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灯 | 品悟端午内涵

安徽日报 2022-07-05



幽幽的艾草香氤氲了房前屋后,餐桌上摆上了软糯鲜香的蜜粽、豆沙粽、火腿粽……又到端午节,追随传统习惯和时代节拍一阵忙活,我们感受着比粽子更芳香的节日韵味。



品味端午,绕不开一个千古流芳的文化符号,这日子也由此成了咏诗赛诗的“诗人节”。


每年到了这天,我们仿佛都能穿越茫茫时空,看见一位峨冠博带、优雅严肃的古代政治家、诗人,面容枯槁地行吟泽畔,与渔父进行那场震动无数代中国人的价值讨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的话,大多数人都认同,政治清明,就洗净冠缨出仕当官吧。世情的水浑浊不堪,可以随波苟且、洗脚养生、保全自己啊;聪明人岂能“凝滞于物”,“苟一苟”不就过去了吗?明明“怀瑾握瑜”、滋兰树蕙,与初心理想的“香草美人”相亲相守,政才诗才称誉四海,却在晦暗幽微的世界活得这么激烈认真,活成了时代的耗材、历史的冤魂,多不值当?


然而,屈原的回答是:“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一跃冲向万里涛。


中国历史于是有了一位殉国、殉道的诗人,如日月般皎明的心志情操,照耀着上天入地的诗情、华彩缤纷的吟咏,诉说九死未悔的政治抉择、上下求索的坚贞追求、哀民生多艰的真挚情怀……


楚国的老百姓们觉得,必须飞舟竞渡千方百计救活屈大夫,应当向江水投出箬叶包裹、糯米制作的美食,乞求吃饱了的鱼龙不要再骚扰他的躯体……


端午的动人传说,包裹着汨罗江里皎白无暇的诗魂。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屈原是“文与道合”“立德立言”的瑰伟诗情的最重要源头之一,受到千秋万代的敬仰赞颂、血食祭祀。


端午节来了,人们首先要在心头重温的,就是这段刚强、壮烈、贞白的民族精神史!



日暖绿浓,空气湿热,蚊虫多生。端午,也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一天,要沐浴祛病,门前插一把艾草,腰间戴一个香囊,给孩子胳膊上缠一个虎符。


在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指导下,人们希望稳妥从容地走向时序化的生命历程,拥有更和谐的生命韵律。那些纵酒熬夜的人,应当好好琢磨其间的生活智慧。


端午前后,龙舟点睛,劈波斩浪,彩旗映波……端午节,一个生命激情勃发的运动节,矫健的龙舟从历史深处划来,划成新型运动项目、大型国际赛事。


龙舟竞发!旺盛的生命能量在碧波上绽放;奋勇的鼓声擂出节日的激昂乐章;百舸争流、团结争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运动美,凝结在整齐翻飞的排排木浆上!


端午节还是古代“女儿节”。小闺女这一天要打扮得漂漂亮亮,鬓角插上一支石榴花,花光照,分外俏,踏踏青,斗斗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与姊妹游玩聚会,和家人宴乐嬉戏,亲情互动,其乐融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岁岁年年,我们在古老文明的这个时序刻度边欢乐流连,品味时间流逝的轻灵与厚重,享受生活的雅韵和俗趣。 


一个个动人细节组成的仪式感,构成端午的浓厚趣味。出游踏青,快乐运动,在家团聚,品粽子,编彩绳,挂菖莆,给孩子说说屈原的故事、曹娥的传说……日影溜走,一天过得情趣盎然、情韵悠长。


亲情融汇、养身养心,是节日给予普通人的最大价值。因团圆或思念,人们情感奔流、心生力量;每个细小的浪漫,都增长对生活的眷恋。


让我们将身心浸入端午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时代生活的斑斓多彩、热气腾腾中,减压去累、抖擞精神!



撰文:吴晓征

编辑:马成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