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独处是大学生活的常态
疫情时代下更是如此
那么在华师
独处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点击切换独处状态
点击切换独处状态
学习的时候,我们“周旋”在pre、砺儒云课堂、小组讨论中;社团工作时,我们忙碌于会议、文件、人际交往中。我们在各种各样的DDL中夹缝生存,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很少抽身于熟悉的生活,去贴近深藏的灵魂、倾听内心的声音、发现未知的自我。
广州校区石牌校园
哲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华师人的独处故事
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周育彪独处时喜欢摄影。“独处时摄影,会感觉内心很宁静,暂时脱离了世界,忘掉烦恼,很解压。”他表示。比起与人相约一起拍照,自己一个人会更自由,不用在意同行者的感受,拍照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即使是花很长时间对着一片草地狂拍也没关系。在闲暇的时候,周育彪经常独自带着相机,戴上耳机,坐上地铁去没去过的地方拍照。他坦言,与其说是“我要去摄影”,更多的是“我要一个人出去逛逛”,独处的想法更强烈。摄影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但对于业余的他来说,相机则是充当“生活记录者”,既记录想法,也表达个人的情绪,更是独处的“好伴侣”。
心理学院心理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左思琦在独处时喜欢做手工。她对手工的兴趣从初三想要折千纸鹤送给老师开始。在疫情严峻的当下,独处总是在所难免,但她在其中找到了织围巾和编手链的快乐。左思琦称,一开始织围巾并不好学,尤其是换线换针时有些困难,但是学上手后会觉得很有趣。在疫情封校独处期间,心情有些烦躁的她在织围巾时能静下心来。“有时候独处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我消化一些事情。”
对她来说,在独处时织围巾不止是消磨时间,还能让她理清烦恼的事,更好地认识自我。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谢楚纤是位喜欢画画的女生。和一群人相处时,她能自如表达想法;在独处时,她便拿起画笔,在宿舍的桌灯下开启创作之旅。沉浸在线条与阴影的描绘中,她感受着笔下形象的生命力,勾勒着各异的人物形态。“画画是突然有个兴头就开始做的事,”她强调着灵感对画画的驱动力,“有时画完一整幅画都没用到橡皮擦。”铅笔画、水彩画、彩铅画……她有不断探索的求知欲,乐于接触不同类型的画,感受不同的魅力。说到最喜欢的风格,她提到了水彩,赞美着笔触的柔顺与画境的美妙。谈及对画画的展望,她的眼睛亮亮的:“我期待着回家,这样就能用更多工具画喜欢的画了。”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李钧陶在独处时喜欢泡咖啡。独自泡咖啡的兴趣离不开他品尝过各种咖啡的经历,他本身就是喜欢喝咖啡的人。但是后来,由于环境改变,无法喝到原先喜欢的咖啡,他逐渐从喝转变为自己亲手做。李钧陶喜欢尝试不同品种的咖啡,他会自己购买咖啡豆,用手压研磨器处理。在这过程中,他最大的感受是投入和专注。他认为在关注水的流速、压的次数、间隔时间时,自己会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会全身心地投入咖啡制作中。他认为独处时感到焦虑属于正常现象,但于他而言,在独处时间培养了泡咖啡这个喜好,“那也可以很好地度过这段时间。”
城市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嘉钺认为独处是一种自由的人生状态,因为这是他离自己最近的时刻,他可以清楚地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不用在意外界的声音。在长辈的熏陶之下,张嘉钺自幼就十分喜爱植物。渐渐地,养花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在养花时,他见证花草的发芽、开花到最后凋零、枯萎,虽是无声的独处,但他却切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对他的回应。“这些花草是有生命的,我给它们浇水、修剪,而它们会通过开花、落叶与我进行互动,无需言语,我享受这种交流互动。”叔本华言:“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而对于张嘉钺来说,他是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独处时养花不仅教会了他如何耐心地等待,更让他读懂花开的浪漫,让他领悟生命的意义。软件学院 2022级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 彭敏轩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2级研究生彭敏轩认为“独处是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需要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这样把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抽离出来,与自己相处,才能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的压力。而对他而言,这件喜爱的事情恰好就是萨克斯。彭敏轩谈到,磨练技艺的过程需要独处,独处时他会更加精益求精。他坦言,独自练习萨克斯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当把自己仍有不足的演奏与专业乐手完美的表演对比时,他有时也会心生挫败。不过他没想过一步登天,而是花大量时间练习基础,再稳步向前。“给谁吹都开心,更重要的是我开心”,在独处的过程中,他收获了进步,也收获了快乐。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基础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庞可,对于独处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充满星光,不畏前路,无愧于心,永远做自己生活的主角。”庞可的身影常常出没在学校的图书馆和操场,或安静工作、或迎风慢跑,她总是乐在其中。独处不仅让庞可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还给予了她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让她拥有反思与释放压力的空间。当发现他人都是成群结队时,庞可偶尔也会产生孤独和落寞之感,还有些许羡慕的情愫,但面对未来,她有坚定而清晰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的跑道上一路向北。”独处并非不合群,“热闹”也只是相对而言。独处的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热闹”。“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和不合群,它更多时候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让我们静默地思考、享受。”基础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刘子腾,这样看待跑步时的独处。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已经累计跑步200km,是22级当之无愧的跑量王者。刘子腾喜欢独自夜跑,在他看来,这是放松和正向反馈的机制。受到同学和运动员经历的激励,从高中开始,他就养成了独处时跑步的习惯,并希望不久后参加半程马拉松。在刘子腾看来,“⼀群⼈跑可以相互⿎励,⼀个⼈跑有点孤独但也更⾃由,但不管是⼀个⼈还是⼀群⼈,只要跑起来,世界就只剩⾃⼰了,我可以全身心专注于呼吸和步伐,享受放空超然的感觉。”未来他会继续行之稳而远,在独处中体会跑步的乐趣。独处的方式有很多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独处中收获感悟
接下来
让我们听听老师的意见
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认为,独处是一个爱自己、主动悦纳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接受自己转而学会享受独处,并从独处中获益良多。而贯穿其中的“爱”最为重要,是对自我“深深的理解与接纳”。袁杰描绘“爱的三步曲”,正是一个从缺爱到爱自我,再到爱他人的完整过程。第一步是缺爱,在这个阶段,人常因在乎他人,而感到孤独和缺爱,便向外索取爱;第二步是爱自我,放下他人,享受独处,用小步子原理关注自我的成长,从眼中只有外界到回归自我;最后第三步是超越自我,放下自我,真正爱他人,融入他人,即使独处也觉得和全世界相连。袁杰介绍,独处对个人其实大有裨益,如有利于自我思考和复盘。复盘生活就像拆快递,只经历不总结如同只取不拆,无从体会到这种快乐,而独处恰恰提供了总结复盘自我的时间。此外,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如果不经思考便求助他人,人云亦云,只会徒增焦虑,所以也需要独自思考。“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更好独处的良策。袁杰认为,首先要悦纳自我,才能建立自我。信心充足,内心强大,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与平时独自行动的状态,便不觉孤独难熬,反而享受独处。但人并非一座孤岛,过度独处亦不可取,要由小我进入大我,追求无我,这才不失为有意义的人生。袁杰建议,独处时可以尝试阅读或正念冥想,放下顾虑,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正如某著名学者所说:“一个人独处,并不是只丢下一切躲起来,而是要回到最纯粹的自己。”袁杰希望大家能享受独处,享受一个人的盛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采写丨伍嘉明 陈杉杉 苏慧欣 申诺冰
吴梓敏 陈泓颖 陈欣悦 黎妍
童茵祺 袁羽辰 谭海晴 郑舒馨
张劲伟 简坤丽 蔡梓苗 朱小丹
摄影丨林嘉锐 杨思远 李冠熹 彭宝瑜
庄汉成 蔡晓彤 李曼舒 林永超 黄颖楠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陈若欣 黎雯雯 付尧 叶可怡
杜曜彤 王静怡 余淑婷 黄子洋
梁颖榆 黄安琪 王萌 蔡捷仪
梁紫惠 侯曼琳 麦津津 许良欣
模特丨彭宝瑜 杨思远 陈韵熙
执行编辑丨汤茵婷 梁衍辉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