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这36044人,全部脱贫出列!
惠州46个省定贫困村
及15477户36044人贫困人口
已全部脱贫出列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惠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记者日前从市扶贫办获悉,我市46个省定贫困村及15477户36044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出列。据介绍,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组织动员全市力量和资源投入精准脱贫攻坚,形成良好态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去年,我市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4.01元,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7.22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40%降至0.06%以下。当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在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攻坚举措,巩固脱贫成效,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我市4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
惠州是怎么做的?
两不误
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攻坚
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就给脱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市全力克服停工停产、道路交通管制等不利影响,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攻坚,想方设法推动返岗就业和消费扶贫。
省定贫困村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利用产业项目努力配合政府开展抗疫生产“两不误”行动;省定贫困村惠东县多祝镇八维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沃柑种植等主导产业项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扶贫企业市喜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吸纳一批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复工复产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扶贫基地动起来了,扶贫车间机器响起来了。同时,我市对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进行了精准摸查,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并举办“扶贫网络招聘”活动等,全面推进就业人员复工复产。
我市采用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化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我们的年桔甜中带酸,果色橙黄,皮薄而光滑……”龙门县有关负责人走进果场,直播推介龙门年桔;博罗县有关负责人化身“网红”,为罗浮仙桔代言,呼吁网友下单为果农解忧……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不少官员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电商、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为当地特色产品代言,成为疫情期间的销售新力量。
“采用县长直播带货、网红直播带货、定向采购扶贫农产品,化解了农产品滞销难题。”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切实防止农产品积压。例如,有副县长变身“网络主播”,通过抖音等接地气的形式向消费者推介当地滞销农产品,也有企业筹集资金购买农产品捐赠给湖北等。
值得一提的是,惠东县发布做好冬种马铃薯春收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畅通马铃薯运输渠道,为当地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农产品产销对接难题。
严排查
全方位开展“回头看”督战行动
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今年3月底,省内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惠州工作组到我市开展第一次现场督战以来,我市压实攻坚责任,制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在攻坚过程中,聚焦问题短板,全力推进整改落实工作,并精准施策,大力落实针对性脱贫措施。
“严防返贫风险,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采取实地核查和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防范受疫情影响不稳定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确保不出现因疫返贫。
按照省有关要求,我市在4月开始部署组织开展线下脱贫退出工作,按照村级评议、核查、公示、镇级复核、县级公告等退出程序,全市剩余412户1003人挂牌督战未脱贫贫困人口于5月20日实现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开展‘清单式’排查比对,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该负责人介绍,我市组织县、镇、村和各级帮扶单位开展地毯式、过筛子式的大排查,全方位开展“回头看”督战行动,坚持逐村、逐户、逐项开展工作,坚持村村到、户户看、项项查,落细落实抓好各项工作。
重产业
46个省定贫困村都有产业扶贫项目
近日,走进龙门县平陵街道洞尾村,记者看到连片的黄秋葵已进入采摘期。洞尾村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农户+基地+企业”模式,利用该村现有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黄秋葵种植产业。当地贫困户大多以务工、管理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实现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惠东县安墩镇新村村也是省定贫困村,原有1000多亩“公山”荒废,近年来发展林药猴耳环产业扶贫项目。“这里的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猴耳环,希望通过这个试点带动当地群众,把猴耳环项目做起来。”基地负责人介绍,项目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增加村民收入,让荒山变成了“金山”。
惠东县安墩镇新村村近年来发展林药猴耳环产业扶贫项目。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我市4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发动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相关产供销协议。同时,将联农带农机制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
“将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加强对帮扶单位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落实贫困户产业帮扶工作。”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接下来将加强指导农业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建立产、供、销合作关系,发展特色产业生产,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将强化产业扶贫,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实现市场销售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与扶贫产业结对全覆盖,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推动全社会经济参与消费扶贫。
谋思路
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决不能松劲懈怠。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排查梳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政策兜底保障,落实教育、医疗等行业扶贫措施,全力解决住房安全、基本医疗、饮水安全等存在的问题,扎实做好各项扫尾工作,夯实全面收官基础。同时,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加强因灾因病返贫预警及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户等动态监测。
“严格执行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做到扶贫政策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组不能撤。”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过渡期内,对已脱贫人口,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发挥扶贫政策叠加效应,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抓紧谋划后脱贫时代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明确扶贫标准、帮扶对象、政策举措、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该负责人说,我市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眼于长远计划和战略目标,通过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时疫情信息长按二维码查看
编辑:元宝 舒心
审核:陈雪莲 温舒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