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么粮食怎么办?”安徽举手回答

东篱 安徽日报 2022-06-08

最近,两件跟麦子有关的事,令人关注。


     

一件事,网上流传一些“割青麦作饲料”的短视频,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也在抓紧调度排查。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另一件事,安徽发布了小麦抢收方案。人在城市,加上疫情阻隔,还在叹春深,猝不及防麦子已变青黄,麦穗日渐饱满,距开镰也就20天左右的时间了。据农情调度,当前全省4280万亩左右小麦形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令人欢心



“那么粮食怎么办?”

     

吃饭问题,是天底下最大的事。


     

说到饭碗这个话题,安徽不如盛产优质稻米的东三省名头响亮,也不如中原粮仓河南拉风。但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安徽不遑多让。随着粮食问题成为热点,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安徽这么多年默默种粮的重大意义。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构成。2021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0964.4万亩、总产量817.52亿斤,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4位

     

有研究表明,总体上历史上曾经的“南粮北运”,如今已经变成了“北粮南运”,长三角、珠三角这些高度城镇化、工业化、人口大量涌入的地方,早就需要大量调入粮食。黑龙江、河南、吉林、山东等,都是粮食调出大户。相比之下南方更多省份的粮食产量出现下降。其中上海、浙江和福建等下降更多,粮食自给率低,需要其他省调运。“那么粮食怎么办?”

 

南方那么多省份,只有安徽一个默默举起了手。

    

安徽是农业大省,产量多理所当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徽还是全国五个商品粮净调出省份之一,去年净调出超过200亿斤。在南方省份里,安徽是唯一一个。安徽一年200亿斤的粮食外销,主要市场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西南地区。其中广东、福建、浙江占大头,上海也是重要市场。

    

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安徽的“头等大事”


在安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种粮。

     

安徽把“保面积、稳产量”作为粮食生产的核心要求去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能不能把粮食种好,不仅是农民的事,更是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力度空前。

      

以今年为例,2022年国家下达我省粮食面积目标任务10949.4万亩,为确保完成今年的任务,安徽自我加压,提出按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953万亩、高于国家目标任务3.6万亩来安排。据省农情调度,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10970多万亩,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有基础、有保障。

     

产量的要求,是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力争保持全国第4位。从夏粮看,当前4280万亩左右小麦形势好于常年,丰收基础已经夯实,接下来将抓好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管理和灾害防御,部署夏粮机收工作、减轻机收损失,将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

   

近期,安徽启动农作物高产竞赛活动,聚焦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和花生六大作物,按照“具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原则,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自主自愿参与。

   

这传递了继续抓高产促丰收的信号。



“按图索粮”


量和质是个辩证关系。在粮食生产上一样。

   

过去安徽侧重解决量的问题,产量上来后,结构和效益问题开始凸显。结构不优、效益不高,农民种粮不得益,积极性就得不到保障,就会威胁到量的稳定。因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提质就是稳量。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通过发展优质专用粮,打通供需错位的痛点,破解种粮效益低问题。

    

去年,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水稻5062万亩,占粮食总面积超6成。这些专用粮信息全部上网,企业通过网上点击,可轻松查阅,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粮”,为优质专用粮后续二三产业链接铺平追溯通道。这种“按图索粮”是我省首创,农业农村部已在全国推广。它的精髓在于面向加工安排品种,并且成“片”种植,探索‘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模式。

    

效果好不好?以阜阳市颍州区,2021年全区32.6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以上。

    

今年夏粮,我省采取菜单式标准化模式,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3178.67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4.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单品种万亩片369个;单品种整建制乡镇99个,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各地将持续跟踪管理,确保“按图索麦”索出好麦,力促农民增收超30亿元



12.2亿元补贴


“滴滴!” 4月19日傍晚18点12分,庐江县白湖镇种粮大户朱中文手机提醒了有短信。打开一看,老朱裂开嘴笑了。

 

“短信通知,今年的一次性补贴到账了,一共8536.17元!”朱中文说。


    

扛担子,关键靠农民。今年春耕生产中,农资价格上涨侵蚀了种粮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期省财政厅已将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2亿元下达市县,补贴对象为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资金陆续通过“一卡通”等方式依规发放。

      

农民种粮能得利,积极性才有保障,粮食生产才能不打摆子。安徽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下去。综合施策提高农民种粮所得,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今年将新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000个,总数达3.7万个。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还有不到20天,小麦就要开镰了。安徽已安排20万台联合收割机,力争10天左右颗粒归仓,再夺丰收,确保“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文图:史力

编辑:马成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