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难不难?请看华师师生下水文
今天上午
2021年高考拉开帷幕
广东今年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
其中语文卷的作文题
最受大家关注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
下面
我们来看看
文学院滕威老师
来谈谈对高考作文题的看法
(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滕威老师看今年高考作文题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毛泽东在《新青年》有关“体育之效”的议论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年代感;二是依旧采用文言文作为题目材料;三是贴近中学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剖析题目,从逻辑上看,“体育之效”可以从对个人的影响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两方面来把握,其中个人层面又可以分为身体和精神两部分。从时间线上看,考生可以深入思考两个时间点,首先是1917年毛泽东探讨“体育之效”的契机,以及大国崛起的今天仍要强调体育作用的原因。
落实到写法上,根据题干的层次,考生可以从生理层面延伸到有关于荣誉感等的思想道德建设,再谈到如何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进而升华到对民族国家的意义。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思考,结合当下出现的过度健身和减肥的社会现象,来探讨体育的负面表现。
今年的高考作文围绕了“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定位,紧跟时事,致力于提高考生们的思想素质,鼓励他们回到现实中细致观察生活。(详细看法,请观看视频)
今年
我们继续邀请文学院侯桂新老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阮思余老师
在一个小时内写了高考作文下水文
首先来看侯桂新老师的下水文
#01
全面发展,莫轻体育
文学院 侯桂新
1917年,时年24岁的毛泽东于《新青年》公开发文,阐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期望国人借此由弱变强。事实上,对体育的重视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年轻时在湘江划船,“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年过花甲经过武汉,“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的身体力行成为后人的榜样,他的大力号召则已融入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如此重视体育,源于对中国近代以来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忧虑。由于满清的腐朽统治,晚清以降,众多国人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非常孱弱,甚至有不少国民沉溺于鸦片,身体由强转弱,直至骨瘦如柴。从中英之战到中日甲午战争,满清王朝节节败退,摇摇欲坠,“东亚病夫”贻笑列强。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重倡尚武精神,梁启超于《新民说》中大力鼓吹,秋瑾女侠等前仆后继,付诸实践,一些民间的武林高手如霍元甲等原本从小体弱多病,通过辛勤习武,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可以说,从晚清到民初,社会上流淌着尚武精神和与之相关的英雄崇拜。毛泽东对体育的提倡,即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而他更大的贡献在于,将民间的习武导入各级学校的体育锻炼,经由教育体制的保障,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如今距离《新青年》时代已经一个世纪,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已毋庸赘言。要而言之,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其立身处世的基础,而在其中,“身”与“心”不可偏废,身体的强健往往是心理强韧的前提。往小了说,它决定了个人的人生理想能否实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生活中几成废物;往大了说,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否遥远。兹事体大,岂能轻忽?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当前几乎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却不一定能在实践中坚持。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少学校盲目追求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刷题盛行,留给学生锻炼的时间十分不足。于是,身体肥胖、动作笨拙、免疫力差、近视高发等不健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青少年体质反而不如十年二十年之前了。虽然教育部门本着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几年更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此加以保障,但仍有不少学校和家长执迷不悟,难以落实。“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健康。这是极为朴素简单的道理。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臻于完满,让我们的民族在创造未来的征程上充满活力,动起来吧,中国人!
接下来
我们一起看看
阮思余老师的下水文
#02
我们要自觉养成辩证法思维习惯
政管学院 阮思余
毛泽东同志对身体强弱的论述可谓入木三分、形象生动,把辩证法的精髓运用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毛泽东同志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告诉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养成辩证法思维习惯。
强弱之分是万事万物的必然表现。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竞争、与世无争的国家和社会,这个社会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可是,这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事物之间有好坏之分,商品之间有优劣之别,学习成绩有上下之异,国家之间有强弱之势。这是历史和现实永远都没有没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讲辩证法思维,首先就是要承认万事万物之间的这种差别的存在,有些差别甚至还是根本对立的。没有差别也就不构成事物。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就是这个道理。
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承认万事万物差别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朝着对立面发展的。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学习成绩的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如果不努力学习,一两个月学习成绩就会掉下来。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只要足够努力,短时期内也是可以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正是有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我们才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我们对待未来也才更有希望。当然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执着专注,追求卓越,主动求变,精益求精,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永远都是让事物、事态、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重要前提。
强弱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强弱的问题上,我们要反对或者说要警惕的一个错误的非理性的认识就是,我们过分强调事物的好的一面,我们忘记了它向不好的一面转化的可能。比如,我们身体足够强壮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要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因此,身体出现问题、体力下降也就实属必然。“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为什么老师总是批评那些原本学习成绩好后来成绩下滑的同学,因为他们吊儿郎当,缺乏拼劲,得意忘形,最后成绩下滑,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总是以为他们成绩好,躺平也比别人强吗?“不用担心,我不学习也比他们强。”不过,或许他忘记了,你不学习,别人在学习,所以你就落后了。这就是所谓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强弱本身在于人们的态度。当然,如何对待事物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承认事实还是不接受事实?是积极求变还是消极认命?恐怕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如果我们不承认别人比我们强,认为别人都是靠时运,流行的说法叫狗屎运,靠关系等获得相关资源,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别人的努力,看不到别人鲜花和掌声背后的汗水与付出。如果我们消极认命,我们可能永远没法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永远没法体会什么叫做辛勤耕耘、攻坚克难,也永远没法体会什么叫做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当然也就没法体会什么叫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
因此,我们要学会并且自觉运用辩证法思维。我们要学会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我们要看到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是一定会转化的,今天的成就不等于明天的辉煌,当下的困境不意味着未来的窘境。事物在变,而且一直在变。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新冠疫情防治方面,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英雄事迹。这些英雄事迹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们在危机中要看到先机,在变局中要学会开新局。否则,我们何以在全世界首先取得新冠疫情防治的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
这些就是我们从毛泽东同志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获得更多的点赞和掌声。
此外
今年我们首次邀请
研究生和本科生来写下水文
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一个小时内
写的高考作文下水文
#03
争做红旗领航下的时代新人
政管学院2018级本科生 潘云龙
1917年,毛主席于风云动荡之际写下“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雄言壮语。四年后,他登上那艘承载千钧的红船播下革命火种,让星星之火遍布中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毛主席所预言的“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感受历史流经岁月烙下的光辉印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勇敢地走在时代前列,争做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行、在披荆斩棘中创造奇迹的“时代新人”。
争做时代新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坚持党的领导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世局纷扰中坚毅前行,无惧乱云飞渡、惊涛拍岸。
争做时代新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当代中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变化正体现着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重心下移的逻辑变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我们规范自身行为、协调朋辈关系、推进合作交流、形成社会共识。最终发扬基层民主,激发社会活力,弥补治理主体的资源不足,实现社会源头治理。五十年前,毛主席曾对“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批示,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共建共享共治的模范样本,展示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或许这正是对“窑洞之问”的一种别样解答。
争做时代新人,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形势复杂,越是需要具有崭新风貌的时代新人迎难而上。时代新人之“新”,应当体现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有自信,则是要有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讲奉献,指主动承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重实干,即坚持知行合一;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唯有在新时代中奋力拼搏,方能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用青春的蓬勃力量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面壁十年图破壁,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翻开党史,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担使命,一代代共产党人以铮铮铁骨守初心,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红色旗帜擎宏图,初心砥柱天地间。千秋伟业强基石,时代新人开新篇。”让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创新锐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绘就更加灿烂的时代画卷!
#04
天生我材必有用
政管学院2019级本科生 钱露
#05
阳光之下,国富民强
百余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给积贫积弱的中国以猛药一剂,在给予封建礼教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旗手陈独秀提出新青年应有六条标准,高举民主与科学,造就一代新青年。彼时仍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的毛泽东针对陈仲甫的六条标准提出,新青年的六项标准还应再加一条“强壮的而非虚弱的”,对体育的深刻体悟自毛泽东少年始便可见一斑。从1917年毛泽东发表传世之作《体育之研究》强调体育于个体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于国能造就不计其数的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国民,再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足可见对体育效力之重视,体育效力之深广,体育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与兴亡。体育之效,在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关学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民为国担负责任积极进取的志向和传统,觉醒年代,无论是妙手著文章的文人,还是铁甲卫疆土的勇士,都有一种“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能聪可以聪”的开拓精神。鸦片战争被迫开启国门,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东亚病夫”既讽刺了国人的身衰体弱,又反映了沉疴难起,封闭落后的“思想之病”,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思想进步的基础,强身健体,强在体之力,健在心之思,自强不息之君子,欲担负家国之责,必先练就一身铁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体育之效,在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朝代更迭无不反映此理,如强秦付之于阿房一炬,若从汉唐盛世到没落衰朽的晚清封建帝制,国如此,人亦然,唯有顺应天时,合理锻炼,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国方可盛世久安,人才能健康长寿。而弱者勤加锻炼,久之也会增为强,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如沉睡雄狮之觉醒,一条红船荡漾开风雨飘摇的晦暗,在党的领导下,串联起民心与民力,身体力行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迸发,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身体的硬朗坚挺也是充满毅力和勇气的精神壮举。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推动事态转化和结局的,是人的信仰,是观世的智慧和行动的决心。体育之效,在于激发青年力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生命在于运动是四海皆准的真理,从“东亚病夫”到“东亚巨龙”,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体育犹如一面镜子,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仍在耳畔回响,奥运旋律还在心中激荡,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唯有青年身体健康、体魄强健,才能镌刻五四青年印记,扛起中国梦的大旗,传承中华体育之精神。袁老高龄仍坚持田地考察,医护人员以“钢铁之躯”筑起疫情生命防线,航天英雄以身体素质高标征战星途大海,无论古今,体育需自强不息之有为,涵有无相生之处世智慧,促青年奋进之旋律,凝聚着民族前进的精神力量。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壮哉我中华体育精神,积极有为,善用转化,激励青年,砥砺奋进,中华体育之崛起是中华之崛起的序章,阳光之下,国富民强!
#06
欲使青年立志,需强体魄立身
文学院2019级研究生 卢渠
毛泽东同志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的确,当我们沿着这穿越时空的声音回望,从坚持“闻鸡起舞”而志建功立业,从摆脱“东亚病夫”而至巨龙苏醒,中国的沧桑历史总是不断在呼喊,国民之自强不息,需从体质锻炼做起;国家之雄强崛起,由民之强健助力。
凡是心有大志之人,无不重视强体魄以立身。青年时期起毛泽东便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湘江洲头,他践行着体育锻炼之目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常常把“任何工作代替不了身体的锻炼”挂在嘴边,他把400米跑赢得的桂冠视为骄傲,时至今日,北医大仍留有他无人能破的运动记录;“国士无双”袁隆平更坚持“冬天打气排球,夏天游泳”,让自己“50岁的身体”仍保有 “30岁的心态”。而正因他们有了强健体魄的支持,高效率的工作才得以完成,才能以矫健步伐跟上时代大潮,以独立精神实现理想,以铿锵之力开创未来。
凡国有体魄强健之国民,必有屹立不倒之底气。青年强则中国强,而此处之“强”必离不了“体魄之强”。翻开过往,我们看到奥运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欢呼呐喊,从陈镜开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容国团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1000多个世界冠军在中国诞生,1000多项世界纪录被中国创造,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落地,这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好缩影。放眼当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除了打疫苗、做核酸,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是制胜法宝。练个人之身,倾全国之力,护百姓安康,中国让世界看得了最好的抗疫教程。展望未来,中国男儿钢筋铁骨,戍守四方,“东风快递”展示硬核能力,“绝不后退一步”守护国土安宁,强军勇士正为明日大局积蓄重拳出击的力量。体魄之于国之重要毋庸赘言,民族复兴之大梦在此亦不再遥远。
不过,所倡之事常有遗憾,“怠惰”心态亦虎视眈眈。反观当下,“朋克养生”大行其道,“熬夜工作”习以为常,“你不动我不动”高喊为部分青年人的生活口号,“运动步数为零”成为茶余饭后的社交谈资,这一切看似平常“青年人的生活图鉴”实则正敲响这并不寻常的警钟:身体无法“野蛮”,效率难以保证,那么精神如何“文明”,梦想如何实现?
欲使青年立志,需强体魄立身,身不练,则精神无可依之体;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当心力体力合二为一,才得有光明之前路。如今,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格局中,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正紧密相连,在两个一百年历史节点的交汇处,当代青年更应坚定体质自强,文化自信,精神自由。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唯有矫健地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才能成为国之栋梁,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以上的看法和下水文
只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个人观点
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今年作文题
有人说立意深远且紧跟时事
也有人说今年的作文题好难
对于今年的作文题
你怎么看
整理丨胡嘉怡 谢颖瑶 黎晴 黄达玮
摄影丨南方日报李细华
视频丨林佳 曾宝怡 万毅
特约记者丨南方日报姚瑶
南方都市报孙小鹏
撰稿丨侯桂新 阮思余
潘云龙 钱露 陈慧旋 卢渠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