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给!华师宝藏男孩宿舍,全员上岸!
随着考研录取公布
不少华师学子顺利上岸
有这样一个宿舍
同学院的四人顺利上岸
被称为“学霸宿舍”
华师东十九536宿舍,住着四名地理科学学院学生和一名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其中,同为地理科学学院学生的四个人都在今年考研中顺利上岸,他们分别是程国宇、张昇永、李煜东、陈相龙。其中,程国宇通过“学术专长计划”推免至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昇永、李煜东考研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录取;陈相龙被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录取。
一起经历的时光
最初的相识,生疏总是在所难免,程国宇甚至发了一个朋友圈来求助如何打破尴尬,然而,这个契机很快就到了。这个宿舍的升温是在军训期间的一次合唱,一首宿舍四人合唱的《彩虹》使他们走出最初相见的羞涩,从相识迈向相知。“自此我们逐渐打开心扉,开启了一段迄今快四年的情谊”,张昇永说。这个宿舍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唱歌,也成为独属于536宿舍的团魂。从刚入学时,中秋晚会上一首《彩虹》,到后来获舍歌大赛三等奖的《大城小爱》;从宿舍熄灯后一首《你就不要想起我》,到后来一起追的《创造101》,唱歌已经不仅仅是他们共同的爱好,更成为了这个宿舍的灵魂,成为了他们深厚宿舍情谊的载体,陪伴他们一起走过四年时光。
四人合唱《彩虹》
在大学生活中,宿舍四人还一起吃饭、一同游玩、一块通宵达旦。“和室友一起吃完饭后无拘无束漫步在街上,真的是大学里难忘的回忆!”张昇永感慨道。就读于地理科学学院的他们拥有不少野外实习的机会,四人游览过植物园、参观过烈士陵园、领略过庐山的云雾,也走过内蒙古的沙漠。他们也曾一起坐过课室的前排,一起上过同一门英语课,一起作为团学干部早起布置院运会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地科院历来有着一位学长“精准对接”一间低年级宿舍的传统,以帮助学弟学妹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比较有趣的事是我们四个人都成为了17级的学长,每个人带一个宿舍。”陈相龙说。李煜东表示,宿舍四人经历的事,很多都是一个人提出,然后其他人有兴趣参与、一起行动,“这也是我觉得挺感动的地方。”他们数次共同的经历加深了彼此的情谊,也增强了宿舍凝聚力。回到平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即使是简单的宿舍聚餐也成为大学四年中一块重要的回忆拼图。
四人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野外实习考察
相互扶持,共同前进
东十九536宿舍的和睦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展现在学习上。在宿舍学习氛围营造过程中,宿舍长张昇永认为,宿舍每个人都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如果其他人都在学习而我没有学习,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因此一旦有人率先去学习,这种学习的氛围就会营造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陈相龙则认为,关键在于大方地共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让宿舍成为共同谈论和进步的空间。良好的宿舍氛围对于日后四人成功上岸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直到考研的日子临近,宿舍四人再次携手奋战。虽然白日里各自为梦想埋首,但是晚间休息前的讨论,依然是宿舍的热闹时光。“有时候会在宿舍讨论公共课的题目、沟通做题技巧,还会共享学习资源,互相传达考研相关的政策通知,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讨论。”李煜东说。顺利保研的程国宇也会向其他室友提供建议以及分享学科领域的前沿。而对于陈相龙,数学是考研路上频频现身的拦路虎,但经过与舍友的一番思想碰撞后,许多难以处理的数学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考研道路艰难,他们除了关注自己的复习进度,也体谅对方的紧张心情。张昇永有时心情低沉,但仍希望向舍友们输出积极正面的情绪,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和表情包打气加油。舍友也在从图书馆回来时,帮选择在宿舍备考的张昇永带饭和水果。在备考的紧张气氛下,宿舍偶尔会有些集体娱乐活动,如看电影《绿皮书》,放松之余也不忘学习英语。李煜东也坦言英语是自己的弱项,有时候泄气了就会找他们安慰,“四个人平时吐吐槽、吃吃喝喝也是很好的解压。”
张昇永在宿舍群里发的鼓励表情包
从开始备考到结果公布,张昇永都对舍友们持有信心:“因为我的室友们都非常优秀!”到后来作为宿舍一员的程国宇第一个上岸,请舍友们一顿饭。大家为舍友庆贺之后继续冲刺。喜讯一个个传来,宿舍四人集体上岸成功。彼此的友谊在“以后还可以常联系”中继续延长。
能够成功上岸
在学习上他们也有
自己独特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与其他室友不同,程国宇是通过“学术专长计划”成功保研的,谈及自己保研经历,程国宇依然感慨万分。他表示自己保研过程中主要困难是教育实习与保研之间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跟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协商,庆幸的是我的指导老师也非常支持与理解我。”程国宇表示。同时他还会提前做好计划预安排,例如备课以及提前准备好实习时可能要上的课程内容。
程国宇选择在科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王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从大一到到大三期间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有一篇是第一作者。程国宇表示,首先就是要思考自己是不是对科研真正的感兴趣,如果是的话前期可以广泛地从前沿期刊当中去涉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钻研。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课题立项,来进行尝试与提升。平时如果自己有一些关于科研的想法或者思路要大胆地跟周围的伙伴或者老师来进行交流,如此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与想法有进一步的提升与碰撞。
他坚信“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不能有着丝毫的马虎或者侥幸,毕竟‘今天’的疏漏,可能会让‘明天’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补救。”他认为,大学期间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能够不断地去尝试、历练和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在每一次争取与把握机会的过程当中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保持“正能量爆棚”
在对理想抱负的把握、对自我优势与劣势的仔细分析和对考研院校的充分研究后,张昇永将目标瞄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昇永认为考研的选择大于努力:“考研是场信息战,所以选择本校或者能够掌握充足信息的院校是相对稳妥的。我对北大的题型、出题范围和题目风格等了解得很充分,这是我能考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复习的具体方法上,张昇永认为要注重对知识的自我吸收和转换运用,提出用思维导图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随意照搬他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不盲目堆砌学习时长,而是注重效率的提升。
在心理上,张昇永认为要使自己成为“正能量爆棚”的人。具体做法上,张昇永提出要构建自己的“精神乌托邦”,将主要精神集中在学习上,并且通过心理建设维持自信:“要相信全世界除了我谁都不行,再用实际行动去弥补真实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差距,即所谓的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自信但不轻蔑。”
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张昇永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如缺乏专业书、考研战线拉长、网络面试存在不确定性等。但张昇永通过做电子版笔记、关注专业相关公众号、观看云讲座、调整心态等方式将影响降低至最小。“能复习多一天都是赚到。就是依靠脚踏实地的心态,把焦虑的时间用来学习,我才能克服困难最终成功上岸。”
发现备考中的“小确幸”
受启于大二时进入臧传富老师团队的经历,李煜东最终选择了考研。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配合下,他真切体会到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带来的满足感,这也大大激发了他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技能提升体验自此在李煜东心里埋下了火种,在学术上进一步提升的期望,也成为了他最初报考的动力。达成高目标需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李煜东回忆,自己在备考期间从早八点到晚十点基本都泡在图书馆,“政治科是找风格有趣的老师视频跟着学,英语着重整理真题生词在睡前集中记忆,专业课就反复回顾参考书目。”不是没有学累的时候,但有优秀的研友陪伴督促、舍友的鼓励调节,让李煜东的心态轻松了不少。
考研路上,也会邂逅一些“小确幸”。“晚上从图书馆出来,我喜欢走从一课到陶园清真饭堂的那条小路,看停车场旁两行路灯投下我自己的两个影子。”李煜东说,这时的自己就像小时候幻想的那样,仿佛在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己,在考研的路上披荆斩棘。他还喜欢上了《Hall Of Fame》这首歌,歌词“you can be a master”因为同义“硕士”,每次听都使他振奋精神、坚定信心。
“你以为的极限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你以为的极限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陈相龙经常以此句话提醒自己保持谦恭的心态,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摒弃沾沾自喜的念头。
本科期间丰富的课外科研实践经历给予陈相龙更大的考研动力,陈相龙曾参与过地理科学类技能大赛、院立项和导师组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院立项评审第二名的优异成果;在学院臧传富老师的指导下,与舍友李煜东合作,在国内期刊《生态科学》上发表了论文。在多次的实践经验积累中,他逐渐熟悉了一个课题的进行过程,对学术科研有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科研工作的意义,这些宝贵的经历最终点燃了他的考研信念。
陈相龙还特别提出,若想在理学学科的考研中拥有出色的表现,数学是决胜的关键所在。他提醒理科“考研党”中需要涉及数学科目的同学们,对数学的准备须尽早开始,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考研备战中对数学学科比较迷茫的同学,他建议关注相关老师的公众号,“这些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前辈,每个月月初他们都会在公众号上发布当月的复习规划。”而这些规划可以为备战的同学们提供参照和指导。但最重要的仍然是主动的应用与实践,手、脑联动,运用充分的练习和思考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国家线和复试线的结果公布时间较晚,这段等待时间对陈相龙来说无疑是漫长的;本次研究生复试工作也不得不转于线上进行,“很多注意事项和方法,例如仪容仪表、说话方式、神态和肢体动作等,需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练习,才能在复试中有好的表现”,陈相龙坦言,比起往常的线下复试,线上复试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更增几分紧张感。
一流学长一辈子
四人与学长的合照
温海浩和张隆曦与536宿舍的关系,源自于地理科学学院一个带新生的特殊传统“学长制”。“学长制”即高一年级的学生一般认领两个大一新生宿舍,带领大一新生尽快地熟悉环境、融入大学生活。
在经过衡量和考虑后,温海浩和张隆曦打算两人合作带领两个大一新生宿舍,而536宿舍就是其中一个。温海浩表示,出于责任感和受自己宿舍学长的榜样影响,自己也想做一名合格的学长,平时也会抽时间去536宿舍,尽可能地帮他们解答生活和学习上的疑惑。“536有他们几个有趣的灵魂呀,每次去到那里都能笑声不断,当然想去。”张隆曦说道。
温海浩和张隆曦在闲暇时,特别是节假日,也会和536宿舍一起聚餐,谈论找工作或者考研等话题。在他们快毕业时,536宿舍4人约了他们出去聚餐,还特地定做了一套印有6人小人物动画的舍服,这让他们非常感动。
在宿舍集体备考的过程中,张隆曦称自己虽然不能提供考研方面的帮助,但也会经常去关心师弟们的近况。作为一个考研的过来人,温海浩则觉得自己在其中更像是一个“鼓掌者”,在分享考研经验的同时,更多地是给予师弟们一些鼓励和心态调整的建议。
“世界终究是你们的”,这是张隆曦对536宿舍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温海浩和张隆曦也从师弟们身上看到了乐观积极的心态和专注于学术的热情。他们表示,互相追赶、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也是536宿舍4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环境对人的作用不可估量”
作为536宿舍四人在大一大二时期的辅导员,李霓虹对他们四人仍保有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团学工作中的兢兢业业,默默付出都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甚至在听到他们四人都成功上了研究生时,她心中都是有些惊讶的,毕竟一开始的她对于繁忙的他们还是有一定担心的,不过现在她更多的是感慨。“学习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协调能力也不会差。而他们的用心付出则能让他们走的更远。”
对于他们宿舍集体的营造,她也表达了高度的评价。“环境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是需要重视的。”她表示,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做好凝聚与指引工作,为学生们融入环境与建设一个支持性氛围的宿舍做出努力。同时必须遵守原则,警惕慵懒之风。
何雪梅与宿舍四人合照
作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何雪梅认为他们乐于奉献、充满爱心,同时都是团学干部,其中有三人在大学期间入党。四人作为学长对2017级结对宿舍的带动和指导、还有主动担任年级组织的模拟面试中“模拟考官”等热心举动,令何雪梅印象深刻。她说:“他们四个人一起选择考研、一起加入团学组织、一起成为学长、一起申请加入本科生导师制、一起参加学院学校的各类文体赛事……他们做什么事都喜欢先聚在一起商量,相互督促,彼此关照,共同进步,从舍友到研友,这是青春美好的模样啊!”
地理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臧传富是李煜东和陈相龙本科期间的导师。“相龙平时真诚踏实,刻苦认真,敢于钻研。煜东则思维活跃,喜欢和我讨论问题,在讨论中不断学习改进。”
臧传富老师
对他们的成长,臧传富也是看在眼里。他还记得两个学生一开始对自己并不自信,陈相龙甚至和别人讲话都会害羞。但臧传富会有意地陪养他们的相关能力,比如培养其信心或更多地让他们做科研培养科研能力,这都让他们的科研能力与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心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后来李煜东和陈相龙考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学生李彬生在大二专业分流后加入536宿舍,“国宇是一个热心的学术大佬;昇永人称永哥,是宿舍的文艺担当;煜东重学习也重娱乐,是宿舍活力担当;相龙为人热情随和,我刚加入时也是他主动帮我认识大家。”让李彬生印象深刻的还是536宿舍的学习氛围,在考研过程中数学遇到困难的陈相龙,主动与李彬生讨论数学问题,有时候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回宿舍,大家在宿舍偶尔还会交流复习进度和体会,互相共享觉得好的学习资料。“在我来到536之前,宿舍的学习氛围就很浓厚了,我主要就是加入他们,做到互相尊重互帮互助。”
宿舍五人的线上会议合照
日复一日的陪伴
一点一滴的进步
最终成就东十九536宿舍四人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霸
但每个人都可以为梦想奋斗
愿他们前程似锦
未来可期
#往期回顾#
采写丨冷亮宏 朱榕 丰奕姿
蒋君丽 杨曼潮 杨成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欧阳思梦 雷世炜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