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危受命!华师值得信任!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11-11

前几天

一封省教育厅的表扬信

三封东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感谢信

让我们看到一支华师最美逆行团队

在疫情风险下来到广州新华学院

为该校疫情防控发挥关键性作用

作出了突出贡献



6月24日下午

华师心理援助团队受命前往广州新华学院

三人用11个日夜的忘我工作

助力封闭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作出贡献


  致全体参战同事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信息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关键的阶段,你校派出由范方、袁杰、祝菡3人组成的心理专家团队,火速支援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抗疫战斗……为打赢这场校园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出了特殊的贡献……”7月5日,在广州新华学院解封,华师团队已经顺利回校的当天,一封由广东省教育厅发出的表扬信送达我校。信中高度赞扬了华师团队为此次广州新华学院疫情防控条件下保障在校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做好师生员工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出的特殊贡献。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信息


同日,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分别向我校三位老师送来感谢信,向华南师范大学迅速组建心理个案管理团队进驻学校对学生展开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与风险评估等工作表达衷心感谢与诚挚敬意,高度评价了华师心理援助团队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作出的工作成果。



7月6日上午9点,从疫区归来的心理援助团队受到了学校党委书记朱孔军的热情接见。团队向朱孔军进行工作汇报,朱孔军向三人临危受命、忘我工作的大智大勇表达崇高的敬意,并赞扬三人在援助行动中充分发挥华师心理专业优势,展现华师担当精神。



四封信件,一场报告,将我们带到了疫情期间封闭的广州新华学院心理健康保卫战的现场,让我们得以了解华师心理援助团队与一众援助抗疫的心理、精神卫生专家团队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坚守陪伴,为封闭管控期间的师生带来心灵的慰藉所作出的努力。


危机当前,披甲奋战 

一支仅由三人组成的团队

用十一个昼夜的全身心投入

为封控中的学子带来温暖和支持

 

  凌晨急电,临危受命  




6月20日、6月22日,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分别新增1例本土病例,均为在校学生,全校立即实行封闭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校园封控管理,部分师生出现不安、恐惧等情绪,并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且由于疫情防控下,学生隔离在寝室,所诱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复杂多样,此前没有经验可参考,心理援助团队在工作安排与队伍运作上面临许多挑战。


火速奔赴现场



6月24日下午三点,华师接到广东省领导紧急来电,请求学校向广州新华学院派出心理专业团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当天下午六点,由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专职老师祝菡组成的心理援助团队火速支援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抗疫战斗。范方教授表示,“我们三人临危受命,只为保卫新华师生的心理健康。”  



临行前,党办校办主任刘剑文前来为三位老师送行,并向团队转达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和校长王恩科对团队的热切关心,感谢三人临危受命,并希望团队在疫区保障自身安全。


危机当前

华师团队以责任担当意识

与过硬的专业本领

在封闭的校园中

用行动点亮信心和希望

 

  打通联结通道  


开通热线支持防疫“心理健康保卫战”



6月24日晚上9点,华师心理团队到达广州新华学院。到达现场时,省、市领导正和已经到达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团队、广东医科大学心理团队、东莞理工学院心理团队、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团队以及广州新华学院校领导、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正在进行专班会议,华师团队立即加入会议参与决策讨论。


在当晚的专班会议上,范方了解情况后指出,当务之急是打通学生与援助资源的联结通道,并提议立刻开通热线电话,并依托热线电话开通心理援助微信平台。华师心理援助团队迅速对学校现状进行梳理,袁杰、祝菡与广州新华学院宣传部老师当即起草了《致新华学子的一封家书》(下文简称《家书》),通过学校各种信息渠道传播给全体学生。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家书原文


《家书》字字真切,展现了坚定而向上的态度。一句“外有风雨,心中有晴”给予广大师生心理安抚,让封控中的新华学子意识到自己从不是身处孤岛。


华师心理援助团队将他们面向全国开放的“心晴热线”工作模式和运行经验推介到广州新华学院,是这次心理援助的及时雨。6月25日凌晨零点三十分左右,广州新华学院官微推出《致新华学子的一封家书》连同热线电话号码,在一小时内获得了五千余阅读量,第二天早晨阅读量破万,“可以说是全员送达了”,袁杰表示。



心理援助热线正式投入到使用中为学生服务,在师生中迅速收获热烈反响,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校园中由于校园封控等原因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当晚便收到了四十余条求助电话与微信求助。疫情封控条件下的心理援助有两个要点,一是联结,二是支持,援助热线及微信平台将这两点落到了实处。

 

面向辅导员的辅导



疫情突发,封校期间,学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白天黑夜连轴转。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晚上都要在岗位上值守,有时还要搬运物资。有的老师心力交瘁,情绪压抑。


6月25日上午,团队通过筛查,对12名处于极度疲惫状态、迫切需要心理辅导的老师分两组进行团队辅导,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更好地投入学生工作中。


分工明确,科学有序



6月25号上午,来自五个单位的联合心理援助团队确定成立“心理咨询组”、“危机救助组”、“精神医学组”,范方担任“心理咨询组”组长和总督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尹平主任担任联合督导,广东医科大学曾家勇老师(华师心理学院校友)担任副组长,袁杰协助日常心理咨询的组织管理,祝菡负责线上心理辅导的组织管理,袁杰和祝菡老师也分别编入了各楼栋的16个“三人工作小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学工老师)。


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袁杰和祝菡老师时常补位其他三人小组的工作,并协防危机救助组的工作。“心理咨询组”协调一致,群策群力,当天就制定了“心理咨询小组工作方案”、“心理咨询小组日夜值班表和工作规程”、“心理咨询小组工作台账制度”,保证了整个心理援助工作的科学、有序、安全。


安心、心晴、暖心



6月25日,经过几轮心理筛查,专家组与广州新华学院多年来建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团队,以及广州新华学院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组联合排查出一批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以及有前期就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史的学生名单。华师团队总结了华南师范大学在疫情期间的网络心理辅导工作模式,联合兄弟院校的心理援助团队一起,针对广州新华学院情况制订方案。


6月26日起,为适应抗疫需要,结合当前的特殊形势,心理咨询小组运用专业优势,开通了两个网上团体心理辅导微信群,其中一个面向疫情中普通同学心理应激的心理减压工作坊——“安心小屋”,另一个是面向检出有心理障碍个体的“心晴小屋”。


6月29日,开通了面向校外隔离点同学的“暖心小屋”。安心小屋接收学生250人,心晴小屋接收190人,开展持续的心理辅导,并为需要个体咨询的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室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暖心小屋”正式面向20个隔离酒店开放,有65名同学在“暖心小屋”接受团体心理辅导。



在“安心小屋”与“暖心小屋”中,祝菡、袁杰以及来自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共5位老师,分时段开设精品课程。每天定时推送直播微课,共推出包括《一念之转——让当下生活不再无聊》、《禅绕心画》、《低头不见抬头见——疫情期间寝室关系的挑战与成长》、《晚安,好眠》、《爱的三步曲与人际交往》与《情绪自我调节术》等直播微课。


小屋中还会与学生分享各种心理调适文章,电影以及音频等资源。“华师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在背后为我们收集了很多相关素材与资料,”范方表示:“所以说我们不是三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华师心理团队。”


袁杰开设《爱的三步曲与人际交往》直播课程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禅绕心画

学生正面反馈


同时,祝菡在两个小屋中开设《21天正念情绪练习》直播训练,帮助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推出当晚共有43人活跃,18人打卡,同学跟随音频练习后留言:“这是这几天以来最放松的时刻,可以不带着烦躁和杂念安心入睡”。“家”、“安定平和的港湾”、“舒心,随时关注情绪状态、改善情绪和睡眠”…… 这些都是来自广州新华学院的学生在小屋课程学习结束后给予老师的反馈,两所有家的温暖的小屋为封闭中的新华学子带来心理上的舒缓与治愈。


创新心理援助的现场工作督导制度



为了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安全性,6月27日晚起,中国心理学会广东省临床与咨询心理督导点负责人范方教授和尹平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对到场的心理援助团队成员进行联合督导。此次心理援助的督导制度在全国心理援助实践活动中是创新之举。


每天晚上八点,团队准时对当天工作的重要个案细节进行反思和集体讨论,范方和尹平分别从心理学与医学角度对援助工作进行指导。“我们的团队成员从不同学校或医院来,专业不一,行事风格也不一”,范方表示,“火线拉练”的督导工作使心理援助团队迅速形成合力。因此,督导制度很好地磨合了队伍,整合心理援助资源,提高了队伍整体水平。


防护服下湿透的衣衫

凌晨灯光下对学生的轻声细语

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所有援助者燃烧自己,温暖学生

 

  “成为他们的光”  



“当时完全不了解那边的状况,电脑也还在家里。”范方回忆,接到通知时,他和研究生正在照毕业照,正在对学生温馨祝福和谆谆叮嘱。他没有时间犹豫,立即行动,回家带上电脑等必需品便前往东莞,甚至出行时才发现没有准备充足的衣物,好在后来学工部送来了印有华师logo的速干衣。


华师心理援助团队三人到达现场后,与广州新华学院心理健康团队迅速凝成合力。“我当时比较冷静,我对大家讲,别看我带的人不多,但我们背后有强大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平台和资源。”



范方表示,“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往往发生在晚上。”由于需要预防学生随时可能出现的冲动行为,在场的老师需要按照排班通宵值班,自己与其他咨询师晚上几乎都不敢睡觉,“即使在床上躺着也保持警醒状态。”心理援助的现场工作量非常庞大,团队需要筛选排查风险人群,每天跟进学生心理状况,为学生进行心理诊断与药物支持,同时设立专区对高危人群进行专门陪护管理,防疫风险与伦理风险是疫情封闭环境下心理援助工作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此次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广州新华学院也已经解除封控,华师团队也已经载誉凯旋,但心理援助工作依然需要持续。范方向广州新华学院承诺,华师对广州新华学院的线上心理援助将会持续到下学期开学。“如果需要,我们会做到今年年底,一切为了学生的安全。”



袁杰作为热线负责人之一参与两条热线的值班。值夜班的时间是凌晨3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值班老师需要整晚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在一次值夜班过程中,袁杰接连处理了两起学生危机。“有一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我还负责为该同学的家长以及辅导员做心理辅导,他们也承受着很大压力。”


在日常排查与辅导工作中,队伍划分为多个三人小组,每个小组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以及学生辅导员组成,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和心理干预,袁杰同时支援四个“三人小组”的工作,因此也承担了更多责任。袁杰的工作也得到了他参加的各个小组的高度评价。有一位组员表示,“只要袁老师在,就感觉很心安”。临别的时候,几乎整个团队都在花式挽留“杰哥”。



袁杰还善于从“危”中发现“机”。“7月4号下午,我们的团队即将离开,我又参与到一位同学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去。”  该位同学情绪较为不稳定,并向袁杰表达她还有一门课的作业论文没有完成。袁杰便以此为契机,采用小步子原理,每晚在线上回应并认可该同学的当日打卡计划。


经过5天时间,该同学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论文,非常有成就感地向袁杰打卡,“老师老师,我的论文已经交啦。”这样的每日小步子打卡,不仅能够缓解抑郁症状,稳定心理危机,还可以增强其社会功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袁杰表示,“这一方法对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的广大人群都适用。”


学生向袁杰积极反馈(已获得学生同意公开)



7月1日当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的百岁诞辰这个特殊的日子,身处抗疫一线的袁杰在工作之余,怀抱着“在教育战线上积极努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将来,袁杰将会以党员的面貌在教育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除三人小组的常规工作,祝菡同时兼顾两栋宿舍楼中两位高危学生的心理稳定咨询。由于深得学生信任,她在负责区域工作结束工作后,还不能脱下防护服,而是前往其他单元为需要她的学生作单独心理辅导。她甚至以个人名义承诺为在小屋里每天坚持正念训练,正念打卡留言置顶的学生邮寄开学礼物,竭尽所能散发温暖。


祝菡表示:“其实已经超出了心理援助工作的范畴,但我更希望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存在,而不是停留在职业层面上。”在她的细心辅导与陪伴下,不少学生心理状况不断向好,重新点燃生活的勇气。



学生送给祝菡的手工花束


其实很多学生都在经历成长中的各种困扰和发展性危机,疫情隔离只是加重和扩大了这些困扰。“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束光,”祝菡表示,“我们希望成为他们的光,更希望他们自身发光。”其中一位学生通过心理辅导,其心理状况逐渐稳定和好转后,送给祝菡自己制作的手工花束向她表示感谢,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从事助人的行业,把光亮传递下去。


目前

广州新华学院已解除封闭

但华师团队的温柔与关爱

播种留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我们更加希望此次行动凝炼经验

成为高校疫情心理工作典范

  #往期回顾#  




采写丨唐娅辛
摄影丨吴建国
相关图片由受访者、广州新华学院提供
执行编辑丨陈怡清 吴祖儿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