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最后1天!不要错过了!
10月11日至18日
《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
珍稀版本展
在华师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图书馆
一楼文化艺术空间举办
10月11日,《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珍稀版本展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图书馆一楼文化艺术空间揭幕。此次展览内容主要为毛泽东口述史料开山之作《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的珍稀版本,共100余种。作为学校90周年校庆文化活动之一,本次展览旨在拓展华师师生对红军长征、毛泽东同志生平及外国友人斯诺夫妇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这两本书所展现的革命情怀。
本次展览历时8天,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华南教育研究中心、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毛泽东口述史料的收集、校勘、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等单位和团队主办。
10月17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前往图书馆参观珍稀版本展。观展过程中,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研究员、本次展览的具体组织者蒋建农结合书籍珍稀版本和相关红色史料,对《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过程、不同珍稀版本的发行背景以及在海内外的传播影响情况等进行详细讲解。王斌伟充分肯定本次展览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并围绕党史和毛泽东思想与蒋建农作深入交流。他表示,本次展览内容珍稀、意义重大,为师生们献上一场文化和精神盛宴。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历史文化学院、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人陪同参观。
本次展览的珍稀史料
承载厚重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鼓舞当代青年不断开拓进取
追求真理与光明
内容珍稀,意义深远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讲述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在长征历程中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迎来革命事业新高潮的历史过程;二是对《毛泽东自传》《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展开具体阐述,介绍其创作时间、地点以及出版之艰辛,刻画了青年记者斯诺勇敢公正的光辉形象;三是介绍斯诺夫妇和中国进步文化界冲破层层封锁,对推动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内容珍稀,意义重大”是本次展览的特点所在。这次《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珍稀版本展的“珍稀”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内容是有关“毛泽东自传”的最基础和最权威的内容;其二,本次展览除了具有丰富的内容以外,还展出了《毛泽东自传》《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等书籍的原始版本和早期版本。
这两本充满传奇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史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这次展出的历史珍稀版本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这两本书的历史延续与变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次展览意义深远,既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普及与交流,更是对国际友人和革命先辈的缅怀,以鼓舞后世青年学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百折不挠追求真理与光明的奋斗精神。
本次展览
两本书籍的珍稀历史版本
有什么背后故事
有什么当代价值
深掘史料故事 发扬红色精神
蒋建农介绍道:“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历史文化学院推出此次展览,既是为了缅怀这位世纪伟人,也是华南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在展示我们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毛泽东口述史料的搜集、校勘、整理与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要特别感谢为此次展览提供了大量珍稀文本的红色文献收藏家张国柱先生和南春荣先生。”
青年斯诺自1928年到中国的8年间,目睹了苦难中国的种种不平,深切地感受到淤积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愤懑。怀抱着对革命的向往,他在中共地下党和宋庆龄的支持下,闯入陕甘苏区。
诚如斯诺所言,毛泽东只谈委员会、组织、军队、决议案、战役、战术、措施等等,很少谈到个人的经历。在斯诺的一再坚持下,毛泽东才向他简要地叙述了自己1936年以前的生平。斯诺后来述及:“毛泽东亲口说,自己从未写过‘自传’,他对我讲过的一生经历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斯诺《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绝不仅仅是中国出版发行史上光彩照人的篇章,它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多年的层层封锁向外界发出的第一声呐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一段光荣的历史。
在国共合作掀起全民族抗战第一波高潮的关键时刻,这几本通过真实记述毛泽东个人生平以客观介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书籍横空出世,使面临着国破家亡和民族沉沦危机的全中国人民,在迷茫和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从中感受到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与力量,领略到一种引导民族走向独立和解放的新思想的伟力,从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抗战中的作用,增强了亿万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新中国的决心。
本次展览顺利进行
离不开全体师生的支持
他们观展后获益良多
各有心得
感受文化熏陶,收获精神力量
建校90周年,共筑红色文化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玉波表示,作为《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珍稀版本展的主办单位之一,图书馆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肩负着重大责任,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引导同学们去深入阅读这两本书,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真相,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她还介绍了图书馆为贯彻学习红色文化所做的一些工作。比如,图书馆和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建设了党员学习空间,旨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展示党建成果、强化党员教育、推动党建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图书馆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推广活动,如文化艺术空间的展览、红色读书会、红色电影等。王玉波指出,今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不仅是为了校庆献礼,也是希望通过百余件珍贵史料文献的展出,缅怀毛泽东的传奇人生和光辉伟业、再现中国共产党的艰辛革命史,激励青年学子们再创辉煌。
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出于对红色经典文化的热爱,和对伟人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周宇锋毅然选择成为本次展览的讲解员。从培训到上岗的过程中,周宇锋遇到了手部动作不规范、讲解词不熟等问题,而在学院老师、义讲队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作为一本与《红星照耀中国》主题内容极其相似的书,能脱离后者的影响,独立成册,并最后成为与之并行于世的著作。”周宇锋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大家讲解道。
周宇锋认为,本次展览能让更多人明白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历史学师范生,周宇锋也在展览中收获良多。“教授的讲解极大丰富了我对作品和人物历史的认识,让我之后的讲解能更加生动详细。我不仅在展览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还产生出对历史文化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周宇锋希望,自己能够为即将到来的华师90周年校庆尽绵薄之力,更希望通过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传奇人生和光辉伟业,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书架上的top1,人生中的启明星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博士何燕青怀揣一份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走入了展览现场。她本科和硕士专业是中共党史,目前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这次展览的两本书已有一定了解。“这两本书其实一直并列我书架的top 1,所以我对这个展览特别感兴趣。”何燕青通过参观展览,对红色典籍有了新的体会,“看了这个展览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东西都是我在书中曾经没有那么仔细观察过的。”例如,这次展览的两本书中,有很多她没有见过的珍稀版本,包括国外和国内的版本,此次展览中的细节知识也让她收获满满。其中,展览中“《红星照耀中国》在海外”这一内容让何燕青印象尤为深刻,既填补了她的知识盲区,也开拓了她的学术视野。
何燕青表示,红色典籍对自己的人生意义重大。“我们人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红军的精神能够激励我们冲破这些困难和阻碍,然后向着自己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前进。”何燕青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学校能多多组织红色教育活动,让更多师生接受文化熏陶。
感受典籍力量,学习先辈精神
在华师图书馆里看到“《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珍稀版本展”的展出海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本科生李业斌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来参观这次展览,希望实地感受来自珍稀典籍的力量。李业斌表示,自己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阅读过《红星照耀中国》。他指出,这本书的作者斯诺以真实客观的叙述角度,描述了革命一线战场的无情硝烟与温暖人性,而这对于当时“残酷”的采访环境来说,写出这本书是极其不易的。这次直观地看见它版本的变迁,他更加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欣赏完展览中《毛泽东自传》的各个版本后,李业斌表示,他对此书在当时的传播方式及范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毛泽东的独到思想。“这能启示我们既需留心生活关注实际,也应持有批判眼光,辨明真伪,保持求知欲与创新精神。”最后,李业斌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学校之后可以开展更多相关书籍的读书分享会,让我们能更进一步交流,提高思想认识。”
华师青年常读史 常学史 常思史
沐浴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向党看齐
眺望未来
校史故事
倒计时 20天
夯基筑石:茅棚里的大学课堂
1952年10月,华南师范学院入驻石牌现址,一株苗木棉也被种植在一课南楼西边,守望着师生的学习生活。那时原有的房舍远远不敷应用,校门也暂未建成,而当时最好的一栋三层建筑成为了临时行政楼,另外几栋两三层楼的旧房子则勉强作为办公楼。除此之外,就是用泥木搭成的小平房、茅棚,作为教工和学生生活、上课的场所。现在华南师大石牌校区的行政大楼旁,就有着那时全校最大的茅棚,既是礼堂,又是饭堂,同时还能作为体育馆。但正因为学校将所有经费全部汇总到了教育培养当中,在院系调整后,师院人才荟萃,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探索和建立起社会主义高等师范教育的新体系。而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就此传承下来,如同那棵久久陪伴着学校的木棉,根深蒂固地在华师人心中生发,这正如地理系教授曾昭璇所赋《木棉颂》:“满树红花遍地栽,耻与牡丹争艳色。不需绿叶报春来,独上穹苍向日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采写丨张晟钰 陈杉杉 张佳吟
伍嘉明 朱银环 叶思烁 连宇乔 安洪良
符贵瑜 姚佳琪 许悦 张一夕
摄影丨陆芊骅 黄俊玮 黄惟婕
冯佳璐 杨涵 吴东飞 刘畅 郑永进
视频丨林僖 黄俊玮 丁宇萌 罗昊
制图丨罗倩茹
校史故事丨余佳治 黄靖茹 郑淇匀
执行编辑丨余乐儿 李蔚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