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事,安徽为什么能做到全国第一

东篱 安徽日报 2022-03-22

14.3万户

比上年增加2.8万户

较“十二五”末增加4.25倍

保持全国第一


这几年,安徽粮食产量稳定站在800亿斤台阶上,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支日益壮大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尤其是家庭农场主,成为适度规模和科学种田的主力军之一。


机械化作业,是家庭农场主的主要生产方式。郭海洋摄


截至去年底,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14.3万户,较上年增加2.8万户,较“十二五”增加4.25倍,保持全国第一。安徽的做法也为全国贡献安徽智慧。前不久,农业农村部提出“把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合作社作为重点,加强示范引领”,这正是我省多年来坚持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安徽虽然是农业大省,但与山东、河南、江苏等比,现代农业并不发达,为何家庭农场能一路领先,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天长市,家庭农场主张建昌在生产中使用植保无人机。资料图


“这主要归功于政策给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去抓。”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吕健魁,曾参与省政府多个相关文件起草。他表示,2013年以后我省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丰富基本经营制度内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持之以恒地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良好的扶持环境、鲜明的政策导向,激发了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意愿和活力。”


这集中体现在几个“全国率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的制定都充分尊重农民实践。”吕健魁表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此前我省郎溪县等地家庭农场已蓬勃发展,制定政策时,我省注重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因此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政策“很解渴”。

 

在政策上“全国率先”

在结果上才可能全国领跑


创新的事情想要干好,必须有创新的做法。如果一味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敢在政策措施上大胆突破,那事业只会在原地打转。家庭农场的发展是这样,其他各项事业也是这个道理。


  “早起步”,还要“跑得快”、“步子稳”。


据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介绍,近年来我省在政策上“持续加码”,省委农办印发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方案》,联合14个省直部门出台了《深入推进全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持续发力,事业发展风生水起,渐成大势。不过迅猛发展的同时,钱东方也坦言,当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四缺四难”。   

这些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硬骨头”“卡脖子”问题,是家庭农场再上一个台阶的“拦路虎”。比如,长丰县近6000家新型经营主体中获得相关政策性贷款融资的仅209家,覆盖率仅为3.4%。再比如,六安市裕安区成兵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稻虾共养模式生产,目前急需建设仓储和烘干厂房,但因用地报批较难,影响农场发展。


这样的事不少。需要看到,安徽家庭农场发展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数量上一路领跑的安徽,能不能在质量上再次独领风骚?这关系到“十四五”安徽现代农业发展。


为此,就要瞄准“四缺四难”,敢于深化改革,突破创新,对一些“疑难杂症”,比如家庭农场的融资、用地、保险问题,力争出台一些“全国率先”的措施。


在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释放更大的发展动力,让安徽家庭农场发展在“十四五”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文/图:史力

编辑 :马成涛 关敬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