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五千年为跨度,这场课程答辩与众不同!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3-03-25


这是一次时空交错的握手,这是一场纵横古今的对话……


文明穿越千年,精神凝结不息。近日,在《杭州通论》的课程答辩上,“我们是全都说的队”小组以五千年为跨度,聚焦农业、行、住、社会生活与治理等四大方面,尝试找寻良渚先民与现代杭州人的精神文明连接点,表达“文明代代延续,华夏精神紧紧凝结”的主题。


“正是因为在杭州通论课的实践环节,我和组员们一起来到良渚博物馆参观,才萌生了这次‘纵横今古,时空交错’的课程答辩思路。”小组组员周喜晴表示。

从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这一片沃土延伸无限可能;从独木泛舟、蹚水以往,到智慧城市、现代交通,这一方空间联结海北天南;从历史古城、依山傍水,到高楼林立,宜居之所三面云山一面城,这一座城市孕育独特景致;从国宝玉琮,沟通天地,到数字治理,厚植底蕴,这一路征程迈向广阔未来。

历史浪潮滚滚向前,五千年过去,良渚人的生活与现在的杭州迥然不同。但从细微处入手,又不难发现其中的连接点:良渚人和我们一样敢于尝试,为了土地增产、提高农耕效率,在各自的时代尽自己所能,尝试去创造更多的工具器械;都不屈于被自然环境阻隔而限制住自身发展,于是,木构护岸保障良渚人水上出行,杭州现代化交通遍布城市的每一堣;都敢于创造,动用脑力和双手,为生活制造更多的可能性;我们都不是一座座孤岛,我们与所处在同一个时代的其他人,心心相系,手手相牵。

“变化的是时代大背景,但一直亘古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性。”小组组员张鑫洋说道,“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的温良、智慧、创造、团结、博爱……这些精神内核使得我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城市经历历史并不断生长,人与城市的关系是所有青年学子的共同成长课题。城市需要怎样的人才,人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是大学教育可以承载的极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城市大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洁老师是《杭州通论》策划与主讲组的成员,她表示,《杭州通论》是一门师生共建的通识课,边建边迭代,所有学生的课程反馈呈现就显得无比珍贵。

 

“从课程答辩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良渚文明的重要性,良渚文明与当代的联系。”浙江省特级专家、著名考古学家、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说道,“良渚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良渚遗址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良渚文化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圣地,作为一个复杂的史前文明,还有许多考古发掘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还有许多未知奥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杭州通论》是2022年全新启动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特色通识大课,也是学校落实市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精心打造的城院版“走心的思政课”。《杭州通论》自开设以来完成了10次大课精讲,10位来自学界、业界的“杭州通”们为600位城院学子描画了杭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城市大脑研究院、多个学院青年领航学者和城市秘密团队组成的导师组则带领同学们深入杭州的街巷郊野,以实践学习的方式感知杭州、认识杭州。

据悉,《杭州通论》2.0 策划已基本完成,希望能为通识教育体系构建垫上一块“实心砖”,让学生认识杭州,理解杭州,了解城市发展原理,建构起城市研究的认知体系和实践方法论,激发学生成为具有领先视野的未来城市建设者的使命与自觉。



文字 / 沈嘉炜、周喜晴等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徐婧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