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喜欢
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院士获2019年全国“最美医生”称号
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获得2019年“最美医生”称号。8月19日上午,“2019年中国医师节先进典型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葛均波作了题为《努力攻克医学难题 勇攀医学科技创新高峰》的报告。
葛均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被授予“科技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
1990年葛均波被派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学习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毕业后毅然谢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投入到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
1999年,中国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事业正飞速发展,介入手术治疗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介入治疗成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常规治疗手段,更多的病人得到了治疗,但治疗费用也成为国家和病人家庭沉重的负担。当时广泛应用的药物支架是非降解材料涂层,植入后,涂层老化、慢性炎症,易导致晚期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葛均波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在找材料、做药物涂层技术上。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和失败,最终在2005年研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并在临床上普及使用,大大减少了支架血栓的发生率,还将价格从4万降低到1万多元,每年为患者和国家省下数十亿元医疗费用。又经过8年试验,于2013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植入体内2-3年可完全降解吸收,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在世界上被称为“未被攻克的最后堡垒”。2005年,葛均波在为一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带领团队首创了“逆向对吻钢丝技术”取得成功,当时该手术正以卫星传输方式,向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全球最大的经导管心血管介入治疗会议主会场直播,这一成功轰动了整个会场。依托于这些技术,葛均波带领团队又先后完成了首例冠状动脉高频旋磨术、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首例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和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2018年11月2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聘任葛均波院士担任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近一年来,他立足医院新起点,团结医院领导班子,致力于不断提高医院科研能力,提升学科水平,培养医院人才队伍。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他带领该院与长三角地区努力实现人才技术互通,期盼未来可以汇聚省内、长三角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与长三角区域医疗水平的同质化,使该院向一流的研究型医院转型、向一流的质量效益型医院和一流的人文型医院转型。
作为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在“科大新医学”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医院未来建设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科大新医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基于安徽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结合心血管内科专业发展方向,葛均波院士正立足安徽努力打造“儒道心学”平台。该平台不仅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单一平台,更是紧跟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需求,打通预防、治疗、康复等心血管领域全生命周期照护,多学科交融、多领域专家参与对话交流的医学人文平台。第一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即将于8月23日至25日在合肥举行。
葛均波院士表示,自己是一个“医匠”,做好手术、帮助更多医生学会技术做手术,让病人重获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他表示,未来将依托中国科大在工科领域的优势,借助高校强大资源,融合中国科大人工智能、工科优势发展医学事业,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努力让安徽老乡心血管疾病无需四处奔走,在省内就能解决疑难杂症与常见病的就医问题。
编辑:马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