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道吗?你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灯光惹的祸

2018-01-04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为何阴沉的天色能轻易让人昏昏欲睡?

睡前玩手机却让人难以入眠?

午睡到底有没有必要?

心理学院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

博士生汝涛涛的最新研究

为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据介绍,研究成果部分已在SCI,CSSCI期刊公开发表,为日后创设智能办公照明环境,提升工作绩效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工作绩效与环境照明有关  


汝涛涛的博士论文采用实验室研究突破传统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局限,揭示出环境照明与短时午睡对人体身心机能的积极影响。一个长期有午睡习惯的人,如果某天没时间午睡,可以通过增强照明的亮度,提高其部分心理认知功能。“我们发现,这样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汝涛涛介绍。



研究发现,通过操纵模拟办公场所环境照明的强度和色温水平的交互条件,个体的工作绩效会发生改变。其中,高照度对个体工作绩效的提升更加明显,能够显著促进持续性注意、反应控制和工作记忆。此外,研究还发现,午睡的作用并非万能的,“对于长期有短时午睡(约30min)习惯的人来说,突然某一天不午睡了,不会对较低专注的任务产生影响,但会显著影响需要较高专注度参与的任务作业。短时午睡后能更好地完成高级任务如短时记忆表现。”汝涛涛表示,“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午睡或白天感到疲惫时,提高室室内照明强度或多接触自然光照不失为一种可能性的补偿方式。”



对于当下很多夜间熬夜、白天又处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的年轻人来说,形成午间短时午睡的良好生活习惯可谓是有益无害。它不仅能够显著缓解下午人们的心理疲劳和消极情绪状态,还能够有效提升午后的工作效率。但汝涛涛建议,午睡应严格按照日常午睡作息时间进行,避免睡眠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内效果会更好。



学习工作最好在高照度光照的环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在夜间家居环境或进入睡眠准备状态时,则最好使用低色温的暖白光或把光线强度调低。汝涛涛还特意提醒,睡前很多人都有玩手机、电脑等的习惯,而这些电子设备的屏幕大多会散发蓝光,“蓝光会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而这种激素控制着睡眠和觉醒周期。很多人说夜晚难以入眠,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智能家居  


“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平时习惯性午睡的人群。”汝涛涛解释,自己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正常午睡与午睡剥夺后,对午睡习惯者情绪状态和心理功能的影响。研究共招募具有长期午睡习惯的青年志愿者20人,持续约2个月,先后进行共60人次的心理测试。所有志愿者都需在睡眠实验室先后接受两种午睡干预方式,一种为志愿者根据其日常午睡作息时间完成一次约30分钟的午睡。另一种为三日之后所有志愿者,在中午同一时间段不午睡,维持30分钟的清醒(即午睡剥夺)。



万一中午错过了午睡,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不在线的工作状态吗?在汝涛涛的研究中,很有新意地加入了光照的因素。“人们每天有约1/3的时间,在办公室或写字楼中度过。我们办公照明的环境,会不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表现呢?”汝涛涛把光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体系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模拟设置了一间办公室,通过采用不同色温、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灯,测试在不同办公照明条件下,人们的情绪和工作效率是否会有不同。”


“从开始选题,到开始设题,到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完成实验,再到最终完成论文,历经了两年的时间。”汝涛涛说。他们设计了四个行为和三个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进行了400多场实验,200多位志愿者参与其中。这种采用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也突破了田野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局限。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色温(偏黄和偏蓝)LED光源,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功能表现,但是光照强度则有所不同。“志愿者在高照度(1000勒克斯)的LED光源照明环境下,工作时清醒程度会更高,对与工作任务无关事务的反应抑制能力更强、短时记忆测试表现的成绩显著更好。”同时,汝涛涛等人也发现,办公照明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快速产生的,而是光照越长,效果就会越突显。



“所以,我们会建议,如果因种种原因,没有午睡或工作过程中感到心理疲劳时,通过提高光照强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工作效率予以提升。”根据个人需求,即睡眠时间和工作时间,来创设不同的智能照明方案,二十四小时动态转换照明的色温和照度。汝涛涛设想:“比如,清晨,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日出的灯光,将人们从睡眠中轻轻唤醒;上午,自然光摄入不足,可以把灯光调为中等强度进行光照补偿;到了下午,灯光照度可以调高,以缓解人们的睡意;到了晚上,灯光就要调成低照度,以助于入眠。”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可调节色温和照度的台灯购买,日后则可能会有更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智能照明家居出现。



“心理学是服务大众,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能够真正把研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心理幸福感,是一件很有趣味,很快乐的事情。”汝涛涛说。他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日后创设智能办公照明环境、提升工作绩效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实际上,这份研究很接“地气”,“已经有知名的生产厂商盯着这个研究结果,打算用这个结果为他们日后创设智能办公照明环境,提升工作绩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华师首个全票通过论文的心理与光学博士  


汝涛涛的博士生导师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院长周国富教授。周教授回国之后,就想统合华师优势学科资源,在心理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一些基础和应用研究,国内目前较少有研究者从事该方面的研究。“我本科和硕士的学习都是在传统心理学的范畴,到博士阶段,在听闻周老师这个很有科研和应用价值、同时和心理学研究也很契合的课题后,我想可以去尝试一下。”在谈及研究的初衷时,汝涛涛说道。



经过答辩委员会专家认真讨论,汝涛涛的论文《环境光照与短时午睡对个体警觉性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电生理的证据》,最后全票通过2017年度冬季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此外,部分研究成果已在SCI、CSSCI期刊公开发表。


汝涛涛所在的“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是华师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物理学与华师“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联合建设的光与心理交叉学科实验室。汝涛涛更是华师首个全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心理学与光学交叉学科联合培养博士,这标志着华师心理学与光学跨学科实验室——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现在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单依靠一个学科来进行,必须是多学科的交叉。即以某个学科为主打学科,融合其他学科来解决问题。这也对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出适合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我们高校教育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莫雷教授表示,“目前的科学发展,人文发展,都符合这个发展趋势。”


  # 往期精彩回顾 #  

2017华师人年度之歌,每段旋律总关情

2018版华师日历,陪你度过春夏秋冬

2018华师新年贺辞:同心协力,共筑未来

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出炉,华师21个上榜

这么美的华师天空,不愿你错过




采写丨梁淑霞 苏振浩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