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唯一试点省!安徽公布“成绩单”
11月7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安徽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有关情况。
会上,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改革路、打创新牌,扎实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在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上,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成功获批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并取得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省级出台政策40项,形成“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十四五”以来,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3.77%,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分别提升9.0%、9.5%、11.1%。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比例已提升至58%,14项技术入选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全国目录。
在深化耕地保护制度改革上,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达8345.18万亩,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176万亩,耕地面积连续3年净增加,连续24年实现占补平衡,全省耕地总面积从全国第9位提升到第8位,在2023年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获“优秀”等次。
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上,我省推进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创建星期六土地要素会商机制,不断提升要素供给能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全省批准各类建设用地119.54万亩,总量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地区第1。锚定能源资源保障目标,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以来,先后投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3.77亿元,新发现矿产地1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处,富铁、晶质石墨、煤层气、高纯石英原料矿等实现找矿新突破。出台《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矿山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体系。
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上,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其中十八联圩湿地三期修复工程入围“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十四五”以来,治理废弃矿山849个、面积10.41万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形成“以用定治”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此外,我省深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改革,守牢行业安全发展底线。指导黄山市建立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将预警频次从“24小时”提升至“10分钟”,预报范围从“县”缩小至“乡”,地质灾害预警更加精准。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95起,成功避险19起,避免了27户71人伤亡,实现连续8年地质灾害“零死亡”。
查看发布会详情
编辑:马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