富的。刘永好二十岁之前,没有穿过一件像样子的衣服。举债养鸡接了一个大单,货交出去了,钱没收到,走投无路之下,甚至萌生了要从岷江的桥头跳下去的想法。


人就是这样,没有逼到分上,谁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如今刘永好是多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2016年,胡润百富榜,刘永好家族以425亿财富排名第30位。


刘永好如今已经是一位六旬老人了,苦难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愈发乐观。刘永好曾说:“我们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企业的底蕴是踏实稳健的、生机绵绵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创建百年希望。一切务实、不讲排场、不图虚名,不抽烟,不酗酒、不打牌,每天开销不超过100元,吃穿随便,得体就行。


富有但却过着简朴充实的生活,这是刘永好与许多成功者不同的地方;这是新希望多年来蓬勃发展没有倒下去的原因!



企业家面临着什么?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这似乎也可以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的一句话进行解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而一旦选择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如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所说,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企业家承担着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负重而行。


1、大多数人是工作狂,积劳成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用在企业家身上恰如其分。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经常面对千头万绪的企业发展问题,大多数都是工作狂,没有睡到自然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李开复患病前,经常和年轻人比赛熬夜,半夜回邮件;网上曾流传过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点起床,健身45分钟,工作量约是16小时;马云一年飞行了8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在飞机上度过,走访了33个国家和地区;柳传志讲到他得病时,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后来变成一个常态,经常地半个月左右就要犯一次;《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乔布斯在死前一天还是在工作”……这种作息及高强度的工作在企业家中并不是少数,而如今89岁的李嘉诚、87岁的巴菲特还坚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  


王健林一天行程表


不愿意说累,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通病。青岛啤酒的彭作义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大中电器的胡凯、爱立信的杨迈都死于心脏病,日本曾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在一年内相继突然去世,而这背后更多是积劳成疾,过劳猝死。


企业家如此拼命,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的健康状态让人堪忧。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上行下效,越来越多的人也被疾病、亚健康侵蚀,亦不容忽视。


2、背负的精神压力巨大


在郭家学想要自杀的那个下午,查出端倪的员工赶到办公室。他们说:


如果你死了,你就把所有为了梦想而追随你的同事们都害死了。你死了是要大家心死吗?你死了,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过吗?那么多帮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过吗?你死了,几万名员工的饭碗怎么办……


这样的话语无疑一字一字地敲打着郭的心,身上有如此多的期望,生命已不只是一个人的。人要好好活着,而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一旦一个人长期背负的期望、压力过多时,这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企业家、一把手群体中并不少见。法制周报曾提到一份公开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柳传志在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多次有过太大的惊吓,他说“差点儿吓出神经病来”,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自曝患过两次抑郁症,毛大庆在万科转型最艰难时期患上抑郁症。


而互联网行业最有名的抑郁症患者,就不得不提到张朝阳。张朝阳用“悲催”来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虑、抑郁,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我什么都有,但我就是很痛苦!”他最终选择闭关一年,几乎与世隔绝。而等他重新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中国互联网教父级的人物带领搜狐如何面对后来居上者,这也是他要面对的新课题。


企业家也许比外界想象的要承受更多,更为脆弱。何伊凡曾在去年清明节时,总结了三十五位企业家的六种死法。他发现每逢宏观环境趋冷,出口不景气,民间借贷崩盘、银行收贷、反腐高峰,都会出现集中的企业家跑路、自杀,或者遭遇暴力伤害事件。



压在企业家身上的“四座大山”



中国有一群坚持奔日子的人,一群愿意做大树的人,企业家们正是这样的人。而吴晓波观察到很多人觉得做企业越来越累。


企业家很脆弱,但他们更不敢病、死不起,为何?背后其实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些无疑是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处理政商关系大多要靠企业一把手


冯仑曾总结了 30 年民企的三种死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商摩擦。政商关系的问题是企业死亡率第一的原因。湖畔大学研究企业死亡率第一位的也是政商关系。


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存在着两种资本形态的企业,一种是国有资本,一个是民营企业,甚至还被称为非公企业,这种称呼无意间也加剧了两者的分化。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中国上榜公司有 115 家,80% 的中国入榜企业是地方国企或央企。民营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很多领域,民营企业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扮演跑龙套的角色。而民营企业家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辞职下海,弃官经商的梅永红讲过他在地方政府工作期间,看到很多官员对企业家吹胡子瞪眼睛,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令人心寒。


亲、清的政商关系定调,给民企松绑,让民企看到更多希望,但也需要企业家更有智慧地维护和经营。尤其是一些在地方的大型民企,早期有公有资本参股,后来被充分授权,发展壮大至今,这其中的权力平衡并非一般人可以驾驭。


2、中国民企大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内部管理跟不上


除了华为、万科、联想、新东方等少数大型民企外,中国有超过 2000 多万个中小企业,这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捉襟见肘、跌跌撞撞、死扛硬挺、野蛮生长,在奔跑中调整姿势,这是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


中小企业在初创前期,几乎一切的导向就是生存、活下来。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合理而完善的人才梯队管理制度是极大的奢侈品。很多民企的一把手也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大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亲力亲为。这更容易导致一家企业以创始人为大,严重依赖单独的某一个人。这也加剧了一家企业的风险。


3、很多第一代创业家没有做好交班


根据 " 新财富 500 富人榜 " 的数据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民营企业家占比为 67%,这意味着近七成的中国家族企业需寻找接班人。未来五到十年内,我国将有 300 万家民营企业面临接班换代的问题。


麦肯锡上海区董事总经理张海濛先生曾在岛君的采访文章《民企转型的三大动因、成败关键、老板格局…这篇讲透了》中提到:


实际上,大部分第一代的创业人现在刚开始要交班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已经不太来得及。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中国第一代创业家没有做好交班,没有对自己下一代的领导层做好安排。


选择家族的内部人接班企业,这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优先选择,也是中国民企接班换代的最典型、最常见的模式。新希望的刘畅、娃哈哈的宗馥莉、碧桂园的杨惠妍是目前已成功接班的 "80 后 " 二代。而即便从小接受培养的二代也未必愿意接班,比如曹德旺的儿子曹晖。


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初创人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接班模式。柳传志把联想的接力棒交给了杨元庆,王石把万科交给了郁亮等等。


第一代创业家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前,就意味着依然要奔波在企业的第一线。


4、外界舆论与资本的压力


小编曾在现场听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对自己的股东和员工说:公司股票能否持续增长,最大风险是我的身体是否出问题。


一个企业家对稳定或提高一家企业股票市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也因此,一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创始人或老大身体若有了异样,公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多是稳定军心,守口如瓶。


而一旦一个公众人物的病情被曝光后,很容易迅速成为各大媒体争先转载的头条,也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比如乔布斯、李开复。当乔布斯患有胰腺癌的消息在 2004 年被传出后,整个 " 苹果世界 " 陷入了一种恐慌。


一把手保持健康,不光是对自己,而且是对企业员工、投资人、资本市场的一种交代。

创业财经汇

创业&投资好助手

钱生钱

让钱繁衍子孙后代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