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神仙团队,齐齐保研!
在华师
有这么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因为一个课题而相遇
携手一同走向远方
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一共有五位成员。今年九月,他们全部保研成功,其中林佳茂(左一)保研至中山大学天文学专业,陈俊旭(左二)保研至华南师范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郑梓涵(左三)直博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许俊怀(右二)直博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骆明鉴(右一)直博中山大学物理学专业。
回忆过去相处点滴
展望未来光明前景
欢笑中带着坚定的期盼
约定在高处相见
个性碰撞下的融洽团队
五人最初因课题结缘之时,并未想到会成为如此亲密的伙伴。大二时陈俊旭与郑梓涵率先联系了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指导老师黄家辉,之后跨专业而来的许俊怀、向往天文的林佳茂、热爱物理的骆明鉴接连加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创团队。在指导老师黄家辉、殷雷和师兄麦展风的帮助下,他们申报了省级大创项目,开始研究“标量微扰下黑洞的超辐射稳定性”这一课题。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郑梓涵感叹:“我们是特点非常鲜明的五个人。”作为负责人,她会根据大家的特点来安排工作,非常尊重大家的意愿。五位队员在各自领域都是独当一面的佼佼者,合作时自然也需要更多的协调和配合。偶尔出现分歧,他们会迅速沟通交流,在融洽的团队氛围中将问题消弭于无形。
现在他们的大创项目已基本收尾,计划中的三篇论文已有两篇发表,这个开始于两年前的课题,如今可以缓缓落幕。收到保研成功消息的五人,正踏上属于他们自己的科研和学习之路。而他们之间的友情不会因课题的完结而散去,在采访中,他们依然亲密无间,话语里不加掩饰对彼此的信任和期待。故事尚未完结,他们仍相约在未来的道路上。
志同道合者合力成锋
亦独当一面
亦团结一心
相遇相识 是最好的伙伴
相约相信 并肩顶峰上岸
“我的能量很小”
来自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8级的郑梓涵是整个大创团队的队长,被指导老师殷雷称赞很有亲和力的她总能协调好与其他队员的关系。除此之外,她本身也是个优秀的多面手,曾获得2020 年“院长荣誉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以及“优秀运动员”等称号。
“我的能量很小,但是我们在一起就有了很大的能量。”这是郑梓涵常说的一句话。郑梓涵也是物电学院2018级的第一任级长,“做人的工作其实是最难的”,但级委团队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一年的学生工作也让她成长许多。直到现在,即使邮箱里那年的工作邮件堆积如山,她依然不舍得删掉。
学生工作和大创团队让她意识到每个人在团队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创课题研究行进至一个重要节点时,恰逢郑梓涵备战阳光体育女篮比赛,许俊怀等队友们帮她分担了不少工作,使得她能够兼顾科研与生活。在大创团队中,每个人都互相扶持,大创团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大家不仅在科研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上也互相鼓励。队员们能察觉到郑梓涵在保研过程中低落的情绪,会不断发信息鼓励她,和她一起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队员们鼓舞斗志的话语振奋了郑梓涵的整个九月,“我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绩,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帮助和启发”,最终,郑梓涵成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直博资格。
心怀信念赶朝暮
来自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的许俊怀,在三年里保持总绩点年级第一,曾获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本科组二等奖等奖项。今年九月,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的直博资格。
一直以来,自律高效都是许俊怀所秉持的信念。即便课程内容晦涩难懂,老师们并不作硬性要求,他依然坚持完成每一道课后题目。安排学习工作时,他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好需要做的事情,绝不拖延。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他并非数学专业,因此参加的是非专业组比赛,但他坚持以专业组的标准要求自己。决赛因疫情推迟后,他自学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日常生活里许俊怀是个随性浪漫的人,他善于捕捉灵感,随手抄下喜欢的文字,感到疲惫之时便会给自己放个假,享受一部电影、一场旅行。在他的个人公众号中,记录着团队五人温馨的日常——相互分享的英文文章、一起穿越的海岸线、约定了下周下下周都要吃的热干面——充满希望的文字指向遥远的未来。
“天文永远是我的第一选择”
林佳茂是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他对天文的兴趣来源于小时候随手翻到的科普书,书中漂亮的天体让他惊叹。小时候,林佳茂攒钱买了第一个“玩具望远镜”,尽管看见的是一片白点,却也让他对天文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初中时压抑的情绪使他把自己锁进房间,仰望星空成了唯一的寄托——“闭上眼睛就会幻想,也许有另一个我在星空中生活着。”
憧憬星空的林佳茂开始自学大学教材,参加天文竞赛。进入大学后,林佳茂积极参与各种比赛,获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广东省二等奖等奖项。大二时,这个研究黑洞的课题瞬间吸引了他。从刚进入课题组的胆怯沉默,到慢慢敢于发问,“这里没有阶级和拘束,大家就像家人一样”,他的每一个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回答,哪怕再简单的疑惑也有同伴为他详细解释。
林佳茂还担任了天文协会会长,他会组织社团成员一起露营看流星雨,参与知识问答。星空是能让他忘记一切世俗,真诚感受纯粹美好的窗户。目前林佳茂已保研至中山大学天文学专业,“理论都是枯燥的,只有融入热爱,才会变成事业”,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已踏出追梦路上第一步。
像学习魔法一样学习理论
来自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2018级的骆明鉴现已保研至中山大学物理学专业。在回忆自己的大学之路时他坦言,自己对大学的憧憬来自于《哈利·波特》中神秘的魔法学校。他渴望像故事主角们一样自由地施展自己的“魔力”。为了离科研梦想更近一些,骆明鉴一直不懈追求,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社团优秀干部等多项荣誉。但他不局限于此,积极地投身学术研究,已有两篇论文收录于Physics Letters B和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等国际一流期刊。
大二期间,骆明鉴认识了指导老师殷雷,在内心的指引与老师的邀请下,加入了大创课题组。作为团队中最晚进入课题组的成员,骆明鉴深知自己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在团队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骆明鉴埋头苦练,逐渐跟上团队的步伐,提升着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一向喜欢思考的骆明鉴眼中却是学习“黑魔法”的钥匙。“数学公式对我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因为他们惊人地简洁且可靠,就像一条能轻松改变世界的魔咒”。骆明鉴直言,在最初接触“黑洞引力”这一领域时,自己花费了很长时间去理解,朴素的热爱使他一路坚持,最终做到得心应手。在团队不断攻关的过程中,骆明鉴也真切地感受到,存在于魔法世界的美好友情正照映在他们之中,四个朋友就是他的盔甲,伴随他一路前行。
兴之所至,趣之为开
同样来自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8级的陈俊旭于大一伊始,便树立了科研的坚定目标。三年间他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校级创新奖三等奖、校级奖学金三等奖、“院长荣誉学生”称号,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因为热爱物理,陈俊旭主动加入课题组,开启全新的科研路。在人员分配时,他主动提出单独研究一个黑洞模型,挑战自我。面对早期知识理解和编程上的困难,他一遍遍向导师和师兄麦展风请教,最终成功一一击破难题。在团队合作的日子里,他改变了“做科研是孤独的”这一想法,收获了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这也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陈俊旭是一个兴趣驱动者,在别人看来枯燥的理论物理,在他眼里却富有魅力。他喜欢用一支笔和一张纸将繁琐的公式推导出来,并把这过程作为一种享受。他在采访中提到“研究理论的过程全是由你自己掌控的,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也正是这份掌控理论走向的快乐让他的兴趣愈发浓厚。
得知保研后,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回想起自己本科的科研积累,他觉得自己离真正的学术圈还有着很远的距离,还有许多基础知识等着他学习。陈俊旭一直牢记着指导老师殷雷“要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研究者”的教诲,希望在读研的时间里弥补落下的专业知识,保持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
一朝一夕沉淀酝酿
共同耕耘硕果累累
在科研路上
师生传承携手前行
前程似锦 未来可期
科研之路师生同行
在指导老师看来,团队里的每位成员都有优秀的素质和勤奋的作风,活泼的团队氛围也让他们印象深刻。指导老师黄家辉(左二)鼓励道:“能够找到喜欢的研究方向,找到一个契合的团队,是一件幸事。研究的过程比成果更重要,成果往往只是阶段性的,在探索中获得的方法思路却会使人受益深远。”
曾受黄家辉指导完成本科论文的麦展风(左一),是该课题方向最初的研究者之一。在团队成员向他请教时,他毫不吝于为师弟师妹们补充基础知识、分享自己的经验。采访中他坦然道,他也曾是在科研路上的拓荒者,与面临相似问题的新人很有共鸣。得知师弟师妹们成功保研,他也向他们发去祝福和勉励。
另一位指导老师殷雷(右一)在给予学术指导的同时,更见证了团队五人在保研专业去向上的不同选择。他感叹:“这些有激情、有信念做研究的学生都是难得的好苗子。”他们遵从自己内心,不畏惧将要面对的困难,投入自己所爱的事物。无论抉择时刻多么挣扎,他们终以坚定的姿态走到了理想面前。
怀揣着相同的梦想
他们并肩同行
迈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不负韶华 奋力拼搏
这是他们给青春的答卷
#往期回顾#
摄影丨任宣潞 郭孝静 欧东权
彭仲宇 叶昕廷 谢芯麒 龙韵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何艺彤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