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票房又破600亿啦,那么“影视寒冬”你不中用啊?|大宝剑专栏

大宝剑 枪稿 2020-09-07


影视寒冬,是这一年多来中国文娱界的大话题。


大环境的经济下行、小气候的税收风暴,联手让中国影视圈来了个硬着陆。


到底这场“寒冬”是好是坏呢?



总票房涨了,“影视寒冬”是一个假寒冬吗?


文|大宝剑


作者简介:难道我会如来神掌也要告诉你?



1


2019年票房能超过2018年吗?


这个问题如果在7月问,那是哀声一片,人人摇头。而如果是现在问,就完全不一样了。


截至12月9日,国内票房已达604亿,离2018年总票房607亿只一步之遥,今年超去年,看起来妥妥的。


恭喜啊。


猫眼专业版App统计显示,截至12月9日,国内总票房已达604亿.


不过,有人要问了,这样的年度票房和所谓的“影视寒冬”太不一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影视寒冬”已经过去了吗?还是所谓的“影视寒冬”是一个假寒冬?


且慢做判断。


再来看一个数据。2019年10月票房:81亿。


要知道,2018年10月票房才36亿。2019年10月同比增长225%。


如果2019年10月票房和去年差不多,那么,今年的票房大概率赶不上去年。2019年10月,就是7月份那些悲观分子所看不到的一个变量。


10月为什么这里厉害呢,看看10月票房榜上的那些电影,你就知道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多厉害。


大牌导演+大牌演员贡献了史上最强十一档。


2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个“影视寒冬”是假的吗?


“影视寒冬”当然不是假的。项目纷纷关停,影视公司成批倒闭,横店这样的影视基地门可罗雀,从业人员纷纷转行——这些一点都不假。


之所以单独把10月拎出来,是为了说明,10月之外的那些时间,大盘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不少月份同比严重缩水。


此外,“影视寒冬”在电影行业上首先表现在产业上游,公司倒闭、项目中止。然而,由于电影制作是有周期的,那些在“寒冬”之前就已经拿到投资,上马启动的项目,经过了漫长的制作周期,现在才来到我们面前。


不是说,你看那遥远的星光,其实是已经死去的星辰嘛。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再比如《少年的你》,原定6月27日上映,几经波折之后,10月25日才上,贡献了一波十月票房。



我们不妨来看看,2019年票房前10强国产片,它们都是什么时候开的机。


《哪吒之魔童降世》,7月上映,据说它是5年前启动的。

《流浪地球》,2月上映,17年5月开机。

《我和我的祖国》,9月上映,19年3月开机。

《中国机长》,9月上映,19年1月开机,18年9月项目筹备。

《疯狂的外星人》,2月上映,17年7月开机。

《飞驰人生》,2月上映,18年7月开机。

《烈火英雄》,8月上映,18年11月拍摄中。

《少年的你》,10月上映,18年7月开机。

《扫毒2天地对决》,7月上映,18年7月启动。

《攀登者》,9月上映,19年1月开机。


基本上,除了“伟大的十月”那几部电影,以及同款的《烈火英雄》,其他电影基本上都是在18年7月之前开机,考虑到开机前还有一个为时不短的筹备期,那么,基本上可以说,在“影视寒冬”来临之前,它们就已经启动了。


2019年票房大赢家《哪吒之魔童降世》前期经历了漫长的5年筹备及摄制阶段。


项目已经成形了,资金已经找好了,演员也谈好档期了。虽然“寒冬”来了,电影还是可以拍下去。


资本撤出,项目停机,这些影响可能要在2020年、2021年才能看得到。


如果因为2019年度总票房还能遮一点羞,就认为“影视寒冬”要么不存在,要么影响并不大,那就太自欺欺人了。


可能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不考虑“伟大的十月”里的几部电影呢,看,它们就是在“影视寒冬”里启动的呀,它们难道不能说明“影视寒冬”其实没有那么寒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在“影视寒冬”,上述的电影可以毫无障碍的启动立项呢,可以毫无困难的拿到投资呢。


我也想知道,比如在“大革文化命”的那些年,经济已经那么差了,GDP就那么一丢丢,为什么我们还要拍样板戏呢?


那几部样板戏是不是也能证明,那个时间并不是“影视寒冬”?


正如满屏谈请说爱的电视剧之中,那部《破冰行动》并非真的“真敢讲”,而是服务于意识形态和政治。


3


很多人还有计划经济思维。


比如说一年拍六七百部电影,很多人就觉得这很糟糕,拍这么多,能上院线的能有几部,而上了院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又能有几部。


比如说,中国有一万多家影视公司,这也让有些人觉得很糟心。一年观众才看几部电影呐,需要这么多公司吗?管理起来也麻烦啊。


所以呢?


所以啊,“影视寒冬”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嘛,小同志,你看,“影视寒冬”赶走了这个行业里的泡沫,让这个行业更健康的发展……blablabla。


这样的人,恐怕恨不得自己有一双灭霸的手套,打个响指,烂片灰飞烟灭,留下来的,全是质量过硬利国利民的好电影。糟糕的影视公司灰飞烟灭,留下来的,全是博纳这种技术过硬政治可靠的公司。


博纳影业凭着香港导演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只是,你靠什么能分辨清楚,一部还在项目期的电影,它会是好电影,还是烂片呢?你怎么知道你所激赏的这个“影视寒冬”灭掉的,不是《富春山居图》,而是《泰囧》呢。


你又靠什么能笃定说,被你摧毁掉的那家小公司不会是下一个博纳,下一个华谊,下一个光线呢?


要知道,《泰囧》拉投资的时候,剧本也递交给好几个大公司,当时都没有人投呢。要是换到“影视寒冬”的今天,《泰囧》能拿到投资吗?


所有的爆款,它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在它爆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爆款。既然这样,用计划经济思维来武装自己的人,你那双灭霸的手套,恐怕要滥杀无辜了。


谁能料到,长期在二线打星行列徘徊的吴京居然导了一部50亿票房的爆款《战狼2》。


用计划经济思维来武装自己的人,还有另一套打法。那就是,你们拍的都是什么玩意,一年六七百部都是什么玩意,与其让你们瞎胡闹,不如让全国的电影工作者在一个杰出而优秀的头脑的指挥下,拍几部样板戏出来。这样,人民群众既喜闻乐见又陶冶了情操,同时也集中力量办大事,多好。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一年六七百部电影,一万多家影视公司,这意味着巨量的工作岗位,这也意味着给初入行的编剧、导演、演员等尽可能多的去试错的机会。拍电影和其它工作一样,固然需要天分,更需要练习,需要一部一部拍下去。这样子,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演员也好,其它岗位也好,才能在实战中成长起来。


资本出钱,往往血本无归,却极大的培育了这个产业。而有些人还认为这是泡沫,这,找谁说理去。


巨量的工作岗位意味着给初入行的编剧、导演、演员等尽可能多的试错机会。


4


总有人觉得自己可以调控一切。


有人搞票补啊,那就禁掉票补吧。


演员片酬太高,那就给片酬来一个天花板吧。


算了,这个没法展开讲了。


以下省略一万字。

  

5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主要指票房方面)。


感谢谁呢?


我们不妨把时间线拉得更远一点,最早最早,中国是不能随便拍电影的,包括现在的华谊啊博纳啊,都是不能随便拍的,只有国营电影制片厂才可以拍电影(甚至有段时间,国营制片厂主要靠卖“厂标”给民营企业,才能给职工发工资)。后来国营电影厂实在玩不下去了,日子越过越难了。怎么办?


7年前,《人再囧途之泰囧》成为国内首部破十亿票房的国产电影。


就和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里,其他行业里做的一样,把拍电影的权力开放给民企,拍电影不再是国企才能做的事。枷锁一旦被打破,巨大的生产力就释放了出来。


换言之,中国电影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指票房方面),并不在于有关部门组织生产得当,而在于有关部门把原本关着的门打开了,有关部门不再只是禁止了。

不在于有关部门做了什么,而在于有关部门不去做什么。


这个“不去做什么”在电影审查上也表现得很清楚,当然,这一点也无法展开来说,就不说了吧。


了解了这个大脉络,再回头看“影视寒冬”里的风风雨雨,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2019年前三季度与2018年前三季度相比,电视剧备案数量下降约30%,这与审查收紧密不可分。


为什么会有寒冬,因为资本撤退了。资本为什么撤退了,除了一方面经济大环境使这些资本转攻为守,另一方面则是,电影这个行业,有关部门从“不做什么”往“做什么”在积极转变。


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信号。已经拿到龙标的电影无法上映,已经通过审查的电影莫名撤档,这些,通通都是可怕的信号。这些信号意味着,电影这个行业,要做到安全生产是越来越难了,风险越来越大。


外部经济大环境本身就不好,资本的日子也不好过,风险又高,资金不从这个行业撤,还从哪个行业撤?


一个行业没人投钱了,那不是寒冬,是什么?


肯定会有人说,资本撤了就撤了,它们不过是泡沫,剩下的都是自己人,剩下我们一心爱电影的人,更健康,更伟大。


肯定会有这样的人。


就连深谙规则的“国师”张艺谋导演的片子也难逃调控的“魔掌”。他的新片《一秒钟》至今杳无音讯。


6


影视寒冬,首先影响上游。资本没有信心,项目就拿不到投资,没有戏开,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人失业,青年电影人能得到的机会就越少。


继而,就会传递到下游。


来看看下游的情况。


2018年银幕数是6万块。2019年银幕数可能是66000。


可能会有人怼,不是说影视寒冬么,怎么银幕还增长这么多。


要知道,影院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2019年新增的银幕数可能来自于2017年的项目都不好说。


再看一个数据,单银幕票房。这个数据大致可以反映影院的盈利能力。业内认为,单银幕票房低于100万,影院可能就会亏本。


2005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总体银幕数量(块)和同比增速(%)。银幕总数量逐年增长,但2012年后增速基本放缓。


前些年,单银幕票房一般是120万到160万之间。而到了2018年,单银幕票房就变成了101万。2019年,由于目前还剩最后一个月,将就一点,总票房就按照今年12月和去年大体持平来算,大约是638亿,总银幕数就用66000,那么单银幕票房就变成了96万。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9年春节,影院都丧失了理智一般在涨票价。


因为影院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它们已经顾不上什么长远发展啥的。活下去,最重要。


问题是,能活下来吗?


7


影视寒冬,已经来临了,而且,它在明年,后年,还会变本加厉宣告自己的存在。


“我来了,我还在,我还将持续在。”



编辑|浪浪

排版|馒头



THE END


【枪稿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偏爱《海上钢琴师》?|大宝剑专栏

那个最大牌的江姓女演员也只敢当当摄影师|大宝剑专栏

终结者、双子杀手都巨亏,中国老板为啥抢当冤大头?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