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

安徽日报 2023-10-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淮观察 Author 跨越山海的

两千多年前,先辈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一千多年前,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交融新时期。


十年前的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此开启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打开了安徽对开放的无限想象,激发了安徽人民通陆联海、向海而兴、开放图强的信心决心。


种子一旦播下,就会蓬勃生长。


奋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由2013年121.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313.7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1.1%,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7.7%。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资产总额已达135亿美元,是2013年的4.6倍。


“十年树木”渐成林。


安徽,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丝绸、茶叶、陶瓷,曾经是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畅销品,联通中外的古代著名商路也因之冠名“丝绸之路”。


当下,在这条越来越宽广的合作共赢之路上,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多了。”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杨敏说。


10月初,在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4条生产线、2条包装线开足马力全速运转。


“今年以来,公司订单充足,生产线一直保持满负荷状态。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锂电池同比增长近1倍。”杨敏说。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是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曾经,畅销古丝绸之路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如今,锂电池、汽车、家用电器等成为热销品。


来自合肥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机电产品1331.1亿元,占同期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值的68.7%。其中,出口汽车416.3亿元,同比增长1.7倍;出口家用电器97亿元,同比增长39.2%;出口锂电池29.7亿元,同比增长4.5倍。



“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发展和繁荣,走的是合作共赢之路。


数字是最有力的佐证。


2013年,安徽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53.3亿元;2022年底,这个数据为2094.7亿元,累计增长了1.8倍。



再看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56.5亿元,同比增长20.6%,高出外贸整体增速14.5个百分点。


一批批皖企、皖货跨越山海、远赴重洋的同时,安徽也借力海外产能完善本土供应链。


在铜陵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肯尼亚的牛油果、泰国的榴莲……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质农产品漂洋过海端上了安徽餐桌。


“安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衔接更加畅通,进出口产品互补性不断增强。”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说。


从产品类别上看,目前,安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产品主要以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电产品以及铜矿砂、农产品、铜制品等为主。


10年间,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安徽已累计获批5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等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蚌埠中恒商贸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


安徽,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


眼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不断扩大,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建设如火如荼;“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带动技术、品牌、服务等加速“走出去”……


“钢铁驼队”的强劲带货


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


这是古人笔下的古丝绸之路繁忙景象。


今天,繁忙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当第一缕曙光冲破云层时,这里早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效益与效率是企业最关心的事。中欧班列‘铁路快通’模式进一步压缩了货物在途时间,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商机。”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锋说,通过中欧班列,货物的运输成本相较于空运节省了25%至50%,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约60%。


在他身后,随着一声嘹亮的鸣笛响起,一列满载着国产汽车的中欧班列(合肥),缓缓驶出合肥北站,将经二连浩特发运至欧洲。


日夜不息,驰骋万里。


合肥中欧班列满载货物从合肥北站发出,开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宋炎骏 摄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目前已经成为进出口货物运输最可靠稳定的国际通道,有力助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欧班列凭借稳定高效的运行,已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与纽带。


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位置的安徽,利用中欧班列,建起了一条以合肥为基点、纵贯中原地区的进出口物流通道。


中欧班列(合肥)自开行以来,已累计发运超3500列,通达18个国家、123个国际城市站点,构建了双向联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加速推进安徽及周边区域与亚欧大陆各国的经贸往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欧班列(合肥)已累计发运班列736列,发运集装箱60282标箱,均同比增长约20%。


越来越多的皖货,通过“钢铁驼队”走出国门。


在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仓库内,一箱箱整装待发的茶叶,将搭乘中欧班列发往乌兹别克斯坦。


时间回到2021年,39个集装箱装载着来自黄山超800吨的中国绿茶奔赴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那也是安徽省首趟“茶叶专列”。


如今,“茶叶专列”运行已实现常态化。截至目前,黄山茶企通过中亚班列发送茶叶764标箱,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约20%。


2023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首次设立国际名茶展区,邀请了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家参展。图为采购商在国际展区品茶。徐旻昊 摄


为适应市场环境,中欧班列(合肥)特色班列不断“上新”。


目前中欧班列(合肥)服务范围已覆盖安徽省16个市,先后开辟中欧班列(合肥)“+阜阳”“+芜湖”“+宣城”等城际定向班列,以及“奇瑞号”“美的号”“江淮号”等400余列企业定制化班列。


今年夏天,江淮汽车举行了首批电动皮卡出口泰国的发车仪式。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关键市场,泰国是江淮汽车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江淮汽车作为安徽本土企业,依托中欧班列,已把江淮皮卡出口到近100个国家。


物流通道,是开放的基础支撑。


不靠海不沿边的安徽,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里,坚持把通道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共建方向,对接“一带一路”的通道进一步畅通。


安徽开放通道建设加速形成。全省拥有一类开放口岸7个:马鞍山港、芜湖港、铜陵港、安庆港、池州港5个水运一类口岸,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2个航空一类口岸;海关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口岸)10个。2022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5万标箱,水路运输量14亿吨。



联通各国的空中航班,劈波斩浪的货轮,是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友谊丝路活力满满。


驰骋千里,天涯咫尺。安徽将持续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万里之外的“牵手合作”


2001年,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一款漂亮别致的新车引起叙利亚汽车商的注意。


一打听,才知是奇瑞汽车。车商随即向奇瑞订购了10辆轿车,由此拉开了奇瑞汽车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拓市场的序幕。


深耕海外市场20多年,奇瑞汽车已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俄罗斯、巴西、埃及等国家建立了10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出口海外的奇瑞汽车整齐地停放在货场上。王玉实 摄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投资合作,就是安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优势互补、“双向奔赴”,推动了经济要素更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实现高效配置、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2013年以来,安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30亿美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超过171.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近一半。


海螺水泥在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17个实体工厂,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安徽建工、安徽华安外经建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多次跻身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之列;安徽建工承建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是目前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驻外外交机构,树立了安徽企业在海外良好形象……


“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安徽企业大步流星“走出去”,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开创了互利共赢新局面。


在芜湖经开区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出口埃及开罗的单轨车辆。方好 摄


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源整合型转变。近年来,安徽对建材、汽车、家电等优势产业以及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加快布局。


截至2022年底,安徽企业在3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304家境外企业,实际投资24.7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省总量的30.6%、21%。安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135亿美元,是2013年的4.6倍。




走出去,迎进来。


“投资安徽,行!”今年投资安徽行大会的召开,向世界发出了诚挚邀请。


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有力提升了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力。


今年前8个月,安徽利用外资增幅迈入全国前九,对外投资总量闯进全国前八。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投资5亿美元,占全省总量31%。新增备案境外企业(机构)114家,推动实施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24个,新增1亿美元以上承包工程项目2个,新签工程合同额12.9亿美元。


眼下,奇瑞巴西汽车工业园、安徽农垦津巴布韦经贸合作区和欧侨实业匈牙利欧侨科技产业园区等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正加快推进。



以生物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中(安徽)匈(匈牙利)“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已完成授牌并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山海不远,和则同心;跨越万里,携手同行。


新的合作,正在续写丝路上的千年情谊。


乘风破浪的“机遇之路”


这是一条在互利共赢中共谋发展、在开放合作中共创未来的“机遇之路”。


2016年1月,《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出台,吹响安徽正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号角。


共建“一带一路”,是安徽推动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8月14日,中国东航在合肥开通合肥—新加坡航线。航线的开通,为两地互联互通、交流合作搭建起了空中桥梁。范柏文 摄


如何抓住机遇?


安徽始终将其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点。


一揽子政策接连出台,抓住用好市场机遇。出台《安徽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十四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建设安徽省“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指导企业开展境外风险排查,做好风险提示和预警;推动成立安徽省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安徽省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实施方案》,推动外资渠道多元、外商投资便利、外资结构优化……


面对共建“一带一路”新机遇,企业是最能感受政策暖意的群体。


宣城是中国优质羽绒产地,全国一半以上羽绒原料及羽绒制品,都出自这里。而来自这里的羽绒制品,也“飘”往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走进安徽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整个车间整洁干净,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作。孙关水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他坦言,在海关大力支持下,企业在原有市场基础上,积极开辟泰国、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今年以来,产值已经突破4亿元。


“我们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通关政策,向辖区羽绒羽毛企业通报境外货物贸易管控措施和技术法规变动情况预警信息11条,积极回应企业证书个性化申明需求,助力开拓新兴市场。”宣城海关负责人说。


马鞍山经开区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组装出口的智能纺机。近年来,“马鞍山智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欢迎,订单量也大幅增加。王文生 吴克刚 摄


放眼全省,为更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合肥海关加快释放贸易协定优惠政策红利:利用大数据筛选贸易协定享惠不足企业,开展协定国产业结构及贸易政策等靶向对接;开展线下原产地优惠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利用累积规则、背对背证明等优惠政策“走出去”。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海关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8.94万份,同比增长8.18%,累积为3065家外贸企业带来政策优惠,优惠货值达445.2亿元。


在支持加大中欧班列运行密度和辐射面方面,支持班列加挂、集拼、内外贸货物混载混装,为具有全程提单的货物提供“一站式”服务;畅通与阿拉山口等口岸转关渠道,首创“轮值驻点+随机派岗+机动支援”监管模式,实施进口班列“车边验放”监管方式,促进贸易便利化。


优化服务无止境。围绕稳外贸外资,安徽省商务厅实施外贸提升专项行动,对接RCEP高水平规则开放,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省级公共海外仓和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解决机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开展外资研发中心申报认定,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皖投资兴业。


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在赶制发往非洲国家的机车轮。王文生 许然 摄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安徽引导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一带一路”;支持海螺水泥、奇瑞汽车、阳光电源等行业龙头企业拓展中亚、中东欧、南美市场,打造安徽品牌;一批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领域“小而美”民生项目相继实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千载流泽,丝路古道新机焕发;十年砥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安徽将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牢固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好“机遇之路”,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10月19日

安徽日报推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特别报道

聚焦安徽奋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的生动实践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何珂 彭园园

编辑:王嵌


文章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