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第二!华师喜增53门省级一流课程!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11-12

去年8月和12月

广东省教育厅分别公示了

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结题验收认定结果

及2020年度省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遴选结果

华师共有5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

大家一起来看看

都是哪些课程吧



  53门课程获得省级认定  


1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其中我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38门课程成功入选。而在 8月份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结果中,我校有《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等15门课程验收通过。据此,我校2020年度获得省级一流认定的课程数为53门,入选总数在广东高校中排名第二。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20) 7 号)安排,经各校遴选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与公示公告, 确定651门课程为2020 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8 门,线下一流课程330 门,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06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7 门。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安排, 经课程管理单位初步评估、验收条件审核、专家评审、公示、复审等环节, 共评出优秀项目13项,良好项目41 项、合格项目30 项。验收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课程, 视为验收通过,上述课程认定为“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本次入选的53门本科课程分21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6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3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25个课程单位推出,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确保高水平、高质量,不断改革创新的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



这些本科课程有何特别之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谢幼如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部教指委规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3门最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驱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依托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谢幼如、李克东编著),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前沿,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研究方法应用,提供丰富情景案例,可供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中小学、职教和高校的教师以及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


教育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何先友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全国A+学科平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解决教育心理问题以及独立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能力。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在疫情期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推荐的在线课程资源。



实验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陈彩琦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彩琦、陆爱桃、孟明、张喜淋、秦鹏民、曲琛、黄健等七位教师联合开发的心理学专业类慕课。课程依托A+学科平台,教学团队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精良,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周到细致,深受好评。课程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已运行至第3期,选课人数已达44000多人,被25所高校引用建立SPOC;今年3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负责人:尹睿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全国首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沿发展,以“应用驱动”和“创新引导”为理念,有机渗透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教学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追求卓越小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树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课程负责人:武丽志

所在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课程简介:《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出发,围绕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研究方法、论文撰写、著录规范、自信答辩等展开,旨在帮助并陪伴即将本科毕业的学子顺利度过论文写作与答辩的“艰苦”岁月。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14个月,关注人数已超5万,并有60多所高校依托该课程建设SPOC。课程秉持开放理念,还通过百校千课共享联盟、智慧职教、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等平台免费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开放。



生态学


课程负责人:李韶山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精心打造40节系列微课,视频制作精美,讲解生动,涵盖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本质规律,力求反映我国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特色。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况姗芸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移动技术变革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但其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从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支持技术与平台、典型案例、活动设计等视角系统介绍了移动学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和家长了解学习应用,帮助职前职后老师掌握利用移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推进移动学习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负责人:柯清超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升级为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帮助师范生和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课程负责人:胡小勇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一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各专业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信息化从业者理解和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教师的智能技术教育教学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教育评估与管理”,既包括理论理念、内涵方法和技术工具,又体现了领域发展前沿。


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刘学兰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介绍:《心理学》是本科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广州大学和肇庆学院参与建设,10位教师共同讲授,课程负责人是心理学院刘学兰教授。本课程2019年12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已开设3期,并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课,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情意心理、人格心理、心理健康、人际心理、爱情与性心理、网络心理。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课程负责人:陈俊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介绍:《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内容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为“理论与进展”,模块二为“实践与指导”。本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旨在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掌握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的理论及原理、学习的策略及指导,通过积极关注、科学设计学习过程、从而助推高效学习;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课程负责人:钱扬义

所在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国内第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展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理论、新案例和新教学模式等关键内容,面向职前化学师范生(本科、硕士)、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大专院校老师、中学生等广大学习者。课程聚焦学习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大量丰富实用的初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详细地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开发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


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


课程负责人:陈娬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介绍: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成为学校面临的挑战,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课程聚焦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学习”、“翻转课堂的设计”、“混合学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实施”四个专题。其次本课程团队由各领域专家组跨界协同组成,根据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应用方式,采用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同伴互助等多元方式开展教学,让学习者在参与、体验、反思中发展技术融合与教学的能力。



教育法学


课程负责人:彭虹斌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法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为基础,是法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法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我国教育法治的新理论与新问题。全面阐述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域,并努力使教育法学研究从经验认识层次、法律解释水平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进而提炼教育法学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在结构和内容上,力图反映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几大新成果。


数学教学论


课程负责人:何小亚、冯伟贞

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中的必修课,是提高师范生数学教育专业素养、培养师范生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课程知识体系包括:课程概论、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数学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及数学教学研究及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为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够帮助其认识中学数学教学、影响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拓宽理论视野、掌握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在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论


课程负责人:周小蓬

所在学院:文学院

课程介绍:《语文教学论》重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方式与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价值,掌握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培养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


课程负责人:王朝霞

所在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介绍:该课程为高校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既涵盖音乐教学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也汇集了基础音乐教育课改的成果——通过对全国优秀课例的评析,使得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对音乐教学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课程团队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与教学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在四十多个微课中,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的评析,而且教学案例是根据知识点去截取的,力求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张军朋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介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以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展示了先进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了物理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计了物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理论与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进阶性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方式灵活,既适合在线学习,也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为师范生奠定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又能促进其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英语测试与评价


课程负责人:黄丽燕、徐曼菲

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课程介绍: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英语测试与评价》依据师范人才培养目标及一线教学需求,系统介绍语言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中的命题设计与实施方法。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合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形成了三大亮点:“职前职后贯通”、“理论实践并重”、“线上线下协同”。课程在“学银在线”上线使用以来,成效显著,学生的测评素养得到较大发展。课程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类),质量得到同行高度认可。



公共教育学


课程负责人:扈中平、肖绍明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本门课程对现实的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较为贴切的分析和批判。本课程包含六个必修模块,即“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基本理论(二)、课程论、教学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各模块之间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支架,符合培养学习者的现代教育素质、增强师范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刑法学(分论)


课程负责人:黄立

所在学院:法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行情况好,获得广泛好评。参建高校已使用该课程进行教学。已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常州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江夏学院等外省学校将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微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张松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在线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微生物学数字课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利用教学平台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穆肃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让学生们从教与学的过程、特点和需求出发,用专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认识、有效设计和合理采用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团队从十二年前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达成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活动和实践达成高阶教学目标,课后线上线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创新,建构了3P-HAPPY 融合教学模式。


逻辑学


课程负责人:赵艺

所在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向学生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发展到目前的大致学科形象,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大数据平台思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设计素养、技术、创新、实践模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金课两性一度要求,支撑学校“双优”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课程负责人:王朝霞

所在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该课程采用本人主持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为线上学习资源,将课程内容分类组织,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将网络教学的小步子原则和知识呈现的系统化为设计原则,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再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的音乐教育情怀和教育知能培养相结合,铸造未来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


课程负责人:柴少明

所在学院:国际商学院

课程简介:以知识建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建构新知识和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和模块,开发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形成了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开放课程,线下教学以问题探究和项目学习为主,二者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艺术与审美


课程负责人:郑莹洁

所在学院:城市文化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依托智慧树国家精品慕课《艺术与审美》,在本校砺儒云平台创建spoc课程,线下结合“学习通”app互动开设面授课堂。秉承“以学定教,以美导善”的教学理念,基于三个平台建构迭代提阶教学模式,创建艺术沉浸式创新学习空间,注重传统艺术文化守正创新,培育中国心、中国魂、中国情,培养具有艺术审美品位,有文化自信的创新人才。



学习科学与技术


课程负责人:贾义敏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致力培养学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形成系统认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挑战。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下,团队坚持“教研相长”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实施“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混合教学。已创建有丰富的开放网络课程资源,衍生出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等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体系。


物理化学


课程负责人:孙艳辉

所在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建设遵循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形成以下特色:1.课程模块完善,强化过程导学、实施多元评价;2.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丰富,注重与学生专业特点、学科前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3.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强化将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4.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课程负责人:周少娜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为满足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行列物理学人才培养要求,打造学科功底和教研能力双向发展的“新师范”物理学科的拔尖人才,借助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平台,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引进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思想和国际教育研究案例,建立实证研究思维并深度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课程负责人:沈映珊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的思路,以知识点为导线,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了涵盖计算机科学核心的扁平化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双主教学的“3O-HAPPY-CL”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如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做好理论引导。利用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表现活跃,线上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市场营销学


课程负责人:张凤超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实用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课程核心内容是面对广阔市场的企业卖方如何从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出发,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市场细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锚定营销目标,制定营销战略战术组合,指导企业展开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负责人:曾碧卿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思想、培养程序设计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教学过程中对MOOC、励儒云、学者网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累计有20余所高校的3000余人通过本课程在线教学资源辅助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互动体系,较好培养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团队激励与沟通


课程负责人:丁美荣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面向新时代人才素养需求标准,面向新工科双一流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学生的学”为导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探究、激励与沟通、工程伦理、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课程从团队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团队的建设、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与沟通等运营和管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了解“团队激励与沟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齐梅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基于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广东省“新师范”的战略举措,以及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南方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学科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和教育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突出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以“学习中心,任务驱动,以研促学”为主导原则,创建了3KAM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科研实践,促进师范生多样化发展。



公共关系


课程负责人:夏宝君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秉承“师生平权、启迪心智、引导价值、培育创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对话教学和对分课堂,创建全景式、沉浸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 “3+1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引导学生在公关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培育传递中国声音、中国力量的新闻人,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有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汪朝阳

所在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在省级千百十人才汪朝阳教授带领下,有由我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系列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教学中注重“温故而知新”六重奏的策略,注意渗透绿色化学前沿知识,注意强化化学史立德树人功能,各类成果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陈俊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采用经典剖析、科学重现、课堂延伸、高效互动的创新教学实现“四度”(深度-广度-温度-厚度)学习,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构筑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体验研究的巧妙、涵养科学的思维、激发创新应用能力。课程注重“新时代新教法,新师范新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策略的科学优化,教学过程中为达成“基础+实践”双创型人才而设计并论证、运行、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方案。



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负责人:吴先球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特色:1. 教学实施“师德养成”培养教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文化。2.创建“一体二翼”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 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对课程支撑强。4.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政治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贾丽虹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致力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3年课程入选首批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013 年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该质量工程项目在 2017 年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评级。团队将以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扎根。


环境化学


课程负责人:吴宏海

所在学院:环境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我校化学和地球科学而具有先天性的学科优势,设环境化学二级博士授予点。课程融入生态理念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水、大气、土壤的环境污染化学;2.污染生态化学;3.环境分析化学;4.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软件构造


课程负责人:潘家辉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讲授软件工程知识国际体系SWEBOK中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软件构造的标准化技巧、形式化方法以及23种设计模式。教学内容涉及面向关键质量目标的软件构造基本技术,软件代码重构和面向更复杂软件系统的高级构造方案。学生学习后能掌握软件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日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离散数学


课程负责人:蒋运承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是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目前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负责人为二级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教学团队以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开设的离散数学课程面向全院本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资料上传砺儒云课堂和学者网课程平台,设计和录制了81个慕课视频已在砺儒云课堂上线,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



数学分析(I)


课程负责人:刘名生

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讲授极限理论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论,有自编的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课教材和非常强的教师团队。负责人刘名生为校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主编教材《数学分析(一)、(二)、(三)》和《数学分析学习辅导 I、II、III》以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发行;实验课教材《数学基础实验教程》由冯伟贞、章绍辉主编。


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王前明

所在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和重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省部重点课题,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获华师第四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出版的 “十三五”规划配套教材包括《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已被湖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广泛使用。



运动生理学


课程负责人:段锐

所在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线下课程利用生理学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和指导运动实践中的生理问题,并最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拥有长江学者引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采用团队成员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作为配套教材,对国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



日本概况及中日关系


课程负责人:李雁南

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的特色是文本阅读、比较研究、课程思政和科研培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文脉、地缘关系、民间交流、文化互通等方面解析中日关系,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通过对日本这个“他者”来观照“自我”,提高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水平,对中日关系的历史理解、现实认知和未来建设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高人文素质,抱有深挚的中国情怀。


城市管理学


课程负责人:杨爱平

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秉持“尚礼、志学、求实、探真”的8字课程思政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读书报告、实地观摩等方法,实现四大教学目标:一是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二是理解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制度逻辑、治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三是领会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决策和运行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并分析现实的城市管理问题;四是了解当代国内外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合唱与指挥基础


课程负责人:苏严惠

所在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重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立足音乐基础教育根本、努力开拓原创合唱的现代演绎,践行“立德育人,朋辈同行”的实践模式,坚持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学体系,以“未来教育者”为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音乐教育人才,努力造就具有现代文明精神、宽厚知识基础、卓越专业素养和深挚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旅游目的地管理


课程负责人:宋一兵

所在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围绕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介绍旅游目的地概念、构成要素及相关的地方性理论知识,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及竞争力、软实力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危机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管理与智慧旅游、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低碳生活实践


课程负责人:张立国

所在学院:环境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由环境学院开设,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已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与昆士兰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建立了本硕连读项目等国际化办学合作。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环境教育科普实践由学生组织,75%以上实践活动深入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及企业,依托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实践成果发布推广公众号“师范环境教育”,用户已超过1200人,实践成果关注量超过2万人次。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课程负责人:李思娴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在近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在幼儿园里读大学”的教学特色,坚持实践为导向,创设多元情境,为学生践行师德、内化师德、锻炼能力提供依托。课程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案例性、问题性与真实性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体悟师德要求,坚定从教信念,践行并最终内化师德,自觉规范教师行为。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课程负责人:张永刚

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之中,通过实践育人模式增强思政课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经过十余年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建设与教学效果走在全省前列,并形成了立德树人价值目标突出明显、时代特色与地方优势项相互结合、“八个统一”教学方法有机统一、全院教师倾力打造共同参与的课程优势。



这些一流课程中

有没有你正在上的课呢

我们努力学习 学有所成

就是对老师最高的肯定


预告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即12套)“道德观察”栏目拍摄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鑫见义勇为事迹专题片《被打碎牙齿的女大学生》,央视12套节目将于1月10日(星期天)12:20、21:30先后播出,次日(1月11日)09:34重播。敬请关注。


  #往期回顾#  




采写丨钟碧瑜 丰奕姿
摄影丨李宁 焦骏轩 唐志勇
杨家俊 梁小容 华南师大新闻社
制图丨陈碧婷

执行编辑丨关键虹 吴祖儿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