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银河补习班:嘴上说站着,身体已跪下

伊文西 枪稿 2020-09-08


今天换个人,继续点评《银河补习班》。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一部电影能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发表多么全面、深刻的洞见。


但像《银河》这样,精神分裂、不食肉糜如斯,也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的作者,正职是在中央级教育机构,有感而发,更显专业。



《银河补习班》好油腻的小清新


文|伊文西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吃电影”】


作者简介:专职公文狗,兼职看电影。写的都是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和俞白眉共同执导的第三部电影。


听到这个组合,有点阅历的观众都得先倒吸三口凉气。两口凉气祭奠过往,一口凉气权当预防。



《恶棍天使》豆瓣评分4.1,不少人还认为这个分数虚高。


比起前两部极尽浮夸做作的疯癫喜剧,《银河补习班》仿佛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略带怀旧的气氛,清新的画风,温情满满的父子情,很难让人把这部电影与曾经的烂片炮制者联系起来。


也只是看起来罢了,邓超和俞白眉是多精明的人。知道喜剧难以操持,便逆向操作走煽情路线。邓超不用再龇牙咧嘴表情夸张,可以好好沉下心来秀一把影帝的演技。


这眼神也挺有戏。


但也就是换了皮囊而已,抛开有限一点不同,《银河》骨子里依然是部不知节制,逻辑混乱,节奏失控,无比俗烂的电影,过去是搞笑,现在是煽情,再贩卖点自以为是却毫无逻辑的教育理念和做人道理。


你说它脱胎换骨?我觉得他们骨子里的东西,一丝一毫都没有变。这还是《分手大师》与《恶棍天使》里的邓超和俞白眉。


电影就是堆砌,不知节制地抒情,不知节制地填塞冲突,不知节制地贩卖苦难,不知节制地铺陈90年代流行金曲与煽情配乐。观众不像在看电影,反而像被填鸭般灌食,被导演急不可耐地从一场冲突赶到另一场冲突。


《银河》充满了元素的堆砌。


随便看过《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三个傻瓜》《超脱》中的任何一部,便知道《银河补习班》的所谓教育观有多么肤浅与可笑。


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么?当然有。但电影显然没抓住教育的真正问题,它既没有正视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没有真正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是通过塑造一个偏执到猥琐变态的教导主任,通过一场毫无逻辑又鸡汤味十足的戏剧化逆袭,去塑造了一场快意的反体制胜利。


《超脱》借教育问题,探讨了生而为人的孤独。


想想多少陪孩子写作文以致发疯抓狂的家长看到这部电影会怒气冲天吧?一个爸爸,随便讲两句大道理,陪孩子游山玩水看航展,半年时间就让孩子从年纪倒数第一逆袭为年纪前十,兵不血刃怼得教导主任内伤。


如果世上真有这么两全其美,又快乐又见效还不伤害亲子关系的教育,谁会撒白花花的银子送孩子进补习班,四处求人只为进名校,只是陪写作业就失控抓狂,甚至薅光自己的头发?


电影一度非常接近问题本质,马皓文的那套理念,无非财富新贵们推崇的“天性解放”与“智慧养成”,对应试教育不屑一顾,对现行教育体制嗤之以鼻。


我相信以以邓超的经济实力,他本人在现实中也是笃信和坚持这样的教育观,他的孩子不用去没完没了地做试卷背考题,不需要大量的预习和复习,不用去挤热门的公立校。他们大可以自在地进私立校,让天性自由发挥,快乐的成长,无缝对接留学,一张机票飞去大洋彼岸,再对那些国内挤高考独木桥的孩子冷嘲热讽。


这个宇航员,当得有点容易。


全片都在胡搅蛮缠的教导主任反而点出了更加深刻的问题。教育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教育,更是底层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最现实最直接最经济甚至是最公平的渠道。教导主任因为读书,从没有鞋穿的农村孩子,变成受人尊敬的学校管理者,他对教育的敬畏与苛求,恰恰因为他明白教育的复杂性,不能单纯以快乐与天性作评判。


教育也好,考试也好,当然是压力。但这份压力不是因为学习本身,而是学习之外所背负的使命,它给人以压力,仅仅是因为,学习是有用的,见效的。


对多数普通孩子而言,他们并没有去选择快乐学习的权利。现实是,所谓学校减负与素质教育,学校教授的知识大幅减少,家长和学生便开始了校外竞争。


这种竞争可不是电影里那么轻描淡写地念念鸡汤做做游戏踏踏青那么美好,完全变成了比拼家长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的无休止军备竞赛。所以连课外辅导班也要连夜排号,择校从幼儿园便已开始,教育不公因为公共资源配给的压缩而进一步加剧,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昂贵的辅导班,也不能从容地去海外游学,只能埋头于题海,却被那些培训名师的高徒们四两拨千斤地超越,还要被扣上死读书的帽子。


电影浪费了一次深入探讨贫富差距与教育问题的好机会。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在这里挥汗如雨挖了一天土,人家开着挖土机来十五分钟就完成了一样的工作。当然是开挖土机的比较高效和快乐,可前提是,你要有一台挖土机。


衡水模式被嘲笑被批判,一流高校里也分成了衡水派与人大附派。可对平民而言,自由开放的人大附远在天边,跟电影中的奇迹故事一样看得见摸不着,衡水模式就在身边,廉价,可复制。


片中一再表现马皓文与孩子的穷苦艰难。以阶层来看,他们本应是当前教育模式主要的受益者,却偏偏成为了体制破坏者。没有富贵的命却得了富贵的病。归根结底,还是创作者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的姿态,邓超并不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窘迫穷困,他实际代表的还是有钱人的立场与何不食肉糜的心态,真实,却也肤浅虚伪。


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能力享受“素质教育”。


好,邓超不懂教育情有可原,他为自己的阶层代言也无可厚非。可一部以反体制为内核的电影,最后却要求生欲极强地拥抱体制。


一面高喊着独立思考,尊崇本心,做出批判现实的战斗姿态;一面又礼颂教育体制改革,高唱赞歌,极尽谄媚之能事,非拉着一部描写父子情的电影往主旋律献礼片方向狂走,这份求胜欲也是讽刺。


更别说电影无处不在的逻辑漏洞了,父子俩一个走失,转身就是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拼命与宏大历史语境攀附,时代却空洞得如同一个个符号。符号化的还有电影里的角色,以教导主任为最,连带着邓超的父亲,任素汐的母亲,无一不是呆板模式化的人物,再好的演技,角色也丰富不起来。


几位演技担当撑不起单薄的故事。


当然还有那个可怕的小高老师,诡异的父师恋先不提,那段晚上与教导主任对峙的演技SOLO,吊着嗓子似控诉如娇嗔,看得人毛骨悚然。


邓超的演技还是好的,特别是不演喜剧的时候,仅仅是探监时那段含泪的告别,别足见得影帝不是徒有虚名。可是这种表演依然托不起马浩文这个人物,电影在剧本的撰写上依然是典型的晚会思维,高频地堆积剧情与情绪,反而让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失真变形。


邓超在非喜剧片里,表演的“度”把握得更好。


情绪的爆发依靠演技,但也需要剧情的铺垫,失去了铺垫和节制的煽情,就只有一张硬煽的尴尬与唐突,节奏起伏的配乐烘托着,角色眼眶湿润地拉扯着,可观众们并没有半点想哭的意思。就像当年那些观众乐不出声的喜剧一样,邓超和俞白眉始终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让观众哭笑不得。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大概率会好过两位导演的前作,毕竟题材使然,抒情的故事总是比喜剧要收敛几分,邓超更有发挥余地。


但二人在创作上的优质,真的一如电影本身所批评的那样,不是通过发现真实的美去创作,而是主题先行,把着所谓中心思想,以高分作文100例那样的套路去炮制一部自以为会打动人心的故事。它或许会有一时的风光,会得到商业性的胜利,但最后结局,也无非像电影里那些被撕掉的课本与试卷,洋洋洒洒,一地鸡毛。



编辑|徐元

排版|透纳



THE END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银河补习班:比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还讨厌|王大根专栏

刚刚上画的这部电影,你也配豆瓣8分?

西兰花拉面女神在上,请受俺一拜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