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GS接龙】戴文魁:一路成长,只为最想做的事业

2015-09-01 测序中国


上周,裕策生物创始人高志博点名前华大科技微生物研究部总监戴文魁接龙NGS十周年故事。又是一位才华洋溢的翩翩少年郎,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


计划赶不上“变化”

我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才发现高中毕业时大家一致艳羡的好专业“生物技术”就业面如此窄,加上本身对微生物极度感兴趣,于是报考了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心想念到博士然后教书。但这一想法在研二的时候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发现太多的科研内容和应用脱产太严重,感觉每天泡在实验室就是浪费生命。于是硕士一毕业毅然决然的去了上海一家做生物能源的公司,心想着这下终于可以学以致“实用”了,但每天的内容还是“虚”的多,“实”的少,这应该归结于整体大环境吧,毕竟生物行业的研发周期普遍长,国家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硕士毕业

2009年12月,和师弟偶然聊天才知道有华大基因的存在,了解后竟然发了那么多Nature,Science,加上又没来过深圳,于是没有多加考虑就投了简历,然后来深圳参加面试,回去一周就把离职手续办了,待遇都没谈就加入了华大。

小白进化成了“大白”

来华大后,才发现我连测序是啥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项目管理、市场调研、技术支持、甚至团队活动的策划等等。不过也就是在2010年的1月-6月,让我了解了各个岗位的要求,终于从小白进化成大白,也第一次开始自己的职业能力规划,主动请缨去研究院“进修”生物信息,同时承担所有问题项目的售后处理,所以2010年下半年,项目中的各个技术环节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而考虑到编程还是不如计算机、数学背景的同事,于是主攻结题报告所有结果的解读和生物学意义的挖掘,同时拆解所有的分析流程,试用其中用到的软件。


2010年1月华大入职拓展

带着这份成长,加上2010年开始不停的出去参会,陪销售大量拜访客户,开始做产品经理和小组长的时候,工作明显得心应手了很多。2013年开始承担微生物线总监的工作,而且完成了在微生物部门工作几年的梦想,整合了技术支持、产品经理、信息分析几大职能模块。但同时也感觉到以前的经验明显不足以支撑这个位置的管理,于是开始思考科技服务,尤其是微生物这种门槛低的方向,将来何去何从,而得益于几年下来各种项目和市场经验的洗礼,开始试图推动微生物科技服务的转型:从卖”鱼”到提供”渔”, 也就是把生物信息技术移植到实验室里。毕竟以前一个大项目培养起来的学生,一毕业走了,整个实验室的信息分析能力又打回原形,无法系统性的传承,二来科研人员也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去提升这块的能力。


2010年黄山微生物年会

因为这个,2014年和华大基因学院的同事一起,从事了一整年的生物信息在线教育工作,同样是为了满足科研人员的有效学习,弥补传统培训的几点不足:1.填鸭式集中授课,效果差,且很难重复观看;2.时间不自由;3.费用昂贵;4.难以规模化系统化的满足各种需求。所幸这些工作都在2015年步上了正轨。


2012年工农业微生物组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个人规划,2015年开始更多的思考:这些技术如何更好的应用到老百姓身上?毕竟随着大家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的竞争,科技服务会慢慢分化到不同的区域甚至实验室,而首当其冲弱化的一定是微生物。对于市场上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临床检测,个人基于以往的经验背景,感觉后来居上既吃力又没有太大机会。


第一次在国外布置会展

基于此,2015年中旬离开了华大,即使这样还是感谢华大对我的培养,让我有幸接触到这个行业,并确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基因检测将会更加普及

个人觉得十年后,科研方面,NGS将会变得跟如今的PCR仪,无菌操作台等一样普及到实验室,而高校的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也会变得更加规范和实用。而最大的突破还是在应用,基因检测对每个家庭来说也不再神秘,而在这中间,在市场教育和培育这块,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参与、布局,甚至有这方面专门的公司去做一个交流和培训的平台。

坚守是最长情的陪伴

最满意和骄傲的是终于坚守了在自己本专业的工作,没有换行业。最遗憾的就是当年放弃了读博。最大的愿望:能够利用我从事行业的技术,有效管理家人,以及老百姓的健康。


2013年微生物研究部集体合照


已经进化成为“大白”的前华大科技微生物研究部总监戴文魁,虽然刚离开了前东家,但现在的他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方向。被他点名的就是这位:美吉生物科技销售总监李沛志。我们一起期待吧!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测序中国),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