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丰收!

东篱 安徽日报 2022-07-05

今天上午,一场特殊的大会召开。


这场一直开到村一级,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均参加的大会,主题只有一个:粮食安全。如此高规格、单独为“粮食安全”举行大会,在我省历史上极为罕见。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省农业农村厅一位干部表示。安徽抓紧抓实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担子的意志和决心,可见一斑。


此时,江淮大熟,是对这场大会最好的呼应。


“四增”

大丰收!


今年,全省4280万亩小麦呈现面积、单产、总产和效益“四增”的特点,实现“十九连丰”。预计总产约350亿斤,比去年增产10亿斤。


△ 微博截图


即便在这19个丰收年里,能称得上“四增”的年份,也不多。考虑到眼下这个国际形势,在粮食安全受到空前重视的形势下,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安徽夏粮丰收难能可贵、意义重大,不仅进一步稳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也为端牢中国饭碗再次贡献安徽力量。



一亿亩的底线

多年来,农业生产最强调的是单产、总产等指标。把“保面积”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凸显了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以阜阳为例,作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为此,阜阳千方百计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每年种植面积不少于1450万亩。


△ 叶彪 摄


对安徽来说,扛稳粮食安全担子,首要的就是把国家下达的种植面积落到实处,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政治任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3年来全省每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超过1亿亩,高于国家下达的任务,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十四五”期间,我省画了条红线:粮食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保面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济发展对用地指标的压力、种粮效益问题、粮食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大局。2017年到2019年,全省粮食面积就曾逐年下降。2020年开始,这一势头得到扭转。


保面积,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每年将任务分解下达各市,分区落实、压茬推进,将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绩效目标考核和重点工作平台调度。


△ 刘勇 摄


落实中央各类惠农政策,加大省市县各级粮食扶持投入力度。以赤霉病防控为例,今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就达到8亿多元。春耕春管时节,我省又及时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2亿元。


一亿亩的体量,让安徽把粮食安全担子扛得稳。




不断突破的天花板

913.18公斤,这是我省小麦单产的新高度。


6月5日,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家庭农场的示范点,5.52亩小麦实收测算,平均亩产913.18公斤,比去年最高纪录860.6公斤大幅提升52.58公斤。


这是我省小麦单产水平首次突破900公斤。


△ 资料图


夏粮“十九连丰”的背后,是单产的稳步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单产增速加快。2020年我省小麦单产纪录819.85公斤,去年为860.6公斤,今年则突破900公斤,提升速度惊人。


小麦平均单产水平的提升,驱动了总产在高水平上稳步提升。这既得益于良种联合攻关,也得益于良法推广应用。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托管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也是小麦种植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


目前全省小麦、水稻和玉米均已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以托管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从另一个纬度提升了粮食种植水平。



△ 资料图


截至2020年底,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3万家、占全国5.5%,其中托管服务组织3.47万家、占全国的7%,托管服务粮食面积达1.27亿亩次、占全国的12%。


良种加良法,全程机械化加社会化服务,这些都意味着我省粮食生产已告别了传统小农经济,初步迈入了现代化的标准化大生产。


“按图索粮”

前面说过,今年最令人欣喜的还是效益大幅增加。


夏粮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二等以上小麦超过80%。目前市场均价达到1.5元每斤,比去年同期高出0.3元,扣除农资涨价等因素,全省亩均净增收超过150元。


这里面有产量增加、供求因素的原因,其实还折射出安徽粮食生产模式的革新。“十三五”期间,针对粮食产业大而不强,供求错位,效益下滑等问题,我省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通过发展优质专用粮,打通供需错位的痛点,破解种粮效益低问题。



在阜阳,小麦种植多采用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方式,以村为基本单元集中连片种植。目前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基地达600万亩,占全市80%,其中订单生产基地300万亩。初步实现了“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目标。


今年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3178.67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4.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单品种万亩片369个;单品种整建制乡镇99个,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今夏,“按图索粮”有望让农民增收超30亿元。


△ 刘勇 摄


以优质专用粮为基础,我省还在谋划粮食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去年,农业农村部确定的31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小麦作为主粮之一占据两个席位,分别由安徽和山东牵头实施。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重点产业链。


从种植到加工,从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到社会化服务、科研和金融支持,统筹考虑这些环节推动全链融合,把更多主体带到产业链中。到2025年,全省小麦全产业链产值将达1680亿元以上。



△ 叶彪 摄


把粮食安全担子扛得更稳当,

这些都让人对安徽寄予更大希望。


出品 | 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监制 | 顾群 杨飞
撰稿 | 史力
编辑 | 王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