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大博弈已经持续了150年
01 日美
论历史,日本长于绝大多数国家,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可以在自己的教材中无限延伸。美国建国至今不到250年。
但美日关系中,美国大部分时间是主动的一方。话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试图登上大陆,被大明击败,随后郁郁而终;其家族遭清算。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的岛国。
美国建国之后,就想调戏日本,便在1799年(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任期)派商船冒充荷兰商船造访日本,类似流氓想制造一次偶遇,效果不佳。
1837年美国,大老粗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又派商船以送回日本难民为由,希望同日本擦出火花。结果还真的有火,不过是日本的炮火。
等到1846年,美国人懒得浪费脑细胞,直接派三艘军舰前往日本要求彼此交往,依然遭到拒绝!美国的耐心终于耗尽,便在1853 年拿出流氓本色。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四艘军舰闯入江户(东京)湾,强行和日本“亲善”、“友好”,犹如流氓强行和花姑娘搞对象。
日本表现稍不如意,佩里便大炮伺候。因为佩里带领的那四艘军舰是铁甲舰,堪称那个时代的航母,威力巨大。
可怜的幕府将军,对日本人作威作福、把天皇当花瓶摆设,对粗暴的美国佬却没有任何反抗。无情的炮火如同野牛般的大手,几个华丽的耳光把日本扇得满眼小星星。
日本很现实,既然躲不过被强奸的命运,那就享受吧。《日美亲善条约》诞生,那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美日博弈从1853年开始,迄今已经接近一个半世纪。
其实1853年的美国,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南北分裂越来越严重,总统经常换人,新上任的皮尔斯总统面对烂摊子无能为力,比如今特朗普面临的局面还糟心。而且当时的美国还是南方地主主导大局,对海外侵略战争也没什么兴趣。
日本稍微了解一点美国,适当反抗一下,未必沦陷。之所以没反抗,在于其自身的变数。
02 大变数
当年掌控日本的幕府住江户(关东中心),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天皇住京都(关西中心),两者之间矛盾很深。幕府不想拿自己的家底和美帝耗。
当时的日本和大清一样,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对外部世界亮眼一抹黑。日本看到大清被列强搞得狼狈不堪,已经失去反抗的勇气。
但区别在于,大清没有把侵略者当英雄来纪念,日本则把佩里当成了英雄。
随后英国、俄国等国纷纷前往友好,连荷兰都来插一脚。
英法准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美国不顾自己国内危机、再次来到日本,说上次“友好”的程度不够。幕府将军没办法,再次享受之。
1857 年,《日美协定》诞生,美国人获得一系列特权。1858 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再次获得一系列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完,荷、俄、英、法再次排队前来“友好”。
列强合约签完,日本岛基本上成了半殖民地。
清帝国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前后60年才沦为半殖民地。日本的效率就高多了,从1853 年到 1858 年,前后5年,就变成半殖民地,速度是清帝国的十几倍。
但另一个事实:清帝国沦陷之后,中华大地又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方才整合完毕;日本从 1858 年开始算,30多年之后便在甲午战争中击败大清,成为亚洲霸主。
日本为什么要纪念佩里?这和日本的思维方式有关。当年日本在中国身后当学生那会儿,纪念中土的徐福,给予鉴真大师极高的礼遇,对理学大师朱舜水也非常尊崇,因为日本人认为他们是文明的传播者。
佩里虽然看起来像侵略者,但日本也把他理解为文明传播者。这是属于日本的特色,也是日本的大变数。
日本纪念佩里,表示日本决心脱亚入欧。
换句话说,美国侵略日本,却也给了日本启示,从而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参与工业化过程的大佬,在日本历史上都有巨大的能量。
03 大佬的能量
明治维新的启蒙者是一个狂妄的书生,叫吉田松阴,满腔热血、满腹经纶再加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所以他得罪了很多人,很快人头落地。但同时他也教出很多牛气冲天的学生。
吉田松阴的学生之一,高杉晋作,是日本军事现代化的推动者(地位如同编练新军的袁世凯),倒幕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在推翻幕府的前夕英年早逝。否则他会成为日本第一人。
吉田松阴的学生之二,山县有朋,日本近代陆军的奠基人。
吉田松阴的学生之三,伊藤博文,堪称明治维新第一人,整个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正是他推动甲午战争,让清帝国30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化为乌有。
这些人都属于长州藩系统,是明治维新的主干之一。这个系统一直控制着日本陆军,直到二战彻底被中国和美国联合击溃。后来裕仁天皇为了对抗长州藩那帮老家伙在陆军的影响,开始培养年轻军官集团,并支持他们“下克上”,才有了石原莞尔、辻政信等人那些事。
推翻幕府的主力来自长州藩与萨摩藩。
长州藩的巨头都来自吉田松阴门下。萨摩藩大佬主要是阴险而现实的大久保利通和豪放的西乡隆盛。高杉晋作死后,他们两位接过倒幕运动的大旗,推翻了幕府。
但随后因为分赃不均与理念不合,西乡隆盛被造反的武士阶层拉下水,带领武士造反,失败后切腹自杀。
大久保利通推动日本工业化建设,因为得罪太多人,被刺杀。
伊藤博文接过他的旗帜,把日本工业化建设推向高峰,最后也被刺杀。
因西乡隆盛造反,萨摩藩势力被清洗出陆军系统;但却阴差阳错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日本陆军和海军的梁子就此结下,直到战败都没解开。
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组建日本海军;他自己不懂海军,就重用老乡山本权兵卫。
山本自己是陆军系统出身,也不懂海军;但他找到了海军天才东乡平八郎。山本还有一个干儿子,就是山本五十六。也就是说萨摩藩控制了日本海军命脉。
正是东乡的天才,让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大东沟之战与日俄战争的对马岛海峡之战。经过两场关键性战役,日本海军壮大为海洋上让人畏惧的力量。
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对“大炮巨舰主义”陷入痴心绝恋的状态,并且一条路走到黑,撞到南墙不回头,再回首时已经一无所有。
04巨舰大炮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马汉的“海权论”风靡全球,地球村各大玩家都迷上“巨舰大炮”。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大声嚷嚷:“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这声调和如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非常相似。
美国也宣称要“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日本的计划更为精细,在 1920 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八·八舰队计划”。就是依托 8 艘舰龄不满 8 年的战舰与 8 艘巡洋舰为主干,建立包括多艘 5500 吨型轻巡洋舰、驱逐舰的大舰队。这个机会现在看不算什么,但百年之前还是很猛的。
狂热的计划很快引发财政危机。某种意义上说,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其实就是各国军备竞赛的结果。尤其是日本,海军拨款已经占到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
所以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就会发现,日本最先进入经济危机。
早在1929年之前,日本就非常缺钱,便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年(1928年),日军刺杀张作霖,为入侵东北做准备;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1931年,直接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舰队在亚洲已经没有对手。
日本之所以要按照马汉的海权论去疯狂发展“大炮巨舰”,是把英美当成了假想敌。
当时日本流传着一种学说,认为最高级别的战争是人种对决,就是代表黄种人的日本和代表白种人的美国在太平洋决战。
但是在1929年经济危机结束之后,日本继续沉迷于“大炮巨舰”;美国开始寻找新的方式,寻求速度优势与空中优势,初步具备航母作战的雏形。
而最终日本的大炮巨舰被航空母舰淘汰了。
日美对决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
袭击珍珠港之前,日本还在假装和美国谈判,把谋略欺诈用到极致。
奔袭珍珠港过程中,日军全程隐蔽,把军事欺诈用到极致。
另外在隐蔽战线上,日本把间谍战用到极致。
就是说在日美对决之初,日本已经把各种套路用到极致。但是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时,日本遭遇致命的五分钟惨败。
05 致命的思维
致命的5分钟发生在4日上午10点20分,由于美军的攻击,日舰甲板开始执行给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加油加弹作业,无法准备反击。
33驾美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中队从企业号起飞,分成2个中队分别攻击日军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
美轰炸机中队长麦克拉斯基少校是战斗机飞行员出身,按作战程序他应该带领先头编队攻击较远的加贺号航母,结果所有飞机都跟着去了加贺号,反而忽略了近处的赤城号。
百思特上尉一看大伙舍近求远,极力呼叫才召回两架飞机和他一起轰炸赤城号。
于是海战史上最辉煌的经典战例诞生了:百思特上尉等3人向赤城号投了3枚重磅炸弹,第一枚和第三枚分别近失,而百思特投下的第二枚炸弹砸穿了赤城号的飞行甲板!
原本也就是一次普通的命中,然而堆在赤城号甲板上的弹药被引爆,赤城号随后便沉没。百思特由此创造了一发炸弹干掉一艘航母的战例!
这种战绩,以前没有过,以后也很难再有。另外苍龙号和加贺号同样因为甲板弹药被引爆而沉没。短短五分钟,日军3艘航空母舰刹那间变成了三团火球,火光直冲云霄。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原因很简单,日军战略理念——大炮巨舰——的失败。
不怕败,就怕理念失败。此战日军的战略设计中,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属于支援登陆作战的力量,日军的主力编队是山本率领的巨型战列舰。
按照“海权论”的传统理念,海战就是大家把自己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摆开,对轰。日本忠实执行马汉的理论,并赢得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马汉也是一位美国佬。他所处的年代是战列舰辉煌的时代,雷达技术不成熟,飞机的主要功能用于侦察。因此对制空权重视不足。
日本鉴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吃透了马汉的海权论,但也被其束缚。
美国并没有抛弃马汉海权论的思想,但迭代更新了马汉的海战理念,围绕航母打造战争机器,更加注重制空权。
山本五十六并不是保守的人,也强调空中轰炸的作用,但并没有把它提升到战略层面。
在决定生死的时刻,山本选择了传统战法,选择了一种山本权兵卫与东乡平八郎取得辉煌成绩的战法,选择了保守。所以他败了,葬送了日本海军的前途。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败,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后发国家的悲哀,不能通过创新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总是被人家卡脖子。战场如此,商场也是如此。
通过太平洋战争,美国彻底击溃了日本。二战之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变成刀俎和鱼肉,博弈方式变成控制与反控制。
06 控制与反控制
美国控制日本的套路就是大棒与胡萝卜。
胡萝卜方面,美国对日本也很慷慨。
日本战后经济重建,美国功不可没,在资金和市场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从而让日本对美国形成依赖,日本的产品尤其离不开美国的市场。美国的胡萝卜非常成功。
大棒方面,美国更成功。
战后,美军掌控日本战略要地。东京的空域管理权,至今还在美军手中。
麦克阿瑟对日本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造,制定《和平宪法》;剥夺了日本组建军队和对外宣战的资格。
美国最成功的地方,是让日本和周边国家在政治上永远搞不好。
二战末期,美英为换取苏联对日宣战,便在雅尔塔会议上,同意把日本的“北方四岛”作为战利品划给苏联。
但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美英又和日本签署了《旧金山和约》,拒绝承认苏联对“北方四岛”的主权。如此一来,日本和苏(俄)因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纠缠不休。
出于同样的道理,美国又把钓鱼岛和琉球的“行政管辖权”转交给日本,在中日之间埋下地雷。日韩之间也有领土争议。如此一来,中日韩谈东亚一体化,就会因岛屿争端而终止。
这样日本和俄罗斯与中国,永远都磕磕绊绊,被迫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日本反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两个。
在经济层面,日本曾经接近世界之巅,满世界买买买,曾经有买下美国的趋势。然而在美国威逼利诱之下,日本签订了一纸《广场协议》,经济陷入高位震荡(有人说是失去20年),孙行者终究没能逃出如来的五指山。
政治层面,日本试图与中国搞好关系,推动东亚一体化。
但日本亲中的政治家,都没有好结果。
因为日本有特搜部(前身是麦克阿瑟的“别动队”),就像明朝锦衣卫(在韩国这个角色由检察官扮演),权力极大,可以独立调查日本政坛的边边角角。
这些特搜部成员,都在美国CIA进修过,由美国独立指导,认同美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于亲中的政治家,特搜部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调查,将其小污点放大,没有污点也可以制造污点。
就拿安倍晋三来说,第一次担任首相,试图亲华,干了366天被迫下野(理由是结肠炎发作)。第二次担任首相时对华强硬,顺顺利利打破日本政坛的一系列执政纪录。
如今中美博弈的关键时间点,安倍再次以结肠炎为由退隐。地球村观察家认为,这是安倍躲避风暴的一个套路。
简而言之,美国给予日本的胡萝卜和大棒都很成功。
尽管如此,日本独立自主的空间也在逐渐放大,正逐渐影响到亚太格局。
07反思
最后再说几句,国际社会更多的还是丛林法则。
陆权型国家,应该向英美海权型国家学习胡萝卜和大棒的使用方式。
当年大英帝国对印度,大棒挥舞出胡萝卜的风采。
美国对日本胡萝卜和大棒的套路,也是虎虎生威。
相比之下,陆权国家容易当老好人。当年苏联援助了那么多国家,没有几个记得其好。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援助日渐增多,应该充分吸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