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发布会再提中科大救治方案

安徽日报 2021-01-28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介绍科技研发攻关最新进展情况,致力于治疗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救治危急重症、显著降低病亡率的“中科大方案”被再次介绍并引起广泛关注。

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透露,托珠单抗进入第七版诊疗方案,现在已在武汉前线应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截至3月5日,已有272位重症患者使用托珠单抗进行救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发现治疗炎症因子风暴“免疫治疗”方案的过程。



这是中国科大启动“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科技攻关”专项以来,在新冠肺炎研究和治疗领域取得的最新重要成果, 也是“科大新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密切结合,贡献科技抗疫力量的重要进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我们关注到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的研究表明托珠单抗这种药物有望阻断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请问这方面有什么最新进展?谢谢。


周琪(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科院院士):刚刚科技部领导已经介绍托珠单抗进入第七版诊疗方案,开展了近300例的临床研究。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下托珠单抗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对于炎症因子风暴,当病毒和任何一个外源的病原进入人体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实际是激活了机体免疫反应,比如说T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会分泌一些可诱导、召集促进免疫作用增强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募集和招募更多帮手来。当冠状病毒,比如新冠病毒引起感染,因为这个病毒很强,所以它引起的炎症因子反应非常强烈。物极必反,当这个因子强到自身免疫系统难以控制的时候,就成为我们所谓的炎症因子风暴,这一类风暴发生以后可能会造成多器官的衰竭,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在研究过程里面,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带着设备进入隔离区,进入ICU对31个病人做了30多种免疫因子检测,最后找到了一个叫白介素6,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子,他们认为这就是诱发炎症因子风暴的直接诱因。从这一点他们又去找,到底有没有能够阻断白介素6的一些药物,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就是托珠单抗。这是一个老药,但是对白介素6有特异的阻断作用。初期的实验20个病人,当时19个重症,1个危重,都是在一天之内体温下降,两星期内19位病人出院,一位危重转成重症。在中央指导组的协调下、指导下,在红十字会的协助下,托珠单抗进入了武汉地区,目前已经在14家定点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希望它也是一个对病人能起到积极救治作用的好药。谢谢。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科大“新医学”贡献的科技抗疫“硬核”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科大依托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于2月5日成立应对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指挥部,部署了四批应急科技攻关专项,整合中国科学院的基础研究力量和临床资源,针对新冠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方向开展攻关,并有力支撑了中国科学院内各单位协同研究。

在科研攻关的全过程,“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坚持以临床救治为目标,从科研攻关中找疗法,指挥部确立了“炎症风暴机制与救治”和“队列研究及生物信息平台”两条攻关主线,打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从科研、临床到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全过程。

新冠病毒激活了肌体的免疫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炎症风暴”,可能是造成病人病情转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中科大魏海明教授长期从事免疫基础研究,从SARS开始展开了炎症细胞因子的机理研究。徐晓玲主任医师是安徽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疫情发生后,魏海明与徐晓玲迅速把实验室前移至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对33例新冠肺炎病人血液30项免疫学指标的全面分析,初步发现和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风暴”的关键机制,并制定了“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救治方案,于2月13日完成临床研究注册。

2月15日和3月6日两次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对该方案进展进行了介绍。3月3日方案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应“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邀请,中科大已于2月25日派出专家组赴武汉市现场指导和直接参与医疗救治工作,该疗法已在武汉多家医院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实现分级分类的救治,中科大翁建平教授在疫情防控早期就建立了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自我评估系统。1月30日上线至3月6日,已有150多万人次浏览,超过50万人接受风险评估,实现了对高危疑似感染患者的在线筛查,有效降低了非疑似人群的心理焦虑。2月5日建立“队列研究及生物信息平台”,基于此平台首次报告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后全程无症状者的病毒携带者。研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检测试剂盒(RNA捕获探针法和PCR-荧光探针法等),相关产品已进入科技部推荐名单序列。

中科大还充分利用理工科的传统积累,积极探索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投入科技抗疫一线工作。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国家应急需求,基于在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积累,重点攻关系列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原料药的规模化合成工艺与制剂研制,成功实现了高纯度核苷类似物原料药的全链条无柱层析合成工艺开发和公斤级规模的实验室合成,部分工艺技术已转移给相关药企,用以进一步的批量生产。物理学院吴征威研究员团队利用长期等离子体技术研究的积累与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初步完成等离子体便携式杀菌设备的开发,用于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目前已在合肥南站发热预检点进行试用。科大讯飞利用医学影像识别和辅助诊疗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丰富的产品应用体系,结合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诊断实际需求,初步完成“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建设,可在3秒内完成一例新冠肺炎辅助诊断,为医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辅助诊断参考。

这一系列科研攻关进展的取得,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的支持至关重要。该临床研究医院依托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按照“科大新医学”提出的坚持“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目前在涉及新冠病毒肺炎综合防、诊、治的多个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和突破,成为新冠肺炎研究的示范中心。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记者:陈婉婉

编辑:何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