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早知道!


1、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伤风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无效。

2、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代替药治病。

3、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必须注射或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4、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换,建议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5、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天内波动不超过1℃,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增高。

6、过度的消极情绪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7、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8、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血压管理服务和糖尿病管理服务,并免费获得健康知识。

9、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生病后要选择合法医疗机构就医,不到无《医疗机构许可证》的不合法医疗机构就医。遵从分级诊疗,避免盲目去大医院就诊。不要有病乱投医,不要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不要轻信偏方,不要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检查中若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应及时就医。

1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12、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一定要到国家批准的正规血站献血。

13、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

14、自测血压对高血压诊断有参考价值,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血压正常者应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15、吸烟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

16、身体出现异常肿块和不明原因便血是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17、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对于中毒严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

18、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国家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

19、劳动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劳动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工作期间全程、规范使用防护用品。要熟悉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掌握安全急救知识。

20、坚持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病。成人缺碘可导致缺碘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可影响智力发育,严重缺碘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痴呆等;孕妇缺碘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还会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

21、剧烈活动时,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体内水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补充淡盐水。

22、城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农村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国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百姓可免费。

23、感冒发烧时应暂缓给儿童打疫苗。

24、出现发热症状时需要及时找医生看病,不能根据以往经验自行服用退烧药。

25、当患者依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找医生处理。

26、某地发生烈性传染病时,不管是否是当地人,都需关注疫情变化。

27、警示图 表示:该物品具有毒性或该场所存在有毒物品。


28、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29、就医时要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实向医生陈述病情,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30、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或绿色“OTC”标记。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31、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让阳光经常照进屋内,可以保持室内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有害气体或病菌得到稀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32、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

33、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34、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5、皮肤轻度烫伤出现水泡,不要挑破水泡,以免感染。

36、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不要乘坐电梯、不要选择跳楼。

37、对待诊疗结果。医学所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是有限的,公众应当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理性对待诊疗结果,不要盲目地把疾病引发的不良后果简单归咎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如果对诊疗结果有异议,或者认为医护人员有过失,应通过正当渠道或法律手段解决,不能采取扰乱医疗秩序或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

38、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胆汁,有解毒功能。

39、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应暂停去幼儿园并及时通知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

40、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骨质丢失,多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41、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查看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标识不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物。

42、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43、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44、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45、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包括:保持合适的体重;预防慢性病;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
46、看到某报纸上说,任何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某降糖产品,都可以完全治愈这条信息后,不要盲目相信,要向社区医生咨询、核实。

47、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绢、臂肘等遮掩口鼻。

48、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以及大量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婴儿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促进婴儿心智发育,还能促进母亲的产后康复。

49、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家中存放的农药、杀虫剂等有毒物品,应当分别妥善存放于橱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保管敌敌畏、乐果等易挥发失效的农药时,一定要把瓶盖拧紧。有毒物品不能与粮油、蔬菜等堆放在一起,不能存放在装食物或饮料的容器中,以免发生误服中毒。已失效的农药和杀虫剂不可乱丢乱放,防止误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50、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雷雨天气时,不站在高处、不在树下避雨、不打手机、不做户外运动。

51、发热是新冠肺炎常见症状之一,体温超过37.3℃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2、所有人都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患者和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53、新冠病毒通可过: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共用电梯按钮或门把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5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个人应采取:1、出门戴口罩; 2、勤洗手;3、室内通风;4、不参加聚会聚餐;5、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6、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7、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5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到超市或市场购物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5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要洗手2、颜色深的一面朝外3、有金属条的一边朝上4、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包裹住鼻子、嘴巴和下颌5、用双手按压口罩上端的金属条,使其紧贴鼻梁,确保口罩与面部贴合。

57、为预防“病从口入”,如需集体就餐请做到: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早知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