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爸妈都说,你总算是争了口气。”

2017-06-07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今天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帷幕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年

40年来的高考日

尽管试题和形式都不相同

但不变的都是

考生的拼搏和家人的期盼


今天的高考


今天,执信中学门口一早就人头攒动。上午八时许,大部分考生都已进入考场,而很多送考的家长和校友一直在校门口驻留。



一名去年参加高考的执信校友王同学,一大早便从佛山赶来送考。他身着写有“奋斗”二字的红色上衣向记者介绍,早上他们为师弟师妹高喊口号“清华北大,不在话下;中大华工,绝对轻松”,这也是他们跑操时的口号,借此为考生加油。



上午8点半,学生们都已经走入考场,而考场外却还是人山人海,将校门包围了一层又一层,他们是送考的老师、家长,还有热心送考的陌生人,以及义务送考的司机、免费送水的人、维持秩序的交警、维持卫生状况的环卫工,还有各大报道高考第一天的媒体同行。




11点30分,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在广雅中学考场,第一个出来的考生罗同学拿着广州日报记者送给她的鲜花,接受多个媒体采访。她说到了今年的作文题,“选择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题型很创新、开放。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但是我觉得总体题目还算中规中矩吧,没有特别难。提前完成了考卷。”

 

广雅中学考生罗同学


考场外,陈同学的父亲已经等待多时,看到女儿走出考场,陈爸爸马上迎了上去,搂住女儿的肩。谈及高考题目,“论述题和文学题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就是回答得并不是很肯定。”作文部分,她选择了“美食”和“京剧”作为关键词呈现中国。

 

广雅中学考生陈同学和她的父亲


曾经的高考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除了关注高考百态,我们不妨一起穿越时空,看看40年来华师人的高考故事吧。因为高考,他们的命运发生巨大改变。


  1977年考生 冼德庆  


1977年的冬天,冼德庆迈入了高考的考场,已经25岁的他,是当年570多万考生中“老三届”的典型代表。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1977年,冼德庆已经是某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在工作小学校长和主任的支持下,冼德庆回到自己的中学复习,准备参加高考。



离开学校将近七年之后,冼德庆第一次拿起书本时是“不对路”的,数理化都丢了,英语的26个字母顺序也记不清了。冼德庆只能硬着头皮从头开始,白天在学校代课,晚上点着煤油灯准备高考复习。由于自己的数学差,便重点复习数学,庆幸的是当时冼德庆的邻居正好是一个中学数学老师和中学语文老师,每当复习进入瓶颈的时候,冼德庆就去与二位老师一起探讨。


凭着复习时的韧劲和淡定从容的考试心态,冼德庆在1978年3月14日拿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那时的他,正在湖南一家煤矿井下作业,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冼德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987年考生 陈超  


初二时,陈超在当地二中就读,二中在县城的车站旁边,下午四五点时广州驶向雷州的车在这里停下,其时金黄色的阳光遍洒,白色的车牌上映着彤红的“广州”二字,从车上下来的人穿着时髦,携带稀奇之物,从那开始陈超就决定,一定要考到广州,到广州读书。


后排右四为陈超


到了1987年,陈超参加高考,并被华师美术学院录取,此前,他在一所中学教了一年美术和音乐。因为自己有当教师的经历,填报高考志愿时,陈超只填报了华师一个学校。大学毕业后,陈超放弃家乡丰厚的教师就职条件,选择留在广州,历经失败和磨炼,终于有了一番成就。



如今,陈超在华师的办公室里,挂了许多他与好友的照片,他对这些友谊相当珍惜。他说,没有高考,就没有机会来到高校,来到大的环境,学到多方位的知识,认识那么多朋友,也就没有资格去参与大城市的发展,没有资格去参与创业。


  1997年考生 蒋达勇  


蒋达勇,是一位1997年参加高考、与华师一同成长了二十年的“老华师”,毕业后几经转职,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二十年前的夏天,正在山上放牛的蒋达勇收到了他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孩子,你还在这放牛啊!你的委任状都来了。”一位老人在路上碰见邮递员,兴奋着将“委任状”转交到蒋达勇的手上。



1978年,蒋达勇出生在四川绵阳的一个小村落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之后考上中师、中专在老百姓眼中是比读高中更好的出路,大家都觉得读高中“浪费钱”。然而,蒋达勇还是完成了高中学业,“我爸妈都说,你总算是争了口气。”



蒋达勇仍记得高中那段努力紧张备考的时光。高一在校住宿的他,熄灯之后只能跟室友轮流偷偷在蚊帐里点蜡烛。蒋达勇依旧感激那位查房的老师:“我当时吓死了,结果他就在我窗边悄悄说了声,别惹上火哦。”后来怕影响到宿舍同学,蒋达勇又跑到厕所就着唯一的长明灯读书。高二下半学期的蒋达勇成绩优异,获得了在老师家开小灶的机会,开始住在老师家里,窝在厨房学习。最终他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成了乡亲们口中“孔雀东南飞”的一员。


  2007年考生 鲍振宙  


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备考经历,鲍振宙感觉平凡无奇而又压力山大。2007年的高考,虽说恰巧赶上了新一轮的高校扩招,但对于想要顺利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考生而言,仍旧是千钧压力,万般残酷。


走读的鲍振宙白天上课,晚上参加晚修,像万千高考备考生一样,她的备考之路再普通不过了,“记得当时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好,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学习上啊复习上啊都会相互帮助,不存在那种竞争对手之间的你死我活”,鲍振宙回忆道。就这样,2007年正常发挥的鲍振宙考入了南昌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我觉得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给高考人留下一笔不菲的财富。”



少了高考压力的鲍振宙,仍保持着那种高考备考的拼劲,追求知识的增长,渴望自我的提升。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加上高校丰富的资源平台,鲍振宙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国家奖学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被授予“华人心理学新秀奖”,甚至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到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留学一年。


对于10年前那场意义非凡的高考,鲍振宙这么说,“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除了读书深造还有工作创业等等的选择,但对一个高中学生来说,或许高考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其实吧,我是挺感谢高考的。”对于她们来说,通过高考登上大学的舞台,享受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多样的人生选择,这或许是残酷高考背后的美好。


高考小物件

准考证、大合照、喊楼……

那些关于高考的回忆

哪一样戳中了你?


@钟钟



我的高考在1987年,那是一个夏天。

大家都很紧张,我却除外。我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考上大学,因为我是尖子班的上等生。在农村,除了高考,没有其它出路,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乡下种田。在二十公里外的县城的重点中学读了六年,要回乡下种田,太丢人了。

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周末也不回家,留在教室里学习,或者看小说(其实就是想省点车票钱)。一般一个月回一次家带米,虽然农村的孩子不缺米,但要一次带够一个月的米,还要挤一天一趟的公交,就不容易了。就这样辛辛苦苦六年,谁愿意回去种田。于是大家就拼命读书,根本不用老师管,教室关了灯之后就在校园的路灯下继续读书,或者回到宿舍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书。


@罗极极



不记得照片具体是高考前哪天拍的,只记得那天,大家好像都没有心思改正最后一次模拟考的错题,自发地将桌子拼了起来,把整个教室坐得满满的。班上的大高个拿起自拍杆招呼着大家看镜头,试了好几次都不能把全班人拍进去,最后是在讲台上踩着凳子,垫着脚,举高了手,费了好大力气才留下了这张78人的自拍照。

打开相册翻到这张照片,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过了两年,那时的我们总是希望能快点结束高中的生活,但是真正结束了却又无尽怀念,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时光一去不回,只愿现在身处各地的你们都能过得好,愿你们记得凯里一中15届高三7班精神。


@小Icy



回想起2009年的高考,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天气跟现在一样炎热,不知道当时是紧张还是真的太热了,考试的时候手一直在冒汗。还记得当时同桌怕我太过紧张,还写了好多小纸条帮我加油!还拿出她的笔记给我看!突然发现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她,原来是这么的认真!虽然最后高考成绩我跟她相差一分,还在互相不知道的情况下进入了同一所大学,但也许这真的是缘分吧!突然又开始怀念我的高中生活了。


@袁同学



“前年台上去年台上今年又在台上了
只不过是主席台而已
果然还是学校的喊楼最high
断气了断气了
2017莞中高考加油”


@阿萌



阿萌在高考后第一天,面对满墙小纸条,不舍得撕下。毕业两年了还是保持原有模样。

阿萌的父亲在高考放榜当天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闺女高中有赠》

跋涉山川几度晴,峰回栈陡石飞惊。

云亭偶可观沧海,雾谷尤能拾翠英。

出涧谿流随雨盛,垂岩刺柏沐风清。

莫愁岐峻多魔障,横槊雄关任汝行。


@二十雄



那一年,高考还是在骄阳似火的七月。
那一年,脸上还挂着青涩与懵懂。
那一年,发型还是模仿郭富城的偏分。
那一年,高考还是像龙门一般神圣。
那一年,从此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爹娘
背起行李走远方
再苦再累都是自己扛!


2015年的高考准考证


16级张同学高三时的黑板报


华师的祝福

今天,华师同学们还为参加高考的考生们,送上了他们的祝福和期待。


2014级龚同学


2015级陈同学


2016级黄同学


2016级黄同学


2016级谭同学


2016级肖同学


2016级杨同学


博士生蔺同学


2015级叶佳欣


2015级吴柏霖


2016级江豫


2015级梁玺


高考

只是做了一份

决定了我们去哪里、遇到谁、做什么的考卷

不管结果如何,一切都是美好的

小晚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

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连续29年!华师再次为高考评卷保驾护航

暴雨过后,来华师赏荷!

只要有童心,华师人天天过儿童节!

我们收集了2500个华师人的遗憾和愿景

华师2017-2018学年校历在手,考试复习不再愁



采写丨刘保莹 卢逸臻 曾艳春 杨逸嘉 丁振球

詹戈萌 路瑗媛 赵浪 何杰 谢小婉 王利鑫 何永生

摄影丨常乐 李楚华 唐志勇 罗杨极 卓少媛 梁小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执行编辑吴雨晴 刘保莹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双学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