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是华师最牵挂的人”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06-30

目前

华师有教职工122名

学生707名身在湖北

昨天华师举行线上“书记茶座”活动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

交流学习与生活状况

并对师生关注的问题作出解答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心系疫区师生 共话使命担当”,旨在交流湖北师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疫情期间师生关注的问题作出解答。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和组织部、校办、教务处、学生部、研究生工作部、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石牌校区,与10名身处湖北各地的师生,在网上连线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我们都是一家人,有困难尽管提出”  


在会上的发言环节,师生代表分享了所处地区的疫情发展情况以及自己近期的行动与感受,并表示,自己和亲友身体健康,所在地疫情也逐渐好转。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华维勇将连线现场直接放在所在村委会抗疫现场,他表示,在参与乡村抗疫的同时,也在学校党委的倡议下组建了湖北党员师生志愿服务微信群,鼓励各位身在湖北的师生党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本地的抗疫工作,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体现华南师大人的担当。


城市文化学院教师张军表示,由于春节期间回乡,在湖北的老师几乎没有带教材,也找不到电子书资源,对备课造成了较大影响。因疫情滞留在家,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网课的准备以及平台的使用遇到了困难,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系党支部书记,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家里过期的日历撕下来备课,积极参加学校砺儒云平台网课学习,反复用QQ直播间调试,最终解决了问题。



文学院2019级辅导员李浩文介绍,他报名成为了社区志愿者,与此同时密切配合学校展开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尽可能向学生们传递抗击疫情正能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旗认为,自年前返乡过年在家已40来天,总的来说,生活上从不方便到比较方便、不太适应到逐步适应。虽然家里条件简单了些,但还是能够开展一些学习和科研。一场突如其来疫情的发生,让人始料不及,疫情让人与人隔得很远,但让心与心贴得更近。


心理学院研究生汪业芳加入了学院的心理救援工作,这次危机心理援助的经历,让她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心理学能帮助疫情时失衡的心理状态回归平衡。”汪业芳说。她建议学校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学生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心理。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生汪茂春是2017级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在新冠病毒防疫期间,他积极响应院里的通知,配合学院党委书记陈必华和陈穗丽老师开展防疫工作。对于光电子信息科技学院张婷婷来说,居家隔离虽然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这期间自己更多感受到的是信心而不是担心,感受到的是温暖而不是寒冷。



在会上,学生代表非常关注毕业论文送审、答辩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研究生院院长张卫表示,如果无法返校,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均可线上毕业或学位论文答辩。论文提交和答辩时间整体顺延一到两个星期,各学院原定6月5日提交校学位办答辩后材料,现在推迟到6月12日。学校将保证大部分学生在6月30日前拿到学位,对于少部分重点疫区学生可延迟到7月10日左右,更晚的将视情况而定。教务处熊建文处长表示,假如疫情长时间未解除,教务处将充分考虑本科生网络答辩的可能。因疫情原因无法获得实验数据的,学院可酌情降低论文中对实验数据的要求,不因疫情影响同学们毕业。


关于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学工部部长王岩表示,学校已开通关于网络招聘信息宣传和就业服务的渠道,全面推进线上招聘,毕业生基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办理所有就业手续。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防疫专项资助,受疫情影响的人在湖北的非湖北籍学生也可申请补助。



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做了总结发言。他非常欣慰湖北师生都平安,感谢他们自觉担负起对家庭、社区的责任。他指出,此次疫情是大灾大难,也是大战大考,目前为止,华师从容面对战役,在做好防控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他强调,疫情防控形势正逐渐好转,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和全体师生一起打赢最后攻坚战。“希望各位照顾好自己,等到疫情真正解除,我们一起在华师相聚。”朱孔军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有困难尽管提出,我们尽力解决。”


会后

学校将已备好的物资

发往湖北省13个片区


  确保湖北师生人均30+个口罩  

 


在优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一线执勤人员(安保、后勤等)和重点部门的前提下,学校向仍滞留在湖北的师生员工发放防护口罩2.5万个,确保人均不少于30个。在得知湖北个别教师及农村地区急需电脑后,学校临时紧急调配了数台电脑一同寄过去。


为确保物资安全快速寄到湖北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恩施、天门等在内的13个片区,这批口罩和电脑将通过华师科技开发总公司经营的菜鸟驿站,通过顺丰速运或EMS的方式将每一单都使用企业担保模式确保安全寄到各片区。



自疫情发生以来

身处湖北的华师师生们

主动请缨加入志愿者队伍

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沿

为社区筑牢安全保障的“生命高地”


 身处疫区仍坚守前线做志愿  


带动更多人为防疫努力


 

“目前,我仍然滞留在武汉汉口区的家中,所幸家人们都一切安好。”文学院2019级辅导员李浩文所在的地方,虽然离疫情爆发地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几公里远,但心态早已经从刚开始的些许恐慌变成了对美好生活、尽快返校工作的向往。


2月17日以来,李浩文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所在的小区开始进行志愿者招募。于是他就和父亲一起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成为小区第一批仅有的两位志愿者,负责为整个小区的隔离住户配送生活用品、医药物资等,同时也协助社区工作者进行入户排查、测量体温、数据导入等工作。



“一般上午的时间,我会处理学校和学院的诸多事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下午及晚上则留给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进行志愿者活动。”虽然有时候楼上楼下、搬货运货、数据导入等工作很辛苦,但李浩文觉得身为党员,有义务、有责任冲锋在前,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同时身为华师辅导员,我也想通过个人朋友圈/年级微信群向同学们展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每个人都在尽力为家乡做贡献”

 


为了方便小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家住湖北武汉的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7级研究生马睿昕所在小区的物业和业主们,联合蔬果、粮油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供应商,共同开发运行了一款下单购物微信小程序,方便小区居民通过该小程序下单团购物资。随着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物资团购活动也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马睿昕从2月份开始加入了这个社区志愿活动,主要负责建立微信群、统计下单数据等工作。她认为这是一个广泛参与的活动,每个住户家里都需要在保证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采购到物资,这并非是少数人刻意而为之的活动,而是“周围的每个人都在尽一份力去为他的家乡、他的城市做贡献”的成果。



在数据统计时会出现重复下单、付款出现问题、没有备注等特殊情况,马睿昕也会去进行沟通和协调。“其实我觉得在武汉每个人能出一份力都会出一份力的。每个人过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添乱,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希望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这段时间在乡下,每天上下午都看到有人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音响,在村里巡回播放抗疫管理通知和一些相关要求。”校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华维勇在《华湾村抗疫侧记》里这样写道。因湖北疫情严重,在封村、封路、封市的环境下,华维勇一直滞留在湖北黄冈老家。在作为特殊志愿者近距离观察参与村里抗疫工作的过程中,他将乡村抗疫的基本运作模式和感人事迹记录了下来,并被当地公众号广泛传播。


期间,华维勇与村支书一起去看望村里一个七十多岁感冒的老人。“听说这个老人正月十四下午,一个人偷偷从县城儿子家跑回到村里,跑回来时儿子一家都不知道。所幸县城离村不远,又是大路。她摸黑回家的时候,被村里的人看见了。”村干部赶紧找到老人,劝她居家不要出来。后来发现老人感冒,疫情期间就盯得更紧了。乡村抗疫工作看似简单琐碎,但它却是整个抗疫系统的神经末梢,既需要乡村基层组织强力的落实机制,也需要村民自觉的配合意识。“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大家可以尽快回归工作岗位,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疫情期间

通讯工具成为“神兵利器”

传递跨越千里的爱心与善意

 

 在家办公,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为“接线员”工作做足准备



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为了协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身为国际商学院的教务员,家住湖北省黄冈市的王学平当起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接线员”。其实,在开学前三个星期,国际商学院就开始为线上教学进行着各种准备,王学平也进入了线上办公的状态,每天及时查看和转发各种消息,熟悉各种教学平台的使用,回复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此外,教务员还架起了师生间沟通的桥梁。王学平坦言,学生们可能觉得各种消息二维码满天飞,但是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沟通,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条消息和二维码都要确保转发到学生。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看着一切都步入正轨,王学平觉得大家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但还是会每天保持适度的紧张感,觉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容不迫地去解决问题。做200%甚至更多的准备,来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陪伴医务子女一起学习成长”


 

在听说学校团委组织“云支教”一对一辅导援鄂医务子女的志愿活动之后,历史文化学院2016级的李平就立刻报了名,他希望能够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解决前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李平辅导的学生是父母均为医务人员的一年级学生小曾,不久前,作为医务人员的曾爸爸已出发前往湖北援助,曾妈妈平时也比较忙,希望有老师能够带领小曾学习,多读读书。每晚八点半,李平准时给小曾上课,教他认字读书、看图说话以及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这次的“云支教”活动,李平感受到学生父母的一片苦心,同时也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辛苦,对他们义无反顾援助湖北的选择更加敬佩。“作为华师 ‘云教学’一对一辅导的成员,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党员,我能够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进行网络辅导,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觉得非常幸运。”

 

春风送暖,行为世范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19级研究生邱静参与了本学院发起的“高校在线教学支持服务志愿者团队”。团队初立,急需编写一批主流在线平台的操作培训指南投入使用,在博士师姐的带领下,她们两天就完成了钉钉平台的教学操作指南:“很多操作步骤、截图没有素材都需要自己制作,小伙伴们都是工作到凌晨赶制出来的。”


功不唐捐,团队得到了老师们的点赞和感谢。随着开课时间临近,老师们反映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身为分队组长的邱静便排了一个值班表,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6名组员分三班轮流值班,每个时间段值班结束后把已解答的问题统计下来。“目前我们分队群内有来自不同学院的90多位老师,已经解答了100多次问题,这项工作会一直持续下去。”邱静表示,建设组织网课不易,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参与网课,学有所获。

 

在这个特殊的“长假”里

居家抗“疫”也是一次

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

 

  “最大的贡献是呆在家里不出门”  

 

宅家抗“疫”也是一种贡献


 

“其实作为普通人大多是这样的,不出门、不参与聚集性的活动,保证自己不会受到感染,这就是一种贡献了。”姜英说道。作为湖北省黄石市的普通群众,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7级研究生姜英从疫情发展初期开始就一直居家未出门。


由于年前返乡时经过武汉,姜英需要自我隔离14天,无法亲身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但她的身边并不缺志愿者的身影。无论是亲人在市区组织的志愿活动中值勤到晚上九点多,还是朋友在疫情防护的关键阶段担起社区宣传员的职责,都让姜英十分感动。姜英感慨道:“虽然身处重点疫区,我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心和关怀,而且相关部门的执行力非常强,宣传检测工作做得很细致到位,最大的感受还是感动。”

 

“不给国家添乱,稍微帮点小忙”


 

心理学院2019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班的汪业芳从学校回到恩施市的家里时,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甚至没有人传人的消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在家族进行团年的时候,汪业芳的姑姑给每人递了一杯中药,并表示接下来的三天,每餐吃饭前都必须喝一杯。“那时他们也是知道了严重性,但稳住了心态,做出了行动,那贴中药也确实陪伴了我们四五天。”


之后,汪业芳的日常生活就和全国大部分人差不多了。“出门丢个垃圾要戴着口罩,从年三十村里就有人每天致电问候是否有任何症状,村委会的大广播从早上7点一直喊到下午7点,巡逻车也是一天要从我家门口路过三四次。”等到了3月2日开学的时候,在班委以及学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汪业芳顺利地观看了胡国胜老师的讲座,上了本学期的第一节网课。汪业芳说:“我能做到不给国家添乱,并稍微帮点小忙,心系党和国家,心系没菜吃的左邻右舍,并把大伯家菜田里的菜和自家田里的萝卜分给他们,应该也是做了贡献啦。”

 

“想念之前在实验室的日子”



地理科学学院的康昕怡目前居住于十堰市张湾区,之前区里发布战时管制的政策上了热搜。她提到,其实政策出台前小区就已封闭,至今自己有40天没出过家门。目前在读研三,临近毕业的她,选择宅在家每天读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有时帮着做做家务。“活动虽受限,生活还是比较方便,可以直接在线上微信小程序购买必需物资,社区工作人员会配送到家门口。”康昕怡说。


由于临近毕业,康昕怡担心毕业论文进度滞后。其实,在开学前,导师就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周组织开线上视频会议,指导我们毕业论文和研二开题的内容,直接共享屏幕,就撰写内容进行讨论。”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康昕怡意识到,目前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此外,还要规律作息,确保身体健康,不给医护人员添负担。


他们是普通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也曾因疫情慌乱迟疑

但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努力

才凝聚成战“疫”磅礴的动力

正是这点点微光

才汇聚成灿烂的星河闪烁


  #往期回顾#  






采写丨陈婧 谭丽蓥 李芮嘉
徐子媛 欧嘉滢 黎惠宁 邓美怡

摄影丨吴建国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游嘉宁 连峻鹏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