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病人”几百岁~

安徽日报 2023-08-09


有强迫症的小伙伴

可能看不得这情景



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残叶

竟然是珍贵的古籍

而罪魁祸首极有可能是

↓↓↓

(各种不知道是啥的虫子)


古籍最主要的载体是纸张

随着岁月的更迭

许多古籍难免受潮

虫蛀鼠咬

或是遭遇火灾

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不过不用担心

古籍可是有“专属医生”的

不信?

来!上家伙



看这阵势

就知道——

“专业”


古籍修复技术要求很高

而且技巧细腻多样

每道工序都操作严格

修复出来的古籍必须做到

修旧如旧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能让古籍妙手回春的

“医生”——古籍修复师



那么,古籍怎么修


当修复师面对一本残破的古籍

会通过“望闻问切”

用手和眼

判断“病情”、做出诊断

拍照存档

紧接着就要开始修复了


安徽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雨秋

在安徽省图书馆

现场体验了一把

被虫蛀的古籍

如何修复

快来看看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籍修复技艺

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



近些年

《我在故宫修文物》

《典籍里的中国》

《如果文物会说话》等

一批纪录片和新媒体作品的爆火

激起了广大网友尤其是年轻人

对文物的关注和兴趣

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修复

增强对古籍文物的保护意识


来源:CCTV9 纪录片 《古书复活记》


今天(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对文物保护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科技被运用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让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使其成为赓续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文字/交互设计:王嵌

策划:张雨秋、王珂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安徽

编辑:马珺


文章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