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大板块30条175个创新点,这份文件干货满满!

习习皖风 安徽日报 2022-03-22

今天出版的《安徽日报》刊登了一篇5400多字的答记者问,题目是《建设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有关文件答记者问》。


这篇答记者问相当于一次书面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有关文件精神。有关文件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安徽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其中有许多第一次公开披露的政策干货。


01


2035年安徽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文件分8大板块共30条。


第一板块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文件认真对照国家及安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5年,力争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型省份;到2035年,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总体目标。


第二板块是构建以“五个一”创新主平台为支撑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第三板块是构建以基础研究十年行动为抓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第四板块是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为牵引的产业创新体系。


第五板块是构建以“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为方向的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体系。


第六板块是构建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依托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第七板块是构建以“高精尖缺”为重点的人才支撑体系。


第八板块是构建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保证的现代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02


省内首次提出的举措约80处、在已有政策上深化的约95处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文件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科技创新的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针对科技创新攻坚的难点痛点提出了很多突破性、原创性举措。据统计,其中属省内首次提出的举措约80处、在已有政策上深化的约95处。


如此密集的政策创新点,主要聚焦解决四类问题。


一是注重战略性,着力解决一些事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问题。比如,安徽是粮食大省,也是种子大省和种子出口大省,重要农作物种子市场市值已达65.26亿元,居全国第三。


文件提出制定种业强省行动方案,加强种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研发、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等举措,努力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再比如,安徽拥有中国科大等110所高校,各类科研机构超过4000家,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文件提出依托中国科大、合肥科学岛、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争取纳入国家“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注重突破性,着力化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矛盾问题。科技创新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也要解决体制机制上的堵点痛点问题,文件在这方面作了创新。


比如,针对科技创新组织领导机构交叉、功能重叠、合力不足问题,文件提出“一总三分”的领导架构,进一步理顺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格局。


再比如,针对科技资源分散、扶持政策交叉、资金多头奖补问题,文件提出统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领域补短板等,努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效能。


三是注重实效性,着力破除一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针对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比如,过去基于集体利益优先原则,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力度相对偏弱。文件提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职务发明积极性。


再比如,以往对科研项目管理较为繁琐,对科研活动造成干扰。文件提出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行审计、监督、检查结果互认,一个项目周期“最多查一次”,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四是注重原创性,着力发掘一些过去没有深入研究的短板问题。比如,安徽缺乏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团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公开规范交易。文件提出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可在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提取不低于10%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努力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


再比如,安徽省属高校“高峰”学科较少,B+等级以上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与创新型省份建设不相适应。文件提出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安徽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冲刺A和A+学科,着力提升省属高校科研能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提供支撑。


03


探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文件第七板块中提出,探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一区一策”加强薪酬分配,重奖重大成果首席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为顶尖高端人才提供专业实验室定制,优先安排子女在本地基础教育阶段任意学校就学,在指定三甲医院为其本人和配偶、直系亲属开设就医绿色通道等突破性举措,就是要向社会宣示,江淮大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第八板块中,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创新尽职免责机制,探索通过负面清单等方式,制定勤勉尽责规范和细则,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免责的,其他部门互认,防止出现“一腔热血搞创新,出了问题背处分”现象。文件特别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就是要引导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为‘科学家’办事就是办‘最科学’的事”的意识,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礼遇科学家,主动为科学家排忧解难,理直气壮地让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创新愉快。



诸如此类的制度创新

可以说不胜枚举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

不妨读一读答记者问的全文吧

戳一戳,读全文↓↓




出品:安徽日报习习皖风工作室

监制:张尚稳 杨飞

策划:吴林红

编辑:朱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