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好“江淮粮仓”,人大拿出这些“粮”策

安徽日报 2022-08-11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系千家万户。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如何守好“江淮粮仓”?正在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聚焦粮食安全,立足人大职能作用,为全省粮食安全工作谋“粮”策。

(资料图 王彪 摄)



一策:立良法

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多部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法规,值得关注。


此前一些地方出现割青毁粮、铲苗毁田等现象,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若干规定(草案)》,草案聚焦粮食作物生长期可能发生的人为毁粮现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贮生长期水稻、口粮小麦,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部门职责,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生长期粮食作物的监测。


本次会议二审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办法(草案)》,有多个条款对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明确规定。


草案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农用地分类管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制度。永久基本农田应当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棉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此次会议还审议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修订草案)》《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草案)》。


这些法规分别从多个角度对粮食安全工作作出规范,通过后将有效提升我省粮食安全治理效能。

(资料图 李龙 摄)



二策:强监督

推动全省更好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人大监督不可缺位。


7月26日下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省粮安办主任侯锋平受省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了关于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27日上午举行的联组会议,专门就全省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8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2名省人大代表,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等问题,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9个部门轮番发问。


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开展监督的重要方式。


除了系统总结近年来我省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情况,报告也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农民种粮收益较低、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撂荒问题一定程度存在、“老小散旧”粮库淘汰力度仍需加大、储备粮管理改革进展不快等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针对性措施。


在专题询问时,针对如何防止将生长期粮食作物作为青贮饲料的问题,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表示,我省明确规定,今后各个企业和生产者严禁青贮水稻和小麦。同时采取电子围栏的方式,严格划定区分青贮作物和粮食作物范围。


(资料图 刘勤利 戴明 摄)


三策:聚合力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粮食安全履职尽责的热情。


在我省各级人大代表中,既有像徐淙祥这样的种粮能手,也有农业科技专家,还有许多扎根在农村、坚守在农业发展一线的干部、群众,他们熟悉粮食生产工作,对保障粮食安全十分关注。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广泛动员全省农业战线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本次常委会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多名来自农业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并参加代表座谈会,共商保护粮食安全大计。


不仅是农业战线的代表,在今年开展的“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我省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立足岗位职能,依托行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将粮食安全作为关注重点,提出许多宝贵建议,积极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文:范孝东
图:视觉安徽
编辑:马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