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代表来了!

灯塔 安徽日报 2022-08-11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信任,

而她赢得了信任


7月9日上午,一个步履匆匆、满脸汗珠的人朝地里走来。村里小孩正在大杨树下嬉耍,一见这人,立刻蹦着喊道,“谭代表来了!

谭艳芳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十八里镇的乡亲们都喜欢喊她“谭代表”。

这不,谭艳芳来给农户送冰棒了,正在芍药种植基地除草、排涝的农户纷纷围过来,吃着冰棒坐在树阴下,你一言我一语聊起家常。

“一是一、二是二,她说话做事从不糊弄人,每家每户都信任她。”种植农户刘俊清说。 

中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第一车间”。

2009年,协和成药业想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然而村民有诸多顾虑,不情愿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

面对千家万户的疑虑,谭艳芳展开了“地毯式”宣讲,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家一户地聊,敞开心扉说亮堂话。   

“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租给你们种了,那我们吃啥?”“你们企业要是倒了、跑了,我们找谁去?”……    

被怼、被呛、被拒绝,一番番话像一盆盆冷水一样泼向谭艳芳,但她始终面带微笑、苦口婆心,从来没有一丝一毫放弃。   

“只要有我谭艳芳一口饭,就绝对不让大家饿肚子。我是共产党员,说的话绝对算数。”谭艳芳的话掷地有声。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信任,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村民对谭艳芳的认可,转化成对土地流转的信任,大伙纷纷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


土地流转过来后,谭艳芳又手把手地教农户如何选种、育种,如何施用无公害肥料、田间管理和科学采收、加工等。

做给村民看,教会村民干,带着村民赚。

在谭艳芳的努力下,“基地+企业+农户”方式引导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示范区,已经吸引了5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了大批农户致富。


时间从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药厂里的统计工作容易得罪人,谭艳芳长期从事成本核算工作,每核减一次成本等于从药材供应商、代理商身上“割肉”。

可谭艳芳始终坦然,“干工作要有责任心,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麻烦就妥协。”谭艳芳说。

有一次,核算某种中药材成本,代理商建议使用平均成本定价法,但是谭艳芳认为该中药材品种多样,收发频繁,价格瞬息万变,应该采用个别成本定价法。

“虽然个别成本定价法使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这样更精准,更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谭艳芳坚持原则,无论是谁打招呼“走后门”都不好使,她都一丝不苟较真得很。

有一天,为了工作的事情,在办公室跟董事长吵得面红耳赤。

不理解她的人都说她是“榆木疙瘩”,遇事直来直去不懂得灵活变通。有时她也觉得很委屈,偷偷地抹过好多次眼泪。

图啥呢?刘爱珍也问过谭艳芳。她说,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凡事也要多看别人的长处。2009年入党后,更明白了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责任。

时间从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大伙儿都明白谭艳芳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做人做事没有私心。

公心能服众,公心能生威,哪怕是以前对她不理解的人、不服气的人,最终都被她的一言一行被折服,发自肺腑地信任她、认可她。

从刚建厂年生产量0.4万多吨到现在的年产量2.4万多吨,出入库准确率达96%以上,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人生总有遗憾,但她从不后悔


在2005年之前,谭艳芳还是亳州市区汤陵办事处刘营村的一名普通农民,除了耕种家里的几亩地外,她也会到市区打零工补贴家用。

那一年,安徽协和成药业正式投产,谭艳芳成了一名饮片生产车间员工。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领料、用料、切洗、干燥,每个环节她都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技能,直到产品被打上合格标签入库。

哪怕是最难熬的三伏天,又闷又热的车间像个蒸笼,她都会聚精会神地练习好几个小时,衣服汗湿了好几遍都浑然不觉。 

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她发明了新的药材加工方法,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为企业创造利润300多万元。

“我很珍惜这个岗位,很需要这份工资,工作再苦再累,学习技能再难,我都觉得是种享受。”谭艳芳坦言。

当选劳动模范后,有一年工会组织劳模到云南开展疗休养活动,从未出过远门的谭艳芳充满了特别的期待。

征得厂里的同意后,她刚买好机票后,却来了一笔紧急订单。她不在,订单就完成不了。谭艳芳二话没说就把机票退了,主动放弃了那次疗休养活动。

人生总有遗憾,但她从不后悔。“只有厂子好了,大家才能好;每个人的日子好了,我们的党和国家才会更好。”谭艳芳说。

进厂17年来,谭艳芳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办公楼里最晚熄灭的那盏灯一定是她轻轻关上的。

谭艳芳像一枚铆在岗位上的“螺丝钉”,不管经过多少风吹雨淋,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始终熠熠生辉。

出品:安徽日报灯塔融媒体工作室
文字:张岳 武长鹏
视频 图片:刘子凌
监制:张尚稳 李揽月 杨飞
编辑:马成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