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特色小镇建设需抓好四个方面
点击标题下方新三农,关注后可查阅所有文章
文 | 广隶 (“三农”问题研习者)
转载注明来源:新三农(微信号:xinsannong2014)
中国的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经过几年的建设,创新地推动了“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特色小镇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各种不良症状。建设特色小镇,可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就地就业,或向特色小镇转移就业和迁移定居,吸纳和聚集城乡人口,进而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缓解大中城市发展压力。
其次,建设特色小镇有助于城乡一体化。从浙江、贵州等地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来看,特色小镇分布面广,离广大农村最近,能够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具有连接城乡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传递城市文明的重要作用。建设特色小镇,可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进而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佳处所。
最后,建设特色小镇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小镇可以为现代创业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创业需求供给,也可以为不同的群体提供有效的需求供给,将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生态融合起来,将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创新创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如浙江的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则以“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为特色;海南海口市石山镇,则是以“互联网+农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互联网农业小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通信网和互联网已形成,高速铁路网正在迅速铺开,为人员和物资在城乡和城市之间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城镇化结构和布局调整提供了物质保证。纵观全局,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条件已经成熟。总结国内外经验,搞好特色小镇建设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规划设计。特色小镇的本质就在于“特”, 要在“特”上做足文章,不仅要标新立异,更更要坚持和突出小镇的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实现个性化发展。特色小镇规划要站位高,请相关专家进行高起点的规划和设计,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找准发展定位抢占市场制高点,将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统一,将村民生产生活真正融入到小镇建设中,增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抓好资源利用。要立足自身环境和资源禀赋,充分把握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当地民俗的前提下,对当地农村的资源禀赋和乡村传统文化等进行系统梳理、综合利用。要针对市场需求和变化,从新创意入手,把乡村特有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等等恰当地融入农村发展的各大产业体系中,走农旅结合、文旅互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抓好宣传推广。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返,好东西如果不宣传,不推广,就很难形成足够的市场认知度。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唱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
(四)抓好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小镇,涵盖内容丰富多元,但最核心的是产业。发展特色小城镇应从产业抓起,依靠产业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从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支撑。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城融合,以产带城,以产兴城,最终提高城镇化的吸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三农
中国最具影响力农业自媒体之一
传播涉农政策、发布专家观点
关注“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新三农(微信号:xinsannon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