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直击!32小时检测2.3万人!华师速度!
两天32个小时
检测23226人
这里日落灯火长明
与时间竞赛完成核酸检测
这就是华师速度
5月30日,学校接到天河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为进一步织密织牢校园联防联控防疫网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和华师居民的健康安全,石牌校区于5月31日至6月1日期间,在南区运动场开展覆盖范围为师生员工与居民的校区核酸检测。学校上百名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500多名志愿者,每天连续奋战16个小时以上。截至目前,华师已完成核酸检测23226人,占石牌街道核酸检测人数10%左右。
在检测现场
众人齐心协力
保障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直击现场,看奋战一线
高度重视,连夜部署
接到任务后,学校连夜部署,紧急启动南区足球场作为临时核酸采样点。5月31日,检测现场采样卡位10个,6月1日增加至18个;5月31日,信息登记卡位15个,6月1日增加至20个。
党办校办、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事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处、保卫处、网络中心、校团委和校医院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力协同、积极配合,紧急调配大量人力进行场地清洁消杀、路线设定、区域设置和物资配备。
同时,学校迅速对在校师生员工和华师居民进行广泛动员,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明工作,为大规模核酸检测做好了组织保障。
30日,校医院紧急展开会议,紧急进行人员技能培训和动员。校医院作为承担检测任务的主力军,紧急召开核酸检测工作会议,成立了核酸大排查领导小组和六个工作小组(核酸采样组、采样保障组、现场协调组、信息员培训组、宣传报道组)并迅速调动、培训医务人员,投入全部力量到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
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31日下午,校长王恩科来到检测现场视察工作,并向所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带来慰问与感谢。
31日上午,核酸检测现场布置与物资准备。
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做好工作准备。
在入场处,校卫队员检查健康码及测量体温。
在现场,师生有序排队。
志愿者进行信息录入后,就可以进行检测。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和小孩,医护人员俯身为他们做检测。
当天气温高达32°,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等候的空隙短暂休息。
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工作人员每隔3-4个小时才交接换班。
据了解,两日来,天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年大健康体检、暨大校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山大学岭南医院派遣了多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为华师核酸检测工作大大提速。
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后勤管理处为工作人员搬来了大冰块,用来降温。
天空中下起大雨
晚间黑暗和雨声笼罩在场区外
场区内依旧灯火通明
检测工作井然有序
骤雨来袭,看华师秩序
雨中学生有序排队
外面下着小雨,志愿者维持秩序
检测有条不紊进行中
两天来
华师师生各司其职
展现我们的格局和担当
聚焦人物,看华师担当
密闭的防护服里
是他们湿透的衣衫
他们是最美的白衣战士
是构筑华师安全的盾牌
医护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校医院核酸采集第一梯队工作人员主要由党员组成。一名检测的学生说,见到医护人员胸前的党徽,感觉很放心。
华南师范大学校医院段炳烽医生一直坚守在核酸采集一线,累计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他的爱人是市八医院医生,奋战在广州抗疫的最前线,他们在儿童节前夕把5岁半的儿子送回老家,把对孩子的爱和愧疚藏在心底,转身各自投入战场,用专业的技术赢得了师生和居民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辛苦了”。新快报的现场采访感动了无数的人。
刘旖旎医生的先生在省中医工作,是去年援鄂的医生,广州出现疫情后夫妻二人又分别投入抗疫,刘医生作为核酸采样组副组长全程投入工作。5月底的广州地表温度达到34度,医护人员需要在四个小时内始终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刘医生在连续工作后休息不到2小时又主动请缨继续上岗,在第二次上岗后工作到深夜,出现了胸闷、恶心等中暑症状,不得已撤换下来。第二天又投入一线工作。天气的潮湿闷热、采样工作的繁重让多名采样医生先后出现了不适,检验科刘俭美技师、全科冯云露医生在下场休息时,担心的不是自己身体,还在不断说“非常抱歉,拖累大家了”。
药师陈韵怡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担任贴条形码的工作。校医院定期开展的培训、演习,让她随时保持在“随叫随到、随时后备”的状态。对于突然发布的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她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轮换班时间是四个小时,医护人员需要在四个小时内始终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陈韵怡认为自己不算辛苦,有些领导和同事坚守战场16小时却毫无怨言,“有他们在,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此外,很多同学能够理解医护人员,在采样结束后礼貌地道谢,她对此深受感动。
医护工作者高度专注为华师人员做检测
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很多医护奋勇忘我工作,工作群里整齐划一的“我可以”、“随时上”是他们最简洁的战斗檄文。护士阳倩,因临时增加卡位,第一次连续上岗4小时后,休息不到2个小时被临时叫回来继续采核酸,二话不说,就说“好的”,事后才知道,该护士已经在回家的路上,马上掉头回来继续上场采核酸。B超医生孙清,党员,因考虑到是医院唯一留守的医技科医生,未安排在采核酸的第一梯队人员,但因为临时增加卡位,多次在需要增加采样人员的时候,第一个在群里主动回复“我可以上”“我可以马上回来”。护士陈华,前一天晚上在南海校区上夜班,第二天一早下夜班后马上坐大巴从南海赶到石牌这边参加核酸采样,累计上场8个小时,主动要求第二天继续上场采核酸。担心她累着了,她却说:“累了好睡觉。”
医护工作者脱下防护服,内里衣衫汗湿
双手被汗水浸泡发白
此次核酸检测中
500多名学生志愿者
穿上工作服用实际行动
为核酸检测做贡献
学生志愿者
在为期两天的检测工作中,共有580多名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了核酸检测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志愿者主要负责两个部分的工作,一是检测人员的信息采集,二是现场秩序的维持和整个检测流程的联动,截至6月1日19:30,学生总服务时数超2000小时。
在上岗前,所有志愿者都将进行简单的培训。尽管志愿者工作以四小时为一个节点进行轮班,很多志愿者在一轮工作后重复报名参加工作,甚至时间到了也不脱防护服,继续坚守岗位,“有的同学都不愿意换班,不愿意去吃饭,想一直坚持干。甚至有同学做完核酸检测直接留下来加入志愿者队伍了。”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长雷蕾表示:“信息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信息采集速度快,核酸检测工作的整体效率就高。学生志愿者的所提供的服务,为我们整个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了很有力的保障。”
第23届研支团成员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邓世伟负责等候区的测温与信息核查工作。今年成功收到保研到本校的名额,他认为自己 “现在刚好有时间可以帮助学校做一点事。”因为时间紧迫,他们很早就来到检测地点。邓世伟表示,虽然昨晚九点志愿者们才接到通知,但实际上,华师在几天前已经着手筹备核酸检测事项,并在今天作出了相对成熟的核酸检测部署,“各个学院的执行力都特别棒,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华师速度’。”
在负责配合核酸检测工作的学生志愿者中,很大一部分志愿者负责受检人信息采集及核对,和条形码的分发工作。第23届研支团成员地理科学学院17级何兆东与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7级丁泽淮在前一天得知志愿工作安排以后,认为四个小时的志愿工作时间比起医护人员的辛苦不足为道,因此结束上午检测信息采集任务后,他们主动要求下午继续留在检测点,连续七小时支援现场的工作。尽管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着密闭的隔离衣,他们却仍然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表示,“医护人员比我们更加辛苦!”
信息录入、发条形码、引导检测……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0级本科生舒方正就这样不间断地度过了四个小时。从5月31日下午四点至晚上八点,期间他只离开过岗位一次上厕所,直到九点才吃上盒饭。“我们华师学子都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我们愿意在学校完善的抗疫体系中做一颗螺丝钉。”令舒方正感慨的是,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会互相鼓舞,“上一班志愿者会给下一班的加油,下一班志愿者也会回报鼓励。”作为校青协的一员,舒方正感叹,“我们真诚地愿意奉献,去承担这份责任。”
逆行者们
你们的辛苦我们都能看到
还有很多感谢的话
想对你们说
肺腑之言,由衷感谢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梁丽红是第二次做核酸检测了。之前因为工作任务,她做过一次核酸,因此对流程都非常熟悉。在5月30日前后她就接到了核酸检测的通知,而在5月31日下午准确知道是在中午1点到2点的时候检测。她坦言,华师的安排非常到位、有序,“可能三五分钟就可以了,没有排很长的队,比我想象的容易。我以为要在外面晒,还有很多蚊子咬,不过实际上都没有。”看到坚守在岗位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梁丽红对他们牺牲休息时间,甚至牺牲吃饭的时间保障检测的行为表示由衷的感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0级学生黄达玮,所在的地理科学学院是第一批接受核酸检测的学院。学生们在7:20就整理好队伍,准备开始做核酸检测。由于时间太早,学院领导为了不让学生们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产生焦躁感,不断安抚学生的情绪,为大家买了水和蛋糕当做早餐,“让我们能够不饿着肚子过来做核酸检测”。黄达玮说,针对广州本轮疫情的排查,学校反应迅速,措施十分严格,“要为学校、一线医护人员和坚守现场的志愿者们点个赞。”
滑动查看更多
华师有条不紊应对紧急任务
相信这场疫情攻坚战定能取胜
我们也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饭堂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合
戴好口罩遵守防疫规定
为这场抗疫贡献力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