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西门,离不开回不去
每所学校都有这样一个地方
也许没有正式的名字
却一直在大家的生活里
华师西门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成了大家口中的“堕落街”
陪伴着我们度过大学岁月
华师西门,又叫师大后门。每天熙熙攘攘的西门,见证着华师师生和周边居民日复一日的生活。经过多次改建,这块区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五山小区以北、五山路以东、华师科技大楼以西、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就是如今与尚德大厦和曜一城仅隔一条街的西门。
学校的几个校门,是师生通向外界的出口,拥有地铁口的西门更是最大的出口。石牌校区虽然已经有些老旧,但生活在这里的最大好处就是方便。在西门周边,我们享受着购物、饮食、娱乐、出行等方面的便利。很少有人去探究,西门从何时变得那么热闹,也许是从2005年12月26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开通运营后,这个原来只有公交车站的地方,就逐渐变得热闹非凡起来,这正应了那句话:一条地铁带旺一片区域。
这十几年来,西门外的商铺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大体上却是日益增多,据粗略统计为148家,主要分布在西门外南北两侧,以及华师科技大楼以北的区域。其中,包括益禾堂、重庆小面等美食小吃店铺87家,实惠多、明景廊眼镜店、八景照相馆等生活服务类店铺29家,逸林文具精品、大洋图文等专业学习类商铺及机构30家,以及剩下的中国福利彩票、SII精工工程机2家。去年底,华师科技大楼重新招租,原来主营手机维修、数码回收等业务的店铺,已被师大教育高考培训学校等教育机构取代。在大楼的一层,除分布64家美食小吃店以外,还包括多家文具店、眼镜店、照相馆等店铺。
无论岁月如何变幻,西门一直在那里,看着一代代华师人来来往往,见证着一代代华师人来时的激动和离去的不舍。因为西门,承载着我们成长的记忆。
晨起
晨曦微露 日出破晓
华师在晨光中逐渐苏醒
西门也开始一天的喧闹繁忙
最早营业的是西门三家早餐铺
店里伙计在凌晨四点就起床备好食材
接着拌面粉、洗菜、高温蒸煮
直到早点冒着热气新鲜出炉
阿琴包点的玉米煎饺焦香酥脆
小霞包点的干蒸烧麦裹着金黄的外皮
带筋的肉馅在口中更有嚼劲
三哥生煎店里现做现卖的生煎汤汁饱满
轻轻一咬 汁水就在口中溅起
出炉不到两小时已销售一空
早餐铺的李阿姨凌晨四点起床,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她家的早餐品种多样,有蒸饺、紫菜卷、流沙包、干蒸等十多种早点,其中蒸饺是招牌。对于蒸饺的制作,李阿姨手到擒来。“要准备十斤韭菜、八斤肉,肉一定要打细,加上配料搅拌均匀,然后放切好的韭菜。加上鸡精、味精、糖、盐等一些配料,包好之后不能超过15分钟才上锅蒸,这样会变味,大火蒸6分钟就可以了。”李阿姨说,只有把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这样的早点吃起来才会饱腹舒心。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一步都算数,我们都要认真过好每一天。
早餐高峰期
也少不了广东人最喜欢的肠粉
西门附近的肠粉店数量不少
店里肠粉品种更是不胜枚举
牛肉肠、鸡蛋肠、鲜虾肠是必选品
还有纯白的豆浆颗粒细腻
入口的豆香在唇齿咀嚼间泛开
奶黄包散发着浓郁奶香和蛋黄味道
椰香味的黄金糕松软柔韧
美味的早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街头巷尾
熟悉的味道弥漫
这里的早餐店
大部分都已经营了十数年
自落户西门以来
吸引了众多忠实的食客光顾
阿琴包点的隔壁便利店老板罗先生说,十年前自己刚在这里开店的时候,这里早餐铺的生意就十分红火了。“当时早餐铺的规模比现在还大,每天七八点的时候都可以看见成群的学生和附近的居民来这里买早餐。”十多年过去,早餐店还是坚持用心做早餐。“这里的早餐花样很多,好吃又不贵,吃起来也放心。”
用过早餐后
路上行人逐渐增多
西门不似繁华的商业中心
但周围各种商场和便利店的存在
足以满足华师师生和周边居民的日常需要
这里的交通畅通无阻
这里有广州客流量最大
经常挤爆人的地铁3号线
从华师站出发可以到达
广州南站 广州火车站 白云机场
这里还有承载了20条线路的
师大后门公交车站
连同附近的五山路口
天河科技街等站点
为我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我觉得华师地铁站很便利,存在感还蛮高的。”2018级冷亮宏说,平时自己喜欢四处逛,华师站位于三号线,可以去的地方比较多,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去老城区也要走三号线。冷亮宏觉得,有时候返校回到华师地铁站,莫名会有一种回家的归属感。“有时我回家走进地铁口,会觉得华师地铁站仿佛成为了自己回家路上一个重要的站点。”这种感情的产生不仅仅因为华师站便利了他的出行,更因为它是回家路上一定会经历的一个站点,“感觉就像是华师人自己的站,每次到华师站坐地铁都会有一种自豪感。”
从西门往右走
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
存在了十几年的文具店
他们招牌显眼
各种装帧精美的本子 各类型号的笔芯
品种多样的礼品袋 用途广泛的便利贴
各种文具用品琳琅满目
因为店铺面积有限
他们尽可能地把空间利用上
只留下容纳不到60公分的过道
连二楼都用来存储商品
以前的警华票务变成了警华眼镜和花店
在网络购票的冲击下
他们的撤退是不可避免的
眼镜店里展出的眼镜风格各异
在实用的同时不缺时尚的设计
八景照相馆进行了精装修
招牌更加绚丽夺目
门店面积却越来越小
存在了十几年的他们
称得上是老字号了
但新兴照相馆的来势汹汹
让他们的业务也大受影响
开了十几年的丑小鸭
用起了更高端的设备
修剪烫染不在话下
发型设计更适合客人自身需求
手机维修技术也比之前更发达
换屏贴膜立等可取
再继续往右走
便是一排的图文店
这里换上了新式机器
数量也增加了四五家
店内充斥着复印机的声音
电脑前的人们神情严肃
打开文档 设置好格式 最后打印
等到复印机那边开始响起
心里的石头仿佛才落地
西门的打印店是华师人经常关注的地方。当时在旅游管理学院的古彩银,如今已顺利保研,在她的记忆中,平时作业、考前资料、毕业论文、家教素材等等打印工作,均要到西门打印店完成。“最开始西门的打印店只有一家采用自助式打印的方法,后来所有的打印店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大家打印的效率提高了,但价格也是跟以前一样便宜。”古彩银说,即使自己到别的学校学习,但还是会继续来西门物美价廉的打印店打印资料,毕竟在这里整整四年,有些习惯早已深深扎根在记忆里。
午时
碧空如洗 阳光大好
饭香杂入南风缕缕
在人声鼎沸的西门
天南地北的美食任君挑选
从潮汕美食到兰州拉面
还少不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的沙县小吃
大碗的牛肉拉面
连汤汁都可大口入喉
飘着香菜和油花的小馄饨
一个外酥里嫩的肉夹馍
一盘皮薄馅多的东北饺子
还有门前时常排长队的猪扒包
肥而不腻的酱猪脚
在灯下闪着油光
让饥肠辘辘的我们双眼放光
2018级的肖同学尚未入学时,就对西门有所耳闻,但真正接触后却着实让她失望了一段时间。“其实就是一条小街,不过吃的比较多,并没什么惊喜的。”大隐隐于世,美味在这平凡小街上居身,只待顾客光临。后来真正满足她食欲的,是西门韩食料理店的牛肉拌饭。“这里的牛肉拌饭份量足,配菜丰富,胡萝卜、豆芽、黄瓜丝形成独特的层次感。”她说,自己会先把饭拌好,再搭配嫩滑牛肉,那种入口的焦脆香味,是自己无法忘怀的。
作为西门特色的自助麻辣烫
每到中午,店里顾客爆满
这里有着极高的上座率
淡黄的豆皮 绿色的西兰花
有嚼劲的金针菇 富有弹性的贡丸
再加入提味的调料
香味便伴着升腾的热气四散开
远在大学城校区的谭思远并不常来西门,但他却与这家的麻辣烫有着“不解之缘”:“我对西门的麻辣烫还挺印象深刻的。去年校运会我参加了几个项目,耗费了很多体力,就和同伴就近到西门吃麻辣烫。点餐之后发现,我吃的量要比他们多出好多,大家调侃起来,好像找到了欢乐的‘源泉’,将刚刚的疲惫一扫而光。”谭思远说,无论是享受美食,还是跟同伴相处的记忆,最终都会成为自己大学时光里难忘的部分。
再走远一点
到马路对面尚德大厦
这里的美食街绝不让人失望
新开的牛扒店每每座无虚席
鸡公煲香味四溢,让人不可抗拒
桂林米粉口感酸辣鲜美
顾客在“嗦粉”中过足了瘾
餐后甜点也少不了食客的追捧
西门外从来不缺少网红奶茶店
一点点 都可 益禾堂 大卡司
各种款式任君选择
珍珠奶茶早已是不过时的经典款
一杯不够还可来第二杯半价
清凉降火的烧仙草 半杯都是料
牛牛玫瑰冰粉总是让人排不上队
球记饼家的慕斯蛋糕和芝士蛋糕
更是入口丝滑
新鲜出炉的水果蛋糕一直是李倩滢非常喜爱的一款,清凉多汁的水果,配上松软的奶油,鲜嫩的蛋糕出炉,一勺甜甜的惊喜入口,好吃到无法描述。从小就喜欢吃水果的李倩滢,自大一时起,就在西门的85°C订生日蛋糕庆生,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这里订了三年蛋糕。“不管平时有多忙,生日还是要好好度过的。”李倩滢说。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度过四年生日,但没料到蛋糕店要搬迁了。“好遗憾啊,我还没有尝到这里的黑森林蛋糕,听说很好吃。”李倩滢感叹。现在,除了日常经过西门,李倩滢也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附近走走,想象着西门有本隐形的时光谱,承载了这里别样的记忆,见证这里的人和物一年年的成长变化。
往日的场景,只存在百度地图中了
十多年前
西门的规模还不是很大
外卖业务也还不发达
如今越来越多的店铺增设了外卖业务
外卖小哥的后座上放着各色的快递箱
从西门开始穿梭在校园里
也穿梭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中
尽管他们分属不同的外卖公司
但却为了同一片区域的午餐奔忙
马路对面的高科大厦
开了一家中西门诊部
曾几何时
这里是我们购买电脑和配件的地方
当岗顶那片电脑城纷纷转型时
这里的店铺也变得多样化
夜晚
夜幕降临
小店亮起了灯
每个店铺都是一方天地
或低声细语 或相谈甚欢
笔纸沙沙之声亦不绝于耳
这便是广州夜生活的一个缩影
门店面积最大的实惠多商场
十几年前就存在了
师生和居民的日常用度
都在这里得到满足
随着电商网购的兴起
他们不断缩小门店面积
五山果行和潮汕风味美食
在夏凡的印象中,西门总有一种让人沉浸其中的力量,可以褪去繁重的负担,在愉悦的氛围里享受时光带来的安宁。大一的时候,夏凡第一次跟课题组成员见面,大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们在店里点了饮料,边喝边聊,其实相比课题给我们的压力,状态还是比较轻松的。”夏凡说。像这样的小组讨论还有很多,听着店里放着轻快的音乐,柔和的灯光驱逐了一时的阴霾,大家坐在座位上,点一小块慕斯蛋糕,或是买杯饮料,就足以支撑自己进行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待到店铺打烊,小组讨论也刚好结束,大家满载而归。
广州开始降温了
不过,再冷的天
也抵挡不了恰饭的热情
和同伴一起热火朝天地吃火锅
出西门右转 再跨条街
曜一城的重庆火锅
可以满足顾客所有的幻想
滑滑嫩嫩的牛排涮完
不用蘸酱即可下肚
鲜毛肚出锅蘸油碟后
爽脆感在口中化开
不论是鸳鸯锅还是九宫格
即使辣到出汗也要延续这种极致的享受
除了特色餐饮外
这里的服饰鞋包、影视娱乐等业态
因消费水平与学生较为匹配
经常会有学生和附近居民来光顾
九年前,“曜和广场”刚刚建成
前来消费的人群较少
商业发展也一度陷入瓶颈
后来经过重新规划和改造
成功转型为今日的“曜一城”
吃多了麻辣风味的重庆火锅
不如来试一下尚德大厦的潮汕牛肉火锅
将新鲜的牛肉切成薄片
在滚烫的牛骨汤中轻涮几下
放入口中 鲜爽感十足
这里的牛筋丸味道正宗
粘上酱油 搭配油蒜 再撒上香菜
爽口脆弹 恰有筋道
吃完晚饭 路过西门
这里的夜宵档已上线
清甜的化州糖水 饱腹的煎饼果子
一盒烤冷面 一份关东煮
滋补的老火炖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钟继续转动
校道上人影寥寥
刚刚讨论小组结束的学子
将目的地定在宿舍的方向
车水马龙的临街马路上
偶有汽车鸣笛而过
延续着白天的喧闹
11点过后
随着宿舍门禁的关闭
西门的顾客早已变得稀少
当大多数门店打了烊
沙县小吃店内还有两三食客
此时图文店还灯火通明
复印机的声音仿佛更加响亮
通宵作业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王梓蔚是毕业多年的华师校友,一家三代都是华师人。时至今日,她仍会回想起自己在西门的点点滴滴,西门对她已不仅仅是一段记忆,更是自己的青春。小时候的王梓蔚喜欢到租书店看书,可以说,那曾是她高一到高三课余的“精神食粮”。“那时候西门有两家租书店,让我的人生从此‘颠覆’。在租书店我接触到了一些漫画家,更接触到了席绢、古灵、寄秋这些作家。”王梓蔚说,租书是需要押金的,后来因为去的次数多,就和店老板混熟了,连押金也不需要了。当年的租书店已湮没在西门的历史中,早也发现不了它的踪迹。
尾声
这个叫西门的地方
无论我们是品尝美食
或是游玩出行
西门都提供了便利
珍藏了我们太多的回忆
虽然9月份就已在北京报到读研,丁振球还是难舍生活了四年的华师,以及陪伴了他四年的老师同学。回忆起那段和成员们通宵写申报书时的日子,他百感交集。那些天,疲惫、焦虑等情绪接踵而来,大家原本打算去西门买咖啡继续爆肝,但一出门就感觉瑟瑟发抖。“那时候是12月份,校道上也没有灯,来到西门发现只有一家店铺开门。见到店员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还觉得挺感动的。”丁振球说。热气腾腾的汤面,筋道的面上摆着鲜嫩的肉片,可口的汤里飘着葱花,任谁都会想着大快朵颐一场。有了熟食的慰藉,仿佛是“救星来了”,再难的工作也会更有动力地解决。
从青砖老瓦到焕然一新
沿街店铺不断更迭
西门景致换了又换
但总会在某个时刻
把我们的记忆拉回从前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辅导员张幸回忆,原来每当下暴雨的时候,华师西门几乎都会水浸。2018年6月8日,张幸送小朋友去西门学写字,路上遇到大雨,行人提起裤脚涉水而过、快递小哥依旧在雨中飞驰、小轿车因为水深熄火在马路中,小朋友看到这幅情景十分激动。如今经过修缮,西门水淹情况已然改善了许多。张幸说自己是武汉人,特别怀念西门的热干面,此外,周末也偶尔会带小朋友到西门的面包坊吃东西。
西门店铺的存在
曾温暖我们的心与胃
然而
我们终将离开这里
或许会路过更繁华的街角
或许会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
但依旧磨灭不了西门的魅力
人海十万里 再难遇西门
#往期精彩回顾#
采写丨陈婧 王禹萱
李施颖 陈捷开 廖慧君
摄影丨李宁 吴学燕 曹月昆
黄春媚 吴斯淇 阿地拉
张婧妍 段宛彤 吐马日斯 陈婧
执行编辑丨普薇澄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