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一题,乡村产业咋振兴?

安徽日报 2022-03-22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吗?(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______,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______是重点。

产业兴旺

3.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安徽产业扶贫取得了哪些成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四带一自”、项目提升、“一村一品”特色种养业扶贫三大行动,拓宽产业扶贫之路,努力实现特色种养业扶贫由数量覆盖向提质增效上转变。截至2020年11月,全省历年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42万个,实现3000个贫困村全覆盖;历年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99.39万个,覆盖率达77.8%,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言归正传——


经过8年脱贫攻坚的接续奋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家底”,这些“扶贫产业”既是我们高质量脱贫的关键,也为农村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脱贫攻坚胜利后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盘活这些“家底”,打造乡村产业升级版?


听习近平总书记怎么说——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产业振兴道路了,一起看几个案例——













智慧农业



3月5日,在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一株株番茄、花瓜等果蔬秧苗长势喜人。



项目负责人刘鹏告诉记者,温室大棚目前已经建成500亩,种植了100万株番茄、黄瓜、彩椒、草莓等高端蔬菜,以番茄为例,全部采用无土栽培,以椰糠为基质,有机水溶肥精准滴灌,营养吸收率比普通种植模式提高一倍。“通过这种种植模式,果实的采摘期可达10个月,产量可以提高3—5倍,亩产可达4万公斤,亩均收益20万元。”



在青绿丛中,张露正在栽培蔬菜秧苗,张露是凤台县桂集镇大王村村民,以前在上海电子厂打工,这几年在家里带孩子,打打零工。去年农业产业园开园,她打工就有了新去处。“这里环境好,活不重,离家还近,挣钱顾家两不误。”张露说,她家的3亩地都流转了,现在安心在园区干,有园区做后盾,自己以后也可以开菜园。


“目前产业园已经吸引当地群众近70人务工就业,未来随着后期项目陆续投产,可以带动当地400多人务工就业。”刘鹏表示,“我们让农户成为产业工人,进而成为技术工人,未来可以带动一部分农户从事智慧农业,我们提供种苗、农资、技术服务,统购统销,做大做强果蔬产业,形成育种、种植、管理、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聚集在产业链上。”













特色农业


3月12日,在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郑寨村外,一排排塑料大棚铺满田野,大棚内绿茵茵的西瓜秧苗长势喜人。


    

种植大户刘井振介绍,他种植了1200多亩大棚西瓜,西瓜一年可以采4茬,亩产可达12,000斤,一亩地纯利润达2万多元。“我们还统一提供技术和种苗,带动农户种植,统一品牌销售。”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有26户农户种植西瓜,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 

    

郑寨村将土地先流转到村,整合后发包给大户。目前全村7000多亩耕地已经流转了4000多亩,主要用于发展果蔬产业,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经发展蔬果特色村。去年全村仅种植大棚西瓜就达到2000多亩,带动脱贫户37户就业,实现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

    

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位于沿淮行蓄洪区,眼下这里双孢菇正在丰收。记者在种植大户曩树章的收购点看到,一辆大货车停靠门口,工人们正将一箱箱双孢菇装车。“蘑菇不愁销,福建的罐头厂商驻点收购,差不多两天就走一车,一车有八九吨重。”曩树章告诉记者,他共有54个大棚,每个棚年产2万多斤双孢菇,一个棚一年可以净赚2万元。


   

在赛涧回族乡,像曩树章一样种蘑菇致富的不在少数。该乡乡党委书记蒋敬好介绍,该乡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建设了160多个大棚,发包给大户发展双孢菇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目前全乡已经建成大棚160多个,400多名农户务工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实现了农户、大户、村集体共赢的局面。













循环农业


在凤台县凤凰镇的安徽润航循环农业扶贫产业园,背靠养猪场,门前水塘变身“菜园”,成片经济林……园区负责人王杰向记者描述一幅循环农业图景。

    

“养猪场年出栏10万头猪,沼液处理是个难题,我们通过粪污处理变废为宝,将沼液转化成水肥用于种养殖。水肥排入池塘,水面上可以种植水芹,水下养泥鳅,一塘两收;水肥还能做桑树肥料,长出的桑叶可以做猪饲料,桑果可以加工成果酒。”王杰告诉记者,水芹一年可以长5到8茬,亩产10万斤,加上泥鳅亩均收益超过3万元;桑叶可以做优质猪饲料,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桑果还能酿酒。

    

在王杰看来,农业是朝阳产业,要向科技要效益,向特色要效益。通过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减少成本,提升了农业附加值,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高效农业


3月11日,在颍上县王岗镇金唐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竞相生长,傍边新生的芦笋已经吐出新芽。

  


“羊肚菌地里套种芦笋,这是我们的一大发明,羊肚菌的基质不仅可以做肥料,还有助于抑制其他病菌,有利于芦笋生长。”基地负责人罗应利告诉记者,羊肚菌作为高端菌种,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亩产可达1000斤,净利润高达4万多元,再加上每亩地四五千斤芦笋,亩均利润近5万元。



“谁说种地不赚钱?”在罗应利看来,思路决定出路,从事农业不能“随大流”,要有前瞻性和市场意识,只要找准了路子,土里也能刨出金。金唐村通过农作物秸秆栽培羊肚菌、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建立秸秆收储中心解决全镇6万余亩秸秆收储利用问题。探索羊肚菌、芦笋套种金蝉养殖技术,形成了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了周边百余名村民和27名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结语


扶贫产业蓬勃发展,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有的产业扶贫项目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小散弱项目,主要集中在种养殖业,少数加工业项目,还多停留在初加工、粗加工阶段,乡村产业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还不完善,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巩固提升扶贫产业,让更多小树长成大树,依然任重道远。专家认为,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要继续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强化规划引领,招才引智,不断延长产业链。一方面积极招大引强,争取引进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培育本土企业,让更多小树长成大树。

       

文图/视频:范克龙 

制作:蔡菡泠 张雨秋 王珂

编辑:马成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