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言的爷爷原来是个叛徒

2017-02-10 晓资情调

点击上面免费订阅

问:怎么每天都能免费收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只需点上边《晓资情调》免费关注!

作者:朱蓬蓬 

据人民政协报消息,小说红高粱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1939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的队伍去胶平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莫言笔下的余占鳌即小说里的“我爷爷”,也就是地下党人曹克明。

现在有各种评论,《红高粱》余占鳌山东高密历史原型是谁?余占鳌是个怎样的人?

余占鳌是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他是具有独特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刚烈的硬汉,性格中有一种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余占鳌是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展现。

另一说,余占鳌,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男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他在小说中,明确是对家族回忆中的“我爷爷”,是土匪司令,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假所谓的人物原型是曹克明。

这就和当年的肖洛霍夫《战争与和平》当中的人物葛利高里绝对类似,一会儿是红军将领,一会儿是哥萨克匪帮,成就革命是他,辉煌于反革命也是他,于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就看上了他。

查史,据《高密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初,为便于胶县、平度两县的日本驻军联系、协防,日军征用高密、平度、胶县等地的民夫40多万人修筑胶平公路。修路毁坏沿途庄稼无数,公路两侧村庄中的骡马、大车也被鬼子洗掠一空。公路修好后,日军每日乘车往返巡逻,路边的树木、牛羊甚至行人都成了他们比试枪法的靶子,常有无辜村民死在他们枪下。日军恶行激起了当地百姓的仇恨,曹克明作为中共的一个县的书记,当时在高密一带做地下党工作,暴动失败,曹克明叛变后,曾使当地地下党清书同、邓恩铭等21位同志被惨遭杀害。

之后,曹克明一直在国民党部队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曹克明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但他当时带着人民剿匪义勇军总队副总队长的身份去了台湾,大致在1970年前后病故。

从莫言全部创作的特点和语气看,都是以自己的家族经历和自身见闻作为素材的。若真的如此,那么莫言的爷爷是个叛徒,而他的父亲十四岁就跟着叛徒爷爷干事的,其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支配着莫言的创作,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了。应该承认,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确实是有眼光的。和孙猴子的火眼金睛差不多。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们,文艺界的领导人们,就差得太远太远了。而莫言呢,你不能不佩服他,上下左右,国际国内,都能逢源自如、滴水不漏地混到今天。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